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鹿城两年“移山记”:70余万吨体量的垃圾山被夷为平地

鹿城两年“移山记”:70余万吨体量的垃圾山被夷为平地

温州网 2021-11-12 08:00:00

  温州网讯 70余万吨生活垃圾堆成山,是什么场景?那是上世纪八十年代鹿城区双屿街道牛岭村居民有苦难言的一段经历。

  回忆起比企业厂房还高的卧旗山垃圾填埋场,温州飞鹏五金有限公司总经理祝鹏程感慨:“以前真的是窗不敢开,鼻子捂着走。没想到短短两年,二十多米高的垃圾山就这么平了。”

  今年4月,鹿城区两年治山工程落下帷幕。11月,该工程列入省生态环保专项督察的成功治理案例。卧旗山垃圾填埋场已彻底消失,原址成为瓯江之畔、城市西部新城静待开发的地段。

  城市“疮疤”亟待治理

  曾被列入中央环保督察整改项目

  卧旗山垃圾填埋场是我市最早的垃圾填埋场,建于1981年,占地8.5万平方米,原计划使用10年。但是,由于当时垃圾焚烧厂的运能受限,垃圾填埋场无法按时“退休”。2002年停止使用后,遂成为城市难以根治的“疮疤”,垃圾填埋多年产生的环境问题更是棘手。

  2018年,卧旗山垃圾填埋场被列入第一轮中央环保督察“举一反三”问题、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举一反三”重点问题和省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反馈意见。

  面对亟待解决的环境问题、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和百姓的期盼,鹿城区下定决心,开启治山行动。但是困难随之而来,历史问题移交承接、山体“三废”处理、环境修复工程……要治理好环境“疮疤”不容易。

  垃圾填埋场,该怎么治?时任鹿城区副区长全一凡坦言:“填埋场异位生态化治理工程性质特殊,前期谋划、中期运行、后期验收移交均没有现行可参照经验。”为此,鹿城区制定《卧旗山垃圾填埋场异位生态化治理工程攻坚实施方案》,面向全国环保领军企业发出“招贤令”。

  一时间,垃圾填埋场周边的居民重燃希望,他们的愿望很快有了回应。通过专家论证与央企揭榜,该项目成为全省体量最大垃圾填埋场异位生态化治理项目。2018年10月,项目进场,挂图治理移山进入倒计时。

  打造城市西部核心地块

  举全区之力消解“垃圾山”

  当下,一纸《治理方案》为治山指明了道路:通过垃圾筛分及资源化治理,让填埋场内的污染物(腐殖土、渣砾、塑料、金属、渗滤液等)实现无害化治理或资源化利用。

  如何实现无害化治理?生活垃圾怎么资源化利用?围绕这两个命题,项目正式开工。

  工程监理单位浙江中蓝环境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叶舒帆介绍,垃圾填埋场治理的关键在于,通过异位生态化治理对陈腐垃圾进行开挖分选、回收处置、再生转化,实现资源循环利用。同时,通过无害化处理消除污染源,重建周边生态体系,在美化沿江景观带之余提升区位环境,形成一定的环境效益。

  2019年底,当项目进度正加速时,突如其来的疫情给工程出了一道难题——体量过大,筛后物难以消纳。

  双屿街道党工委委员林其孟介绍:“垃圾消纳属于全市‘联动联保’,单靠区内伟明环保临江发电厂无法保障日均消纳量充足与稳定。腐殖土去向也成了制约工期的关键环节。”

  为了通盘理顺难点堵点,鹿城区政府统筹双屿街道、区综合行政执法局、市生态环境局鹿城分局等多部门协同作战逐一攻克政策协调、临时堆放、中转处置、财政拨款等问题。在最为关键的轻质物消纳上,积极对接联系多家焚烧电厂,实现“火力全开”。此外,在腐殖土消纳上,当地政府将任务分解落实到街镇,举全区之力消解这座“垃圾山”。

  今年4月,垃圾山被彻底夷为平地,道路贯通,这不仅让环境大幅改善,更产生了额外的效益。

  卧旗山垃圾填埋场异位生态化治理工程除可燃垃圾进行焚烧发电外,金属制品得到90%以上回收利用;腐殖土经生态化处置后作为绿化有机质用土,覆盖至辖区29.98万平方绿化带,成为建设花园城市的“给力帮手”;通过填埋场异位生态化治理,盘活了土地资源60亩以上,地块的再开发利用将产生显著经济效益……

  据介绍,垃圾填埋场原址将作为西部新城核心区,建设市民服务中心、城市阳台、文体中心、商务总部等创业与生活设施,辐射温州西部。

  来源:温州日报 

  原标题:鹿城两年“移山记” 70余万吨体量的垃圾山经异位生态化治理被夷为平地

  记者: 张琳  通讯员 施晴雯 孙聪聪 徐特 高新新  

本文转自:温州新闻网 66wz.com

新闻中心 编辑:张湉责任编辑:叶双莲监制:张佳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