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昌斌:科技“掘金” 助农共富
糯米山药、文成杨梅、桂山黄年糕,提起这些文成“网红”土特产,如今很多人都耳熟能详。从偏远山区到端上市民餐桌,这背后离不开科技的助力。
18年来,文成县科技局科技创新与人才服务中心主任、县农康研究院兼职副院长邓昌斌扎根文成山区,始终心系农民、不忘初心,用科技力量提升质量,帮助特色农产品走出大山,助力山区群众一起增收致富。
设计建成糯米山药鲜切速冻中试生产线
用科技助力文成山药走出大山
“邓老师来啦,快来坐坐!”
每次邓昌斌下乡调研时,总能听到村民们亲切热情的问候。而这一声声问候的背后,正是邓昌斌帮助村民解决一个个“烦恼”后“攒下”的浓浓情谊。
山药是文成农业重点产业之一,也是当地农民主要收入来源。但糯米山药的储存运输问题一直是它“出山”的最大绊脚石——气温超过20℃,山药就容易腐烂,低于10℃则会产生冷害,稍有磕碰就会导致整根腐烂。
“一定要解决好这个问题,不能让这么好的山药待在深闺里。”邓昌斌暗暗下定了决心。
随后,他联系温州科技职业学院、浙江大学的专家多次到山药地里实地考察,反复与专家、种植户讨论,提出了糯米山药田间简易设施储藏方法,解决山药临时贮藏问题。同时,建立糯米山药课题组,进行糯米山药储运加工工艺研究,确立糯米山药切段真空包装保质期7-10天的生鲜农产品和糯米山药速冻加工,保质期12个月的冷冻食品两种加工方法,解决糯米山药收获期上市集中销售难,整根运输容易断导致销售半径小的难题,实现糯米山药周年供应。
白天下乡实地调研,晚上查阅文献资料、画车间生产线图纸,是邓昌斌设计糯米山药加工生产线过程中的工作常态。图纸改了一稿又一稿,细节改了又改,往往不知不觉间已是深夜。
设计定稿之后,带领温科院、农康院的专业技术人员一起到上虞等地实地考察食品机械设备制造商,最后确定定糯米山药加工生产线设备选型和技术参数,形成项目招投标的技术文件。2019年11月,这条由文成县农康研究院筹集140余万元资金投入建设的糯米山药鲜切速冻中试生产线顺利完工,赶上了当年度的糯米山药收获季节,当年发挥了作用。
“这条生产线的加工量每天最多可达8吨,有效降低种植户的风险,大大促进山药外销增收。经过加工后,糯米山药的存储和运输都不是问题了,价格也翻了一番。”邓昌斌自豪地说着。
凭着这项创新技术,一根根糯米山药经过生产线加工成半成品,走出大山,进入城市各大超市。
牵头制定杨梅出口系列标准
带动杨梅销售“增量加价”
每到杨梅季,总有一大批文成杨梅,打上“飞的”,走到海外、“红”到海外。
杨梅种植业是文成县第一大水果产业,2020年文成县共有杨梅种植面积6万多亩,产品销售量2.18万吨,销售额2.38亿元,全县从事杨梅生产的果农3万多人,位居全县农业三大主导产业之首。而目前有十几万文成籍的侨民旅居海外,无疑是潜在的文成杨梅消费生力军。
文成县委县政府要求打造文成杨梅出口基地,邓昌斌作为杨梅标准制定技术牵头人,提出了文成出口杨梅系列标准制定方案,帮助组建标准起草专家组,一年之内制定备案了《出口杨梅生产基地建设规范》、《出口杨梅病虫害综合防治规范》、《出口杨梅包装贮运技术规范》2个省级团体标准和1个县级团体标准,这也是省内首次出台杨梅出口规定。
正是有了这一系列的出口标准,文成杨梅摇身一变,变成了杨梅界里的“高富帅”,价格也水涨船高。
杨梅栽培不易,好果难求,杨梅成熟收获时期正值台风季节,很容易受暴风雨伤害成灾,极大地影响果农的收入。为此,邓昌斌联系温州科技职业学院水果专家谢志亮等人,来文成给果农培训杨梅成熟期病虫害防治与气候灾害的预防技术,并以文成县里阳红枫林杨梅专业合作社作为示范基地,立项开展杨梅避雨栽培试验,因地制宜用简易钢架、彩布搭起色彩斑斓的杨梅“避雨伞”,既解决杨梅成熟期雨水过多影响品质的问题,又能通风透气防止杨梅闷热变质问题。因为山顶绿悠悠地杨梅林里出现了朵朵彩云似的“大雨伞”,里阳红枫林杨梅基地还成了网红打卡地。
为了提升杨梅附加值,延伸杨梅产业链,邓昌斌还深入研究杨梅果汁、果酒、蜜饯等技术研究,将一颗杨梅的经济价值做深做透。
优化文成黄年糕灭菌工艺
传统美食走向千家万户
“邓老师,我们公司生产的黄年糕经常会出现在保质期内长毛变质的问题,有没有什么办法可以解决啊?”今年年初,邓昌斌接到文成桂纪食品有限公司的求助电话。
文成桂山黄年糕距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以传统手工工艺制作,比普通的年糕更甜,更柔韧,更美味。但是,黄年糕夏季高温季节加工容易变酸,包装后运输到商场货架上容易长霉和开裂,大大影响了黄年糕的规模化生产和商场销售。黄年糕还是走不出大山,带不来良好的经济效益。
针对这个问题,邓昌斌连续多日实地深入文成桂纪食品有限公司,与宁波大学专家讨论,与农康院的技术人员一起做试验,根据企业现有设备,增添高压灭菌釜、真空包装机等关键设备,拿出一套优化后的黄年糕灭菌工艺,解决其了黄年糕容易长霉变质的技术难题。
邓昌斌说:“以往黄年糕保质期只有15天,灭菌与包装技术不过关,年糕上容易生长霉菌,导致食品变质,给生产企业带来很大损失。改进生产工艺后,可使黄年糕保质期延长到6个月以上,让文成传统特产黄年糕能够走出山城,走向千家万户,给山区农民增加一条致富路子。”
18年来,作为一名基层科技人员,邓昌斌一头连接着高校院所的专家教授,承接高层次的科技成果,一头连接着实际应用层面的企业和种养大户,准确把握实际技术难点痛点,把理论性较强的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到车间地头。
工作之余的邓昌斌,努力学习新的业务知识和技能,积极承担省市科技项目,运用自己农产品加工专业知识,为企业、农民解决生产实际中的技术困难。他曾在《保鲜与加工》和《中国蔬菜》等国家级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4篇,获得浙江省科技帮扶促调活动先进个人、省科技先进工作者,文成县创新人才、文成县优秀专业技术人才、文成县劳动模范等荣誉。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让山区农民少走一点弯路,多增加一点收益,这就是我工作的最大价值。”有着25年党龄的邓昌斌如是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