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阳以高质量党建引领探索共同富裕 走出“红色引、党建强、发展快”的新路径

温州网 2021-08-26 07:53:00
它是“浙南红都”平阳县,以高质量党建为统领,正向着“共同富裕”阔步迈进,努力走出一条“红色引、党建强、发展快”的新路子。
疫情防控一刻不得松懈

凤林村红色旅游专线航拍图(通往中共浙江省一大陈列馆)。

平阳县昆阳镇上林垟村的石塘粮仓。

凤林村红色研学活动。

平阳县凤卧镇凤林村三号民宿。

“美味平阳·惠享好货”平阳品质农产品直播活动(顺鑫村)。

温州网讯 这里是“省一大”召开地、革命老根据地县,红色的星火在此燎原成势;

这里是浙江全省26个山区县之一,是我省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关键所在……

它是“浙南红都”平阳县,以高质量党建为统领,正向着“共同富裕”阔步迈进,努力走出一条“红色引、党建强、发展快”的新路子。

科学谋划,先行探路描绘共富蓝图——

前行路上,平阳制定推出“全面发挥组织优势助推打造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26县标杆”工作举措,激励全县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勇闯新路,凝聚起推动共同富裕的磅礴力量。

在推动干部成长的主战场上,该县充分发挥考绩“指挥棒”作用,建立健全共同富裕“赛马争先”机制,建立项目比拼“红黑榜”,用好“平阳擂台·六比竞赛”,发挥“云比拼”、村社擂台赛等平台功能,开展“骏马奖”“蜗牛奖”等系列评选,推动共同富裕亮点展示和实绩比拼。

在不断建强党建基本单元上,全面推进各领域党组织建设,大力实施“三三助企”专项行动,持续开展两新组织“克难攻坚当先锋”活动;推行“党建联盟·组团发展”,开展“百村共富”攻坚,组织“百个部门扶百村、百个企业结百村”;组织开展“共同富裕先锋行”,推行基层党组织“结亲”低收入家庭、领导干部“结亲”低收入群众“双结亲”活动,确保每一个低收入群体、每一户低收入家庭都有党组织牵线帮扶、助力增收致富。

在践行人才强县首位战略上,深化人才工作“六链协同”一体化发展,实施精准扶智造血行动和“育麟计划”,围绕平阳农村重点产业领域,加大农村电商、家政服务等技能培训力度,提高产业人才能力水平,培训各领域职业技能人才1.4万人次以上,新增培育考核取证技能人才8000名以上。

红色领航,高标定位做强发展引擎——

党建引领下,平阳勇扛使命担当,锚定“共同富裕”披荆斩棘。聚焦工业强实力,深入实施“工业强县”战略,推进“传统转型+战新发展”双轮驱动,三大传统产业人工成本下降25%、人均劳动生产率提升30%。在新材料产业上,引进“链主型”企业、总投资120亿元的正威项目,以最具科技含量、5亿元一吨的单晶纳米铜项目,全力打造全省首个“千亿级”山区工业县。

聚焦项目增动力,该县以“拼、争、抢”姿态干项目,开设“招商赛马榜”,组建34个招引专班、233个项目专班,把支部建在项目上、党旗插在工地上,4个省重大产业项目实现“当年拿地、当年开工、当年竣工、当年投产”。亮晒“成绩单”,近三年引进省重大产业项目29个、全省第二。

聚焦创新激潜力,按照“一产业一平台”,打造以省级高新区为主的“1+5”省级科创平台,实施两轮科技企业“双倍增”行动,求索山区县“大科创”之路。坚持数字赋能,建成全省首个数字商务中心,跻身数字化改革第一方阵。

聚焦文化添活力,抢抓建党百年契机,开展“红动浙南”系列活动,办好省委党校平阳分校,引进浙南最大红色研学基地,并开展全域环境“十美”创建,百名干部进驻南麂岛攻坚、实现环境大提升。

传承基因,强根建基凝聚强劲合力——

共同富裕,不仅要“共富”,更要有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和幸福感。致力“聚民心”,平阳开展了“初心启航之地·红色志愿之城”创建,锤炼党员干部关键时刻站得出来,危急关头豁得出去。实践见真章,在今年6月,面对突如其来的境外输入性新冠肺炎疫情,该县仅用3小时就动员两万多名党员率先上阵,9小时完成重点区域全员核酸检测,以最快速度实现风险出清。

致力“促共享”,该县在加快补齐水患治理短板的基础上,把高品质未来社区、未来乡村作为现代化基本单元,系统构建教育、医养、文化、文明、平安的品质生活体系。

致力“强基础”,充分发挥红色堡垒的政治功能,推出村级组织“治村指数、兴村报表”,开发非公党建“双强指数”评价体系,实行清单化、闭环化管理,让每个基层组织成效可监测、结果可运用。在全县453个村社建立“瓯江红”党群服务中心,代办医保报销等73项业务,以红色力量实现服务群众“零距离”。

党旗飘飘,红色引路。平阳将继续守好红色根脉,加快建设变革型组织,提高领导干部塑造变革能力,打造平阳铁军,力争交出一份共同富裕高分报表。

来源:温州日报

原标题:平阳以高质量党建引领探索共同富裕 走出“红色引、党建强、发展快”的新路径

记者 叶凝碧

温州新闻网全媒体矩阵

本文转自:温州网 66wz.com

N 编辑:陆珊珊责任编辑:叶双莲监制:阮周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