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蓝新闻:藏品里的红色记忆|印尼华侨青年心中的一块丰碑
9月3日,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是每个中国人都该铭记的日子。居住在香港的周斌烈士之女周芸女士,日前向中共乐清市委党史研究室提供了自己珍藏的一封慰问信。2015年8月,周斌被列入民政部公布的第二批6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
周斌烈士
这封慰问信是这样开头的:
↓↓↓
周斌烈士家属先生:
在“九二O”十一周年纪念将要到来的前夕,请您接受我们——苏北华侨青年总会代表属下七十三个青年团体、一万以上的青年成员,向您及您周围的亲属们致以最深切的关怀、衷心的慰问与崇高的敬意!……
苏北华侨青年总会的慰问信
慰问信落款的时间为1954年9月18日,发出者苏北华侨青年总会。慰问信毛笔手书,写在该总会的黄色公文印笺上,字迹端庄,遒劲有力,内容感情丰富真挚。
周斌1911年出生在乐清县虹桥港沿村一个农村工人家庭。自幼家境极贫,全家八口依靠其父一人作木工的微薄收入。周斌念完初小后辍学,在一次随父外出做木工活时,毛遂自荐为屋主写对联,以一手好字震惊四方乡邻。尔后被送至温州浙南三育学校继续求学。此间,因受革命思想影响,开始投身革命事业。
1929年秋,他进入南京三育大学学习文科,并以半工半读的方式兼任校长室秘书。半年后,他又兼任该校电机主任,从事学校的机电维修等工作,历时约7年。1931年九一八事变,对周斌触动非常大,他在南京奋斗社出版的《奋斗》书中发表了《日本之教育》文章,揭露了日本侵略思想。
1937年夏,周斌辞去南京三育大学电机部主任一职,来到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简称“苏岛”)的火水山埠中华学校,担任教务兼训育主任。任教期间,周斌接触了大量有关抗战书籍。1938年,他与同乡赵洪品等在棉兰市创办大地书店,传播进步思想和开展交流活动。同时,他与赵洪品、陈季华等几人募款转寄给在香港的保卫中国同盟,去救护国内抗战受伤的将士。
1938年10月,经八路军驻香港办事处负责人廖承志和连贯的介绍,周斌回国去陕北参加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战,被安排进入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简称“抗大”)学习,思想上有了很大进步。1939年1月29日,他加入中国共产党。
抗大学习期满后,周斌主动向党组织提出派他回印度尼西亚工作。回到棉兰市后,他很快担任了火水山埠中华学校校长,积极向学生宣传革命思想。由于他知识渊博,讲课生动,且态度和蔼,凡有所求,无不竭诚接待和解答,深获广大华侨青年和学生的爱戴。他不仅传授学生文化知识,还向他们讲解许多革命道理,激发当地华侨青年和学生的爱国爱乡热忱。学生牛子曾这样回忆他:“先生身材矮小,因为受胃病的纠缠,更把身子弄得孱弱不堪,但他那小小的眸子是发光的,噪子是清亮的,文章和大字都很挺秀,象征着他的倔强的性格。”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军于1942年3月占领了棉兰市。周斌、赵洪品、熊辛克等开始筹划秘密抗日组织。同年6月,首先在棉兰成立苏岛人民抗敌会,接着又先后在先达和火水山成立抗敌会,周斌是火水山抗敌会的主要领导人。11月,苏岛人民抗敌会改名为苏岛人民反法西斯同盟,周斌为总部的领导核心人之一,感化和动员学生参加反盟。他说:“斗争的进行,比任何事情都要难,我们要在庸俗的重围中,冲出一条前进的路来,敌人的鹰爪,时时跟随着我们,怕,就不要干,干,就不要怕”!1942年9月至1943年初,华抗(苏岛华侨抗敌协会)和反盟两个抗日组织联合建立了苏岛反法西斯总同盟,实行统一领导,周斌是领导人之一。
1943年,美英联军在太平洋开始反攻,日军在战场上节节失利。9月20日,日军在苏岛全境进行大检举、大逮捕,大肆搜捕地下抗日分子,史称“九二O”事件。周斌在逃亡将近一年之后,于1944年8月不幸被日军逮捕,被押往棉兰日军宪兵部。日军对周斌施以酷刑,他虽身体瘦弱,但面对敌人酷刑却毫无惧色。他在狱中还组织难友进行斗争,宣传正义思想,不断鼓励狱友说:“要抱定宗旨,不要违背良心,只管向前直冲,不用稀罕人家的理解、同情与漂亮话,盖棺定论,自有是非黑白。”在审讯庭上,他富辩才,有胆识,曾驳得日军审判官哑口无言,不得不承认他是一条“铁汉”。
日军见威逼利诱毫无所获,恼羞成怒,于1945年3月7日,将周斌处决于棉兰市第一刑务所。行刑后,周斌后脑部中弹但并未气绝,被日军载到市立医院收埋。当时,周斌一息尚存,还在挣扎。日军本想补枪,但怕节外生枝,不等周斌断气就野蛮地将他送入坑中活埋,连四块板木的棺材也省了。自此,异国荒野埋忠骨,浩气长存南海滨。
纪念刊物《血仇》复印件
周斌和其他几位在印度尼西亚牺牲的烈士事迹,轰动了千万华侨。1946年9月20日,纪念苏岛抗日反法西斯殉难志士委员会出版了纪念刊物《血仇》,周斌在16名烈士中名列其首。盟军驻棉兰司令部给周斌等牺牲在苏岛的抗日反法西斯同盟的华侨烈士家属寄去慰问信。1953年之后,武吉丁宜、先达和棉兰的爱国侨胞先后在当地树立了“九二O”抗日烈士纪念碑。
原标题:藏品里的红色记忆|印尼华侨青年心中的一块丰碑
本文转自:温州网 66wz.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