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中国经济网:让传统中医药在实践中得到传承发展

中国经济网:让传统中医药在实践中得到传承发展

中国经济网 2021-10-13 14:45:17

浙江省瑞安市境群山起伏、溪涧纵横,有飞云江襟带城郭、隆山古塔雄视八方,自然景观颇具壮美清幽的特色,拥有寨寮溪、花岩等七大风景区。浙江古代四大藏书楼之一玉海楼和石棚墓、圣井石殿、利济医学堂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木活字印刷术、温州鼓词被列入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此外,民间文化源远流长,品类繁多,如打花鼓、唱龙船、藤排舞等。

在瑞安,由外迁入于此的非遗项目——周氏堂骨伤膏贴疗法,在这个文化遗产富存的山水中得以延续和发展壮大。

百年匠心传承遇阻 

19世纪90年代,周锡听(生于1856年)钻研医学,研制出治疗跌打损伤的膏药,遍走乡野为民众疗伤治病。周氏堂骨伤膏贴疗法是中医传统外治疗法,经世代相传,至今已有140多年历史。秘方较详细地记载了全身图形、打伤肚肩方、打伤解曰方、打伤破血吃药方、跌打损伤接续筋骨方、外用立效散方、药油方、止痛丸,对治疗跌打损伤、瘀血肿痛、风湿疼痛、骨质增生(骨刺)、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和腰肌劳损引起的酸胀、冷痛、麻木及风湿、类风湿引起的各类疼痛等具有实际医治作用。

周锡听将膏药秘方传予其子周裕赞,周裕赞再传予周福鎏,20世纪30年代末,周福鎏从浙江温州平阳县迁入瑞安县,并将秘方传给儿子周荣锡及长孙周连道。2019年8月,周连道开始收徒授业,将秘方传予外姓弟子陈志坚和薛子安。

100多年来,周家世代行医,为乡里村野老百姓解除伤痛,为民众远离病痛作出了贡献,深受民众爱戴。2014年12月,周氏堂骨伤膏贴疗法被列入第八批温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6年10月,周连道被评为第四批温州市级代表性传承人,温州市少林骨伤研究所被评为第四批温州市级传承基地。

受祖辈影响,周连道痴迷中国传统医学和武术,年少时,他跟随河南嵩山少林寺武僧周强与武僧队总教头释延孝习武练功,后拜师于河南洛阳郭氏正骨泰斗郭宗正学习正骨疗伤。经过努力,周连道曾于2003年、2004年、2006年先后被评为卫生系统先进工作者;2006年、2009年被全国高等中医院校骨伤教育研究会等机构授予“骨伤疑难病诊疗专家”“中华骨伤医学名医”;2010年被中华正骨人才协会授予“中华骨伤突出贡献奖”……各项成绩的背后,是周连道经过多年实践和研究得来的,他深知周氏堂中医临床疗法的当代医学价值。

无奈的是,一段时间以来,不只周氏堂中医临床疗法,整个中国传统医学的发展受西方医学的冲击和挑战,生存环境困难。分析其原因,周连道认为有以下几点:一是周氏堂中医临床疗法易学难精,投入时间多,需刻苦钻研,少有年轻人愿意坚持;二是采集中草药具有季节性,并与产地、炮制密切相关,牵涉人员精力较大;三是缺乏宣传,好的配方、好的疗法要让人们认识、了解、使用;四是利润低。

化重任为动力

作为传承人,面对后继无人的局面,周连道深感责任重大。近年来,在传承的基础上,周连道结合30多年的临床经验,研制“周医师牌竹炭活血清瘀贴”“阿道伤膏”“少林万应膏”“温经通络膏”等外用膏贴,现已将周氏堂针罐、药棒、正骨、药浴及膏贴疗法在临床中推广应用,并取得了显著的疗效。

2001年6月,周连道参加中国中医研究院培训中心举办的全国首届膏药制作技术培训。2009年、2010年周连道相继成立了温州市少林骨伤研究所、瑞安市浙南骨质增生研究中心,2011年,他被瑞安市委宣传部、瑞安市卫生局评为“好医生”,同年,被国家医学教育发展中心载入《中华名医文库》。为深入研究中国传统医学,他在“悬壶济世”的同时潜心学术,发表医学论文9篇,参与编写《中国推拿治疗学》《跨世纪骨伤杰出人才科技成果荟萃》《实用中医临床诊疗学——中医骨伤科分册》和即将出版的《少林骨伤研究》。

