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博古通今的温州参龙咏唱

博古通今的温州参龙咏唱

温州网 2021-09-11 10:06:00

“一村一船遍一乡,处处旗脚争飞扬。祈年赛愿从其俗,禁段无益反为酷。”

“五月五日端午了,屈原饮恨汨罗江,龙舟队队江中飞,要饮蒲洒平平安。”

读这些诗词的时候,许多“老温州人”立马会联想到诗中描述的赛龙舟、温州参龙的景象。

温州参龙即参谒龙神,是一种配合舞龙灯时进行的一种说唱艺术。它源于明末清初,至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温州参龙唱的是当地方言,以龙船调和花鼓调咏唱,大鼓伴奏,2009年还被列入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现年54岁的黄崇多就是温州参龙非遗项目的省级非遗传承人,他提及温州的参龙用了这样一句话:参龙连着中国的传统文脉,也能感受百姓生活浓浓的“烟火气”。

不同的时间、场合应景创作 

正月、端午参龙先生最忙

参龙唱词分仪式词、插词和正文三种形式。仪式词根据不同场景有不同词文,格式基本上固定,插词是对景赋词,即兴发挥,正文是唱古戏文,一般较长。参龙曲调热烈,唱一句,敲一阵锣鼓,旁边还有鼓手大锣配合。

黄崇多十几岁就跟着祖父学唱参龙。孩童时代的他就对村里的民俗以及民歌颇感兴趣,因此学参龙极易入门。流传下来的有关参龙的书籍非常少,他的祖父均以口授的形式教他参龙。参龙词基本上以七字为一句,四句为一个内容。早年学艺时,他熟背了很多戏曲故事、民间故事、历代名人故事,只为用方言咏唱时,更贴近生活,更通俗易懂。

几年之后,熟练掌握了温州参龙演绎风格的黄崇多,上台一露脸,一张嘴,就是一出戏。他能够在不同的时间、场合应景创作,同时配以丰富的肢体语言,形成了简朴平直,富有乡土味的表演风格,极易调动听众情绪。

“我们那时候演绎参龙,观看的人很多,为活跃现场气氛,开头都会有‘猜’环节,也叫‘闹头词’,猜中了便有奖,互动性很强。”黄崇多一边回忆,一边感慨。“例如,如若摆放的是酒,我们就会‘参’,月光如水水如天,李白酒斗诗百篇,武松酒醉打猛虎,太真酒醉冒天仙。”

每逢正月、端午,也是黄崇多最忙的时候。正月时,划龙船闹龙灯,龙灯每到一个地方,他和其他参龙先生或唱“伤风咳嗽龙带走,口角是非送番外城”赶瘟疫,或唱吉祥语祝贺丰收;端午时,他又会与其他参龙先生披着大红绸,一边敲大堂鼓,一边唱参龙词,让人一看就便知参龙是以传统民俗为内容的曲艺表演,很有仪式感。

参龙词是灵魂

参龙先生要博古通今

参龙的灵魂是“参龙词”。虽然“参龙词”不是一种广为流传的文学形式,但有着深远的历史渊源及丰富的文化内涵,也蕴含了人民群众的智慧。一首好的“参龙词”,不仅读起来有文学韵味、琅琅上口,而且听起来悦耳动听。

参龙先生表演时要在几分钟的时间内根据摆放的物品进行编唱。观看参龙表演的观众时常会产生视觉、听觉上的审美疲劳,总想听新的参龙词。

于是乎,对参龙先生有了极高的要求,要“博古通今”,要有丰富的人生阅历,充足的知识储备,除了熟读《西游记》《三国演义》《七侠五义》等历史演义类小说,还要关注当地的风土人情以及重大时事。

黄崇多告诉记者,这些年他除了看书、学习,还会做很多有关搜集参龙词素材的工作。他经常会拿着一本笔记本,去水果市场、超市等地方记录上市的新品;与人聊聊有趣的旧闻,以及刚发生的新鲜事,并逐一进行记录。

2018年,由倪蓉棣编写、黄崇多演绎的《唱我芙蓉山》,在乐清当地的传唱度就极其高。

龙兮龙兮登仙坛,唱我苍茫芙蓉山。花村鸟山共图牒,千年青白载书丹。

谢灵运游斤竹涧,诗领雁荡起文澜。唐僧花村参偈语,宴坐龙湫开雁山。

……

重振参龙之雄风

注入年轻的血液

因为参龙的演出基本上只在正月或者端午,表演次数不多,收入也不高,参龙师的传承问题就显得特别难,只靠像黄崇多这样的参龙先生们招收一些为数不多的年轻徒弟,传承“参龙”。

一到参龙的忙月,黄崇多想找几个参龙先生一起参龙时,就觉得参龙先生寥寥无几,而且参龙词太陈旧也不够时尚。

“重振参龙之雄风,要注入年轻的血液。要有文字功底的年轻人,写时尚的参龙词;要有艺术修养的年轻人,去学咏唱、学参龙。”黄崇多对于传承参龙有着自己的理解,也充满了信心。

在黄崇多看来有了日积月累的沉淀与努力,参龙师们的表演就会带动更多的年轻人爱上参龙,收获满堂彩。

来源:温州晚报

原标题:博古通今的温州参龙咏唱

□潇瑜/文 受访者/供图

本文转自:温州新闻网 66wz.com

新闻中心 编辑:诸葛之伊责任编辑:叶双莲监制:张佳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