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晓为:用教育的理想,去实现理想的教育
一张娃娃脸,配着一口娃娃音,让人很难想象陈晓为竟是一名“70后”。
但提到她的职业,便觉得多了几分合理性——她是一名已经跟孩子打了30年交道的学前教育工作者,现任温州市第十幼儿园园长。
暑假离开学还有两周时间,陈晓为却已早早到岗,开始新学期的工作部署。采访中,她对孩子的喜爱、对事业的热爱,溢于言表。“身为一名党员、一名教育工作者,就是让更多孩子发光,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温暖有爱
做孩子们的“园长妈妈”
陈晓为从小喜欢画画,但因为特别安静内向,初入小学时在班上并不突出。幸运的是,她后来遇到了许多位“贵人”老师:温州瓦市小学数学特级教师贺素霞,原温州九中班主任郑恩松、语文老师杨晓霞……正是因为有这些老师无微不至的关怀与鼓励,并提供了许多展示平台与机会,当初那个只习惯坐在台下给别人鼓掌的小女孩,渐渐走到台上,绽放光彩。
“原来一名好老师,可以改变很多孩子的命运。”初中时期,陈晓为的“教师梦”开始生根发芽。
1985年夏天,中考成绩出炉。陈晓为毅然放弃了本可以就读温州中学的机会,带着梦想,成为了温州幼儿师范学校学前教育专业的一名中专生。
可当幼师毕业的她真正踏进幼儿园教室的那刻起,才意识到现实的骨感:幼儿园琐碎的保教工作令人应接不暇,幼儿新生的哭闹情绪使人焦头烂额,因为自己是个新人,家长遇到什么事儿都喜欢找班上另一位老教师咨询。
“唯有以真心换真心。”陈晓为开始细致入微地去关爱每一个学生:一个男孩不适应幼儿园蹲厕,忍久了肚子疼,她便利用午休时间推着自行车送他回家如厕;一个女孩对自己长相感到自卑,她便引导孩子以画画收获自信,让其看到努力的价值;她还放弃休息时间,指导内向但动手能力极强的孩子参加鹿城区幼儿园“小能人”比赛,后来获得“小能手”称号……
“每个孩子都能行!”陈晓为始终相信只要教师有慧眼、有爱心和耐心,每个孩子都能够成为最好的自己。
刚参加工作的陈晓为
虽然只是陪伴了这些“小不点”们最懵懂的三年,但这份真心相待,一直印刻在孩子脑海里。不少学生成人后仍与陈晓为保持着联系,其中不少人还成了她的同行。
如今在温州市第十幼儿园里,孩子们见着陈晓为都不喊“园长”“老师”,而是奶声奶气地称呼她为“园长妈妈”。“每天被这么多孩子围绕、被他们喜欢,还有比这更幸福的吗?”陈晓为一脸欣慰。
不断突破
做教育路上的“杂家”
在幼儿园里,记者见到了一座“公民小镇”:它由教学楼二楼21个主题场馆打造而成,模拟了餐厅、医院、超市、机场、剧院等丰富场景,在这里,全园的孩子可以混龄混班体验各种职业,甚至打工赚取“梦币”,一切都由孩子“当家做主”。
“小镇的名字是孩子票选出来的,游戏玩法是孩子们自主决定的,模拟场景也是孩子们亲手布置的,而我们老师会在游戏体验过程中观察儿童、做好记录,游戏结束后对孩子们的表现进行点评,做好引导。”陈晓为说。
“公民小镇”社会性主题角色游戏课程是温州市第十幼儿园首创的特色“招牌”,也是陈晓为作为学前教育者数十年思考、实践积累下的匠心成果。“社会领域一直是幼儿教育工作中的一块短板,但‘填鸭式’和‘灌输式’地教,成效甚微。所以我们改变教学思路,通过游戏,让孩子们学会欣赏、学会交往、学会合作、学会守规,不断提高他们的德商和情商。”据介绍,该项目已作为样板工程,在全市14个幼儿园复制推广,并分别荣获含金量十足的“课题、论文、优质课”三个省一等奖。
因为工作能力突出,陈晓为于2001年5月18日被推荐入党。在组织安排下,她先后在温州一幼、温州七幼、温州三幼、温州十一幼以及现在的温州十幼这五所公办幼儿园任教,被委以打开工作新局面的重任。
新的起点,意味着新的挑战。每所幼儿园都有各自的历史背景和教学特长,是做自己擅长的语言领域,还是根据校园自身特色做好传承创新?陈晓为选择跳出舒适区,逼着自己去涉足不同领域——
在温州七幼,她带领教师团队将“先试后教”的教育理念融入幼儿园科学、美术两个领域,建构了“集体教学游戏化”的课堂教学模式;在温州三幼,她向数学领域发力,精心设计教具与课程,将数学知识渗透到幼儿一日在园生活的各个环节中;在温州十一幼,她提出了“孩子本身就是目的”的办园理念,打造了孩子们喜欢的童趣环境和游戏课程,该园后来成为城市西部地区高质量的学前教育示范园……
不断挑战自我,探索教育教学的新路径,令陈晓为逐步成长为一名教育路上的“杂家”,也实现了从教师到教学管理者的华丽转身。身为“引路人”,她带领教师团队不断进行课题研究且勤于笔耕,课题多次获得省市级奖项,论文屡在国家教育类期刊发表。她主持的“名师工作室”,也为社会培养输出了一批“后起之秀”,在学前教育领域发光发热。
有人说,选择教师职业,仿佛一眼就能望到头。但陈晓为却笑着说,很庆幸选择了自己喜欢的事业并为之奋斗终身。“我会牢记党员初心、教育初心,用自己教育的理想去实现理想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