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温州治堵的N种解法

温州治堵的N种解法

温州网 2021-11-10 07:42:44

  温州高铁新城空中连廊方便市民通行。

  改造提升后的温州火车南站平台,车辆有序通行。

  温州网讯 治堵,正成为当下所有城市面临的共性难题。作答这一命题,温州坚持因地制宜、问题导向,实施精细化治堵、补齐交通短板,通过治堵点、除痛点、克难点、塑亮点,不断增强市民出行的安全感和幸福感。

  2013年温州全面启动治堵工作以来,成效显著,尤其是“十三五”期间,公交分担率由25%提高到27.8%;市区高峰期交通运行指数由7.8下降至3.3,市区整体处于畅通状态;人民满意度由治理前的68.9%提升至治理后的93%。据高德地图测评,2020年度在汽车保有量超200万辆的35个城市中,温州交通健康指数排名全国第4位。

  治堵点

  让百姓畅享出行之便

  交通堵点是城市道路供需矛盾的集中体现,因此,理乱点、治堵点成为缓堵保畅的首要任务,解决老百姓出行拥堵的重要举措。

  在全省率先开展“民评民选”堵点整治工作,温州通过“精选、严治、民评”,实施堵点整治三年行动,并将堵点整治列入民生实事,投入32.8亿元,精准综合施治堵点69个,实现治理一个点、畅通一大片。

  为科学梳理堵点整治清单,我市坚持在多渠道、大范围排查的基础上精准“定点”,具体采取三步走。第一步为数据筛。通过百度、高德等电子地图,查看分析不同时段各大重点路段拥堵情况,并与交警部门实时路况及流量数据巡检比对校核,汇总整理拥堵路段指数排名;第二步为专家评。委托市城市规划设计院、交通研究所等专业机构,开展交通运行状况专题研究,组织专家实地排摸和讨论评审,从交通组织运行系统角度,梳理城市交通堵点及整治时序,建立交通堵点库,囊括150个堵点。第三步为市民选。通过网络问卷投票、电话随机访问、12328咨询数据筛选采集等渠道让市民广泛参与,整理选出市民最“头痛”、最关注的堵点。

  堵点治理,如何治出成效?温州给出的“解法”是“一点一策”。坚持找准“病因”。以区域交通整体视角,综合堵点具体位置、流量数据、拥堵时长、混乱特征等因素,深入堵点现场,全面系统查找、分析原因,并建立堵点成因分析基础信息库。坚持对症“下药”。各责任单位按照“一点一策”拟定初步整治方案,通过专家评审、大数据分析和推演进行论证后敲定。对于如医院、学校等人群吸引源性成因单一的堵点,重点强化交通组织管理措施;对于城市中心区内成因复杂、多因素的堵点,则采取综合性的措施。坚持遇难“攻坚”。堵点所在县(市、区)倒排时间,对整治方案细化分解任务,明确任务清单、责任清单、时间清单,挂图作战;市治堵办以“一月一通报”“三色预警”等方式,督促协调、全力攻坚。

  锦绣路与民航路交叉口,曾被市民称为“温州最堵路段”,通过建设下穿隧道治堵,避开了南塘街和民航路两大拥堵点,极大地提升了通行效率。数据统计显示,治堵后,该路段日均车流量从过去的1.2万辆激增至2.5万辆,同比增长108%,而通行速度提升了近3倍。

  再看温州火车南站,通过建设高架、空中连廊;优化秩序管理;开通轨道交通S1、BRT;新增停车场;引入智慧停车引导系统、AR反向寻车系统等综合措施,一举打破“堵局”。

  除痛点 

  建设路网夯实资源供给

  更丰富的道路资源、更宽阔的机动车道以及更多的停车位、更多的公交线路……这些,显然是交通畅行最基础和最核心的要素。

  坚持优化有效供给,近年来,我市大力推进区域交通主干网络建设,城市路网体系持续完善。金丽温高速东延线、温瑞大道南段快速路一期、瓯江北口大桥等一大批交通项目提速推进,文泰高速建成通车,全市高速公路总里程达到570公里,从全省倒数第三跃升至全省前列,五年累计新建提升“四好农村路”近1.2万公里,区域交通通行能力大幅提升。

  打通断头路、瓶颈路,畅通大循环。全市新建改造广化南路、月乐垟路、环山东路等市政道路里程约348公里,打通雁荡中路、金蝉大道延伸工程、温州大道东延、站南路等一系列断头路。建成高铁新城“城市阳台”、建成首条城市道路下穿隧道——茶院寺隧道。全面拆除金温铁路温州站以东段17公里铁路,实施14条涉铁道路“一路一策”畅通工程,实现城市南北大贯通。

  增设、巧设停车位,让停车位“流动”起来。充分利用、全力挖潜公共停车资源,五年间,全市新增公共停车场367个,公共停车位5.5万个,差异化收费停车位12923个。同时,创新推出“错时共享”机关企事业单位停车场,让“私家车”开进“公家院子”。乐清市创新“错时共享”三种模式,得到省级领导充分肯定。

