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友良:创新“智造”的引领者
沉稳、内敛、创新,这是很多人对浙江苍南仪表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黄友良的评价。37年来,黄友良兢兢业业、恪尽职守,聚焦“苍南仪表”高质量发展,见证了苍南仪表由弱到强、由濒临倒闭的地方企业到国内行业龙头的发展历程。
多年来,黄友良在推进企业体制机制改革,技术、管理、企业文化创新等方面做出重要成绩,先后荣获全国机械工业劳动模范、浙江省优秀企业家、浙江省关爱员工优秀民营企业家、温州市功勋企业家、温州市杰出中小企业家、温州市新时代“两个健康”先行区创建工作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
危机时刻带领企业转型脱困
1984年,年仅20岁的黄友良从平阳一中毕业后,考入了当时仍是地方国营企业的苍南仪表厂。
“苍南仪表”有过创业初期的辉煌,但1988年之后的10年里,企业却陷入了一场危机。由于工厂核心领导的变动,企业领导团队出现松动,一度出现“年初选厂长,年底没厂长”的无序局面,企业走向了下坡路。直到1998年,市场订单不断下滑,工人无活可干,一度濒临破产。
穷则思变。面对严峻的形势,体制创新、管理创新已迫在眉睫。作为改制领导小组成员之一的黄友良,每天搜集职工意见,进行大量市场调研,反复研究,并通过职代会、工会等渠道,做通职工的思想工作,让大家意识到,只有彻底改制,工厂才会有新的希望。
在黄友良的不懈努力下,苍南仪表厂全员持股,走上股份合作制的路子,改制为浙江苍南仪表股份合作制企业。
改制后的仪表厂,犹如枯木逢春,一夜之间重新焕发出了前所未有的生命力,再次扬帆起航。厂房也从交通不便的马站老厂区整体迁移到了县城新厂区,成为公司“逐鹿中原”的后方基地。
此时,工作勤奋、能力出众的黄友良也从经营班子中脱颖而出,2003年被公司董事会委任为厂长,“苍南仪表”终于重新走上了平稳发展的正轨。
之后,黄友良紧紧抓住西气东输等市场机遇,率领企业狠抓技术创新,大力进行产品研发。面向油田的第一代智能旋进旋涡流量计、面向城市燃气计量的涡轮流量计纷纷面世,一系列的新产品重塑了苍南仪表品牌与市场美誉度。
打破老外对中国制造的“刻板印象”
从被任命为企业负责人的第一天起,黄友良就立下了要带领企业走向国际化的远大目标。
在黄友良看来,创新是企业进步的灵魂,更是企业勇立潮头的不竭动力。为此,黄友良大力实施“科技兴企、人才强企”战略,确定以依靠科技进步、坚持管理创新为“苍南仪表”发展的总基调。
公司陆续与浙江大学、中国计量大学、宁波大学等院校建立了紧密的产学研合作关系,聚集百余位专职研发人员,加强对外合作和技术引进,并整合优势资源要素,不断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切实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但随着企业的发展,一个新的命题又摆在公司面前:如何在经济全球化大潮中求得生存与发展,跻身同行前列?
2004年,黄友良参加了在巴西举办的世界燃气仪表展览会。展会上,老外的一句“你们中国人是做不出这个仪表来的”,让他五味杂陈。
如何扭转“中国制造’的“国际形象”,打破老外对中国的“刻板印象”?黄友良意识到,唯有拿出一流的产品,实现“中国智造”,才能挺直腰杆说话。
回国后,他一直在寻求技术突破与国际合作。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得知之前在博览会对中国产品有偏见的老外到北京出差,当时正逢中秋佳节,黄友良便亲赴北京邀请老外来苍南考察,正是此行成功改变了老外的看法。
“为了获得老外的认可,5年来,我们不断在核心技术上改良创新。”“苍南仪表”也终于在国际化道路上迈出了艰难的第一步。
此后,“苍南仪表”还同巴西GASCAT、捷克ELGAS等国外燃气设备知名企业建立长期友好的合作关系,引进了国际流量仪表、调压设备、无线远传等先进技术和生产工艺,大大提高了企业的整体技术创新能力。截至目前,“苍南仪表”已获149项专利技术和70项计算机软件著作权,并负责或参与23项国家和行业标准的起草或修订,具备较强的自主研发能力,主要流量计产品已获欧盟认证和“浙江制造品字标”认证,并在海外市场布局。
“我是企业家,更是共产党员!”
饮水思源。一直以来,黄友良始终以一名共产党员的标准要求自己,在加强企业自身建设与发展的同时,勇于承担社会责任,始终坚持以真情回报社会。
“我是企业家,更是共产党员!”黄友良说,“企业的发展离不开党、政府和社会各界的支持帮助,回馈社会的厚爱是企业的应有之义。”
多年来,“苍南仪表”为扶贫结对村、敬老院、社会各类弱势、困难群体,捐款捐物达800多万元。曾参与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捐款、各地自然灾害慈善捐款、“慈善一日捐”等活动,还为西部贫困学校赠送书籍、文具、衣物等。此外,“苍南仪表”还成立了1200万元慈善冠名基金“孝心基金”,每年捐赠60万元。40年来,“苍南仪表”累计为社会捐赠3000多万元。
黄友良说,“‘科技兴企、人才强企’ 是企业做大、做强、做长久的必经之路;履行社会责任,彰显企业担当,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