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新华网:温州医科大学:探索“生长因子”之谜 力争打造“黄大年式”教师团队

新华网:温州医科大学:探索“生长因子”之谜 力争打造“黄大年式”教师团队

新华网 2021-10-12 14:14:08

实验室里,他们是积极探索“生长因子”之谜的科研先锋队,争分夺秒为人民健康保驾护航;课堂上,他们是学生成长的引路人,潜心育人点燃学生心头的火种……

在温州医科大学,有一支由中国工程院院士李校堃为带头人的药学教学团队。多年来,这支百余人团队聚焦基因工程蛋白药物基础研究,在国际上率先成功研发多种促组织损伤与再生修复新药,抢占了世界生长因子制药领域的制高点

温州医科大学校园。温州医科大学供图

言传身教 争当师德师风模范

李校堃院士是国家“万人计划”教学名师,也是国家一流专业药学和生物制药、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生物技术制药》负责人,长期坚持给本科生上课。他带领的药学教师团队经过多年不断探索,以“懂医精药”为导向,构建了基于“大药学”理念的科教融合、医教融合、产教融合“三融合”的培养体系,破解创新生物药物人才培养之困。

在李校堃院士的带领下,药学团队至诚报国,忘我奉献,形成了一支以中国工程院院士为学科带头人,以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杰青、国家“万人计划”人才、国家百千万人才、国家优青等为学术带头人,浙江省特级专家、浙江省“万人计划”人才等中青年教师为骨干的研究团队。

“很多科学家的学术突破都是在青年时期产生的,要重视对年轻人的培养。”这是如今身为温州医科大学校长的李校堃经常告诫团队的话。他率先垂范,为团队的年轻人提供良好的“土壤”和基础,给他们提供“跑道”、资金、机会,把青年人推到第一线。

今年6月15日,在浙江省科学技术奖励大会现场,温州医科大学青年科学家黄志锋团队凭借“基于结构的细胞生长因子调控机制、分子改良及创新药物研究”项目与导师李校堃院士同获2020年度浙江省自然科学奖一等奖,师徒齐获奖成为佳话。

李校堃与团队主要成员。温州医科大学供图

“温州是我梦想开始的地方,在温州工作、生活有10多年了,我很荣幸在这片创新创业的热土上放开手脚做一点有意义的事情。”黄志锋当年追随老师李校堃来到温州医科大学工作,他出生在江苏,学习在各地,开花在温州,结果在浙江。他希望自己带领团队为温州在中国生物制药版图上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榜样是最有力的引领,在李校堃的“传帮带”下,温州医科大学药学队伍从最初10余人,发展到目前100多人,核心成员一个没走,不少年轻人已成长为国家杰青、优青等各类人才。

多年来,团队长期开展重要科研工作,交出了一份骄人的教学教研成绩单:入选浙江省生物制药创新团队、浙江省药理学教学团队和教育部“长江学者”创新团队;拥有长江学者、杰青、万人计划、百千万等国家级人才18人次;涌现出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优秀教师、浙江省师德标兵、浙江省“三育人”先进个人等一批骨干教师……

敢为人先 潜心探秘“生长因子”

“人受伤后为什么皮肤会自行愈合?”

“为什么蜥蜴断尾能长出一条尾巴,而不是两条?”

药学团队的答案是:有一种神奇的细胞因子——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它能治疗溃疡和加速损伤组织再生,让损伤的皮肤得以较完美修复,“它会让你伤口愈合得恰到好处,这是细胞因子在起调节作用”。

这是一个科研小领域。30年前,国内外几乎没人去做这方面的研究,而李校堃药学团队一腔热血扎根在“细胞生长因子”的基础理论研究和科研成果转化之路上。他们中有70后、80后、90后,现在已经到了第5代传承人,他们潜心专研生长因子FGF创新药物研究,在国际上首次发现并阐明FGF家族与代谢疾病相关机制,率先成功开发3个FGF一类新药,服务超6500万临床患者,形成了国际创伤修复领域的“中国标准”。