温州市少林骨伤研究所于2016年11月被列为第四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基地,整理归档古方史料12件、膏方60余种,在诊疗中广泛应用的膏贴品种有活血消肿膏等10个类别,开发生产的如阿道伤膏、阿道冷敷贴可分别用于跌打损伤的初期、中期、晚期和伤筋骨折、骨质增生、骨质疏松、风湿疼痛及痛风性关节炎病等症,在临床中取得了良好的疗效,并得到了患者较高的评价。

“目前,温州市少林骨伤研究所有工作人员7人,主要有周医师传承工作室(兼周连道技能大师工作室)、正骨复位室、中医微创室、中药外治室、药罐室、药棒室、药浴室、脊柱热喷及康复治疗中心、研发室、办公室、传承培训室等。”周连道介绍,2015年至今,温州市少林骨伤研究所共参加省市举行的展会及义诊活动32场,2016年以来,他以瑞安云周卫生院为依托,投入人力物力,更新、添置设备,发展创新中医外治疗法,在临床应用中不断实践总结,丰富周氏堂骨伤膏贴疗法的内涵,使其焕发新生命。

对于周氏堂骨伤膏贴疗法的创新发展之路,目前,周连道作出了将核心技术申报国家专利、注册“周氏堂”商标、审批“周医师”及“浙南骨伤”牌骨伤贴膏等努力。而对于个人发展,他也有了更严格的要求。“未来,我要走访国内外专家并参加各类骨伤科学术论坛,带领中医药科研人员钻研周氏堂中医临床疗法,进一步提取其当代医学价值,培养临床、科研医药人才,为中国传统医学的创新发展贡献力量。”他说。

求新求变更要坚守初心 

在周连道看来,周氏堂骨伤膏贴疗法得以传承发展,与瑞安人不断保护、继承、发展这些地方文化和民俗,用自己的勤劳和智慧不断进行创新是分不开的,这也使得瑞安始终拥有区别于其他地区的丰富的文化遗产。

周连道认为,在新时代赋予周氏堂骨伤膏贴疗法新的内涵,继承祖先智慧,让其继续造福当代人是他坚守在中国传统医学领域的初衷。经过五代人的薪火相传,周氏堂骨伤膏贴疗法已从祖传民间技艺跨入现代医学的行列。不论周氏堂骨伤膏贴疗法如何发展,周连道始终牢记老祖宗的教诲:有仁心,才有仁术。

对于“有仁心,才有仁术”这句话,周连道是从“4克”与“9克”中理解到的,那是爷爷传递给他的最初的信念:在家传秘方中,小时候,周连道发现很多中草药的剂量是4克与9克,他好奇地问爷爷为什么不是5克与10克。周连道依然记得爷爷严肃地告诉他:“对于复方药来说,这味药的量4克已经是极限了,多1克就会伤人。”从爷爷的话语和严肃的表情中,他明白一个道理,用药也有“欲速则不达”的道理,不是量多就疗效好、见效快,稍多稍少都会伤人,这与医者仁心背道而驰。“因此,为医者,必须先有仁心,再有仁术。”

周连道觉得,仁心、仁术的大道理可用4个字来概括,那就是“以人为本”,无论是传统中医人还是现代医学者,都需要将其贯穿职业始终。而作为一名扎根乡村近30年的医生,周连道坚持一个原则:“根在农村,本为农民”,这8个字也高高挂在瑞安云周卫生院的门诊大楼外墙上。在行医之路上,他始终将经济困难、残障患者等放在心上,有必要时开通“绿色通道”,时常为他们减免医疗费,或采取先治疗、取药,后补费用等措施,防止患者错过最佳治疗时间。

循着这种初心,周连道心里有了对未来的规划。“下一步,我要进一步搜集、整理周氏堂中医临床疗法资料,用贴近现代人的方式方法,出版骨伤膏贴方面的书籍等,传播、普及中国传统医学科学价值。重视人才培养,继续带徒授艺,扩充医疗队伍,发扬仁心、仁术精神。扩大温州市少林骨伤研究所规模,加强理论研究、满足患者需求。力争设立中华手法医学与外治疗法学会或中国浙南骨伤协会、浙江省周氏堂中医临床疗法研究中心或浙江省周氏堂卫生健康管理有限公司、周氏堂骨伤科或瑞安浙南骨伤门诊,让传统中医药文化在实践中得到进一步传承与发展。”周连道说。

原标题:让传统中医药在实践中得到传承发展

本文转自:温州新闻网 66wz.com

新闻中心 编辑:诸葛之伊责任编辑:叶双莲监制:张佳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