  坚持公交优先,着力优化公交线路。建成以BRT为龙头、常规公交为基础、城市巴士为补充、社区巴士为微循环的多元立体公交运行体系,市区运营公交线路262条,公交线网5070公里,今年1至10月,公交客运量达1.3亿人次。实施BRT线网建设三年行动计划,有效覆盖城区主要区域和核心板块,BRT总线网里程483公里,B1线连续四年成为全省最大客流公交线路,并荣获全国“2020年新能源公交高品质线路”。

  优化“村村通”客车,提升城乡公交网络。开展“公交进乡村·票价惠农民”回头看,总体票价下降60%以上,全市城乡客运一体化发展全部达到5A级水平。

  克难点  

  科技赋能让管理更精细

  目前,由温州市交通运输局牵头打造的“便行温州”平台正在加紧调试,预计于年底投用。据介绍,“便行温州”集合公交出行乘车码聚合支付、便捷出行与路线导航导停、最后一公里特色出行、社区通行“召小巴”、便利共享“点单车”等服务功能,旨在向市民提供一站式全链条出行服务。

  从经验化、粗放式到精细化、智能化,温州的治堵解法越来越“聪明”。近年来,我市交通部门用好数字化和“城市大脑”等科技手段,加快推进交通管理信息化和现代化进程,让城市交通更加智慧。

  应用指数更智能。每月编制交通运行月报,对拥堵区域、路段等进行分析,优选18个核心指标评估公共交通运行,从6个方面入手改善公交设施和服务,选取20条大运量公交线路与社会车辆时速比对,为BRT成网线路比选提供支撑,提高公交治堵效率。

  调控公交更智能。实施主城区公交智慧化改造,推进掌上办理“云服务”、乘车“云支付”、智能指挥“云调度”、线路优化“云计算”、电子站牌“云支持”,建设“一廊多能”智能廊点190个、智能站牌650个,早晚高峰平均运送速度提高7.6%。

  疏导交通更智能。提升交通信号控制交叉口配时水平,实现580多个智能信号灯交通控制设施全生命周期管理。在全市757个路口实时监测道路拥堵指数、行驶速度和交通事故、拥堵事件,实现可视化指挥调度、信号配时精准精细管控,平峰时段行程时间下降24.9%,停车次数减少56.2%。

  交通处置更智能。全省首创人行道违停预警执法新系统,实行非现场管理,实施人行道预警近75万车次、预警整改57万车次,预警整改率达75%以上,执法管理成效明显提升。同时,建立市级停车管理平台,打造市级停车“一张网”,进一步缓解停车难、停车乱。

  高速治堵更智能。大力开展高速保畅行动,聚焦安全隐患新变化、新矛盾、新特点,打造重点路段风险防控多元化综合治理新格局。在沈海高速公路温州大桥建立常态分流管控机制,实现枢纽等关键道路路况可视化、道路运行状态实时化,交通事件监测准确率达95%以上。针对三都岭隧道,常态落实“2+4”隧道“两头”堵车尾部预警模式,实现常态通行效率提升12.5%,瑞安、飞云等日均入口管控次数降低45.7%,塘下至瑞安双向路段事故率降低15.6%。

  塑亮点  

  绿色出行蔚然成风

  个头小小的社区巴士,灵活地穿梭于小巷、小区,为市民打通出行的“最后一公里”,并成为温州治堵的一大亮点和创新点。

  温州于2012年3月开通首批3条社区巴士,发展至今,有社巴(微公交)线路61条,其中鹿城20条、瓯海22条,龙湾、经开、瓯江口新区共19条。总配车数约360辆。

  社区巴士打破常规公交“定线定点”运行模式,按需创新采取“线状”和“块状”营运。“线状”实行定线不定点方式运行,在公交枢纽站、首末站和主要生活小区、医院、农贸市场、学校、商场等重要节点可随手招停上下车。“块状”营运实行不定线不定点区域式运行,提供“门到门”“门到站”“门到点”服务。同时,推出预约服务,市民可通过电话、微信群等预约乘坐。

  值得一提的还有,在车辆选择上,我市综合考虑道路基础条件和市民出行需要,在城区的多条线路投入环保节能的7座电瓶车运营,无污染、无噪音;在其他城郊线路上结合实际流量,按需投入9+7座微公交,同比常规公交大大降低了经营成本。

  事实上,交通畅行还离不开广大市民的绿色出行、文明出行。近年来,我市积极开展绿色城市创建,持续推进公共自行车、绿道等慢行交通设施建设,市民绿色出行意识不断增强。“十三五”期间,新增清洁能源公交车3360余辆,投入共享单车15多万辆,市区公共自行车保有量达7797辆。据第三方调查,2020年我市绿色出行率达73.2%以上。

  这其中,乐清以公共自行车探索交通治堵,形成了独具特色且卓有成效的“乐清模式”。目前,乐清公共自行车用户注册量超25万,月骑行量超150万人次,日均骑行量达5万人次,据估算每日可减少私家车出行2.5万辆,大大减少碳排放量。同时,乐清还大力推动城市绿步道建设,建成城市绿道34公里。

  来源:温州日报

  原标题:温州治堵的N种解法

  记者:夏晶莹

本文转自:温州新闻网 66wz.com

新闻中心 编辑:杨丽责任编辑:叶双莲监制:阮周琳
疫情防控一刻不得松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