温州医科大学药学研究团队。温州医科大学供图

李校堃说,研究的领域无关大小,最重要的是对人类、对国家是否有用。

2018年,以李校堃作为通讯作者、团队成员陈高帜为第一作者的学术论文,以长文形式发表在国际顶级综合性学术期刊《Nature》,结束了该领域三十年的争论,完整解析FGF从细胞外到细胞内“FGF信号轴”,被Nature专评为里程碑式发现,从FGF体内时空分布和调控规律角度阐释“FGF代谢轴”入选Cell Metabolism十年十大突破。在国际上首次系统揭示了FGF参与组织再生和代谢调控的理论机制,在Nature等顶级学术期刊发表论文436篇,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何梁何利科技进步奖、谈家桢生命科学奖、光华工程科技奖、转化医学突出贡献奖等各类奖项。

李校堃团队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温州医科大学供图

“不能把奖项锁在抽屉里。”在李校堃看来,更重要的是对研究成果的推广,把技术成果转变为产业价值。

早在20多年前,李校堃就基于结构分析对旁分泌型FGF进行遗传修饰和改造,成功解决长期制约其产业化的系列工程技术难题,十多年前就在国际上率先研制出FGF1和FGF2系列创新药物,并广泛应用于烧、创伤和糖尿病下肢溃疡的治疗。

现在,团队已研发投产“贝复济”“扶济复”“艾夫吉夫”3个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一类新药,这也是国际上第一个系列“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一类新药。另有4个药物获批临床试验,拥有45项国家发明专利,FGF制造规程和质量标准载入《中国药典》,FGF新药被写入国际创伤愈合学会“急慢性创伤愈合治疗指南”和《外科学》等临床医学教材,并列入国防战备用药及国家医保目录。

知行合一 让研究服务国家和社会

李校堃经常说,生物制药是中国高附加值的未来产业,前景十分广阔,不能在“象牙塔”内闭门造车,必须勇于挑起担子,让研究成果真正服务国家、服务社会。

与珠海亿胜联合构建国内最大的眼部疾病修复类生物制品体系;与上海腾瑞共建华东生长因子创面修复转化中心,积极服务“粤港澳大湾区”“上海临港”生物医药战略产业发展……

近年来,温州医科大学药学团队不断加快创新链产业链融合,助力企业新增2项新药证书和7项临床批件,近5年累计为企业提供超 20项技术创新成果,经济效益合计提升200余亿元。

2020年10月18日,中国基因药谷正式启用。温州医科大学供图

“我们注重科研成果转化,实现地方经济效益最大化。”温州医科大学药学院院长林丽表示,在李校堃院士的带领下,药学团队整合集聚创新资源,不断加快创新链产业链融合,助力地方经济转型发展。

2020年10月,温州医科大学与地方政府共建的“中国基因药谷”正式启用,这是由李校堃团队领衔打造的重大科研转化平台,目标是打造形成近百亿级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和国际一流的蛋白药物研发与生产基地。在浙江省实验室之一的瓯江实验室建设中,李校堃担任首席科学家,为浙江打造“互联网+”、生命健康、新材料世界科创高地提供坚实支撑。

温州医科大学药学研究团队。温州医科大学供图

“我们积极投身社会服务,把公益作为医学人才培养不可或缺的内容。”林丽表示,近年来,团队不仅在助力地方经济转型发展方面很出色,在社会服务方面也很出彩。

如牵头发起“肤生工程”公益,为贫困地区患者提供帮扶,足迹遍布川藏青高原16个贫困县市,受益群众超10万人;为汶川地震、塘沽爆炸等捐赠创伤救治药物;新冠疫情爆发初期联合企业第一时间开发新冠检测试剂盒,应用已超3000万人份……

“团队成员以身作则,主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立教,争做黄大年式教学团队。”温州医科大学相关负责人表示,药学团队一系列的社会服务项目背后,是源于药学团队一直坚持知行合一、甘于奉献的敬业精神,更源于他们自觉担当服务国家和社会的使命。

2021年3月12日晚上,李校堃院士因过度劳累突发脑溢血。

半年来,他一边康复,一边继续工作。7月25日,温州医科大学药学院生长因子(FGF)团队发展战略研讨会在北京举行,仍在康复期间的李校堃院士出席研讨时这样说:“大家要用‘钉钉子精神和‘愚公移山精神,始终坚持生长因子特色化发展道路,保持生长因子国际领先地位。继续做出让党和国家满意的成果,一定要记住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朱建波 卞成德)

原标题:温州医科大学:探索“生长因子”之谜 力争打造“黄大年式”教师团队

本文转自:温州新闻网 66wz.com

新闻中心 编辑:诸葛之伊责任编辑:叶双莲监制:阮周琳
疫情防控一刻不得松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