正在阅读:学习强国:一块焦痕斑斑的小屏风 讲述皖南事变亲历者坚贞不屈的故事

学习强国:一块焦痕斑斑的小屏风 讲述皖南事变亲历者坚贞不屈的故事

学习强国 2021-08-10 17:42:30

红色记忆不仅仅存在人们的脑海里,也存在于见证了那段峥嵘岁月的物件里。乐清的各个革命纪念馆和档案馆里,珍藏着不少乐清革命先辈们战斗、生活中用过的物件。今天,我们通过藏品——一块珍贵的屏风的来历,讲述背后的革命故事,以铭记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

永乐人民抗日自卫游击总队纪念馆。

温州乐清市岭底乡泽基村周丕振故居里最西间,一块长30厘米、宽22厘米,底板上焦痕斑斑的小屏风格外引人注目,永乐人民抗日自卫游击总队纪念馆副馆长黄晓敏这样介绍:

“1940年冬,周丕振同志听从党组织安排,赴皖南新四军教导总队学习。1941年初,国民党顽固派制造了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周丕振所在的教导总队随军部行动,一直参加战斗,被敌人包围了六七天,在粮断弹尽、无法突围,部队被打散的情况下,他和两名战友一同被俘。此后,他化名周克平,在上饶集中营度过了8个多月的牢窗生涯,受尽了敌人的折磨。”

周丕振

在集中营中,周丕振经常看到一些战友被反动派枪杀,心想与其坐而待毙,不如铤而走险。有一天,他和一名战友终于从集中营粪坑后面的一条排水沟里越狱出逃。时值寒冬腊月,从上饶回乐清,沿路不但有被敌人逮捕,而且有随时被饿死、冻死、病倒的可能。周丕振身无分文,把身上唯一的一件衬衣、一根皮带都用来换饭吃了,终于在同年冬天回到家乡,重新投入党组织的怀抱。

周丕振他们被俘时在隆冬,棉衣被剥,后来被押到太平县(今黄山区)一个叫三口村的地方,住在一所汪氏祠堂里,没有棉被,三个战友互相抱着御寒,无法入睡。当月26日,寒风刺骨,他们在所住的祠堂楼上铺上砖块,烧火取暖,结果将楼板烧焦,火星漏到楼下,看守的国民党兵追上楼来,将他们一顿毒打。这件事给周丕振留下的印象极其深刻,他后于1977年和1994年两次手书追记此事。

1963年春,周丕振被任命为安徽徽州军分区司令员后,来到当年关押取火的汪氏祠堂,这里模样依旧,他在楼上觅得被烧灼的三块木楼板。得知汪氏宗祠被拆建为粮库,1976年12月13日,周丕振征得当地县政府的同意,将这三块烧焦的木楼板搬到合肥。次年托同为上饶集中营难友、著名革命艺术家赖少其设计,由工匠制成一块屏风,缀上周恩来同志为皖南事变的两幅题词凸刻字,一幅为“为江南死国难者志哀!”另一幅为大家耳熟能详的“千古奇冤,江南一叶,同室操戈,相煎何急?!”

屏风

这块屏风一直珍藏在周丕振的书房里,在其纪念文集《括苍一兵》的一帧彩照中,他靠在沙发上,背后就是这块屏风。

“周丕振同志逝世后,其家属将屏风捐给了周丕振故居,参观者可通过它,充分感受革命者经受的苦难和坚贞不屈品格。”黄晓敏说。

原标题:一块焦痕斑斑的小屏风 讲述皖南事变亲历者坚贞不屈的故事

本文转自:温州新闻网 66wz.com

新闻中心 编辑:诸葛之伊责任编辑:叶双莲监制:张佳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