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侨”思妙想 为“幸福温州”出谋划策

“侨”思妙想 为“幸福温州”出谋划策

温州网 2022-04-09 11:15:18

  温州网讯 昨天下午,市政协十二届一次会议举行第一次小组会议。在致公党界别、侨联界别、特邀界别联组讨论上,委员们围绕市政协常委会工作报告和提案工作报告展开讨论,共商共推温州续写创新史、走好共富路。《委员观察》栏目记者摘录了部分委员的发言内容,以飨读者。

  市政协委员翁银巧:

  促进新生代温州人回温创新创业

  市第十三次党代会报告提出,要加快人才强市建设,实施“温智回归”“温青回归”行动,实现“百万人才聚温州”。建议:

  一是树立创新创业典型,搭建创新创业平台。着重培养一批新生代温州人创新创业的典型案例;依托温州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与“两个健康”先行区创建的平台,引进一批具有创新属性的总部经济项目,形成具有规模效应的创新创业平台,逐步形成创新创业氛围,让新生代温州人有发展、有未来。

  二是传播温州精神文化,培养家乡认同感。依托新生代培训班、侨领等渠道,积极传播温州文化;充分发挥世界温州人商会的传播作用,提高温州文化关注度,在输出温州地域文化的同时,增强在外温籍二代、三代对家乡的认同感。

  三是打造一流营商环境,创建宜居宜业新温州。建议进一步优化引才政策;全方位提升城市美誉度和首位度,打造温州大都市新名片,让新生代温州人回得来、留得下。

  市政协委员胡如意:

  科学推进我市“双碳”工作

  我市“双碳”工作存在一些短板,在减排大环境下,如何做好温州产业链保护和产业竞争力稳固提升等方面,还需加大研究和投入。建议温州“双碳”工作,在注重节能减排的同时,深度结合发展需要和产业特点,有序推进。

  一是充分认识碳达峰期间给予的发展窗口期。要科学谨慎评估我市碳达峰的时间,特别是工业领域的碳达峰时间,做到科学执行,并出台针对各大产业的减排技术包和支撑政策包。

  二是在减排的大背景下做大做强产业链。对于非核心产业链上的高碳行业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同时在出台工业领域准入标准时,要结合我市产业需求,不能谈“碳”色变。

  三是走出一条具有温州特色和亮点的碳中和之路。温州能源领域“减排”基础较好,且在固碳方面有优势,都为今后的碳中和打下坚实基础。

  市政协委员叶剑秋:

  推动温州家族慈善基金设立

  发展家族慈善基金会,有利于破解发展中不平衡不充分不适应的问题,让慈善成为助力打造共同富裕示范区市域样板的重要力量。目前,温州在这项工作中还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对鼓励家族慈善基金的设立还缺乏针对性、指导性、突破性的政策文件;社会公众特别是民营企业家缺乏对家族慈善基金会的了解、认同、信赖和实践;设立家族慈善机构的门槛仍较高,使得一些有意向开展家族慈善的群体产生畏难情绪;运营家族慈善资产的专业人才匮乏。为此建议:

  一是加快出台有关我市家族慈善基金会设立的地方性规范;二是鼓励社会机构广泛开展针对民营企业家的学习培训,提供家族慈善的专业服务;三是引进高素质的慈善管理专业人才,加强慈善组织内部管理运营;四是探索打造我国首个“家族慈善公益村”。

  市政协委员张春梅:

  发展瑞安侨贸小镇,创建全国侨乡电商样板

  瑞安是著名的侨乡,侨的资源非常丰富,侨贸小镇是全省唯一以“侨”为主题的特色小镇。近年来,虽然侨贸小镇的发展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然存在一些短板,如跨境电商产业链不完善,发展缓慢,监管服务体系滞后。为此建议:

  一是将义新欧温州号延伸至瑞安,把侨贸小镇打造成为海外营运的集散中心、全国侨乡电商样板;二是完善优惠政策,以优质服务促进侨商侨资侨智“三回归”,积极融入中国(温州)华商华侨综合发展先行区建设,打造国家级华侨创新创业集聚区。

  市政协委员王奇:

  积极引进重大体育赛事,打造全国体育改革发展标杆城市

  体育产业是第三产业的助推剂,大型赛事更是促进服务业升级的催化剂。通过大型赛事的引进,可以带动包括旅游业、服务业等行业均衡发展,助力共同富裕。

  建议:一是作为社会力量办体育的全国唯一试点城市,温州应利用自身资源和优势,鼓励包括海外华侨和温商在内的社会力量参与体育产业发展。

  二是引进大型赛事,在后亚运时代让比赛场馆得到更好利用。探索一条可持续发展之路,通过重大赛事的举办,让场馆运维既依托体育,又跳出体育,实现以体育为中轴线的双赢之路。

  三是通过重大赛事的举办,助推城市产业升级。对于引进的大型赛事,尤其是回归温商引进的大型赛事,要有专项政策、专项资金予以扶持。

  四是依托重大赛事落地,打造全国体育改革发展标杆城市。成立社会力量办体育改革工作领导小组,打造温州体育改革数字化平台,利用温商和侨胞资源举办世界儿童体育大会。

  市政协委员林偌嫣:

  促进温籍留学青年回温创业

  随着城市抢人大战的升温,温州应更加重视并促进温籍留学青年回归创业。但是温州传统行业与海归人才所学专业匹配度低,成为人才回归的阻力。因此建议:

  一是打造“海归创业友好型城市”,为创业者设立一站式创业服务站,为其回乡创业提供流程上的便利,并进一步优化海归人才创业政策。

  二是举办高规格海归人才创业盛会,激发温州这座城市的创业热情,号召海外温籍青年回归创业。

  三是规划海归创业园区,提供统一的物理空间,汇聚人气,聚集人才资源效应,营造人才归属感。

  四是在巩固原有产业地位的基础上,鼓励海归人才微创新。政府要搭建平台,鼓励企业传帮带式的微创新,形成示范带动,吸引海归青年回温创业。

  市政协委员俞海波:

  加快推进医联体建设,进一步健全我市基层公共卫生体系

  市第十三次党代会提出建设“千年商港、幸福温州”。在卫生健康领域,其中一项重要举措就是打造健康温州,推进医学高峰建设,深入推进城市医联体和县域医共体建设,打响“医在温州”品牌。建议:

  一是出台医联体建设的配套政策,建立利益共享机制。深入落实我省医保对医联体的激励约束机制;完善我市支持医联体的价格政策;完善财政投入方式,建立利益共享机制。

  二是加快制度改革,促进医联体内人才流动。完善与医联体相适应的绩效工资政策和管理机制。

  三是统一标准,加快我市健康信息化进程,促进资源共享。完善我市医联体联防联控机制。建立基层医联体健康网格化防控管理机制,强化公共卫生与医联体分工协作、联通共享。

  市政协委员方晨光:

  提升改造城市更新中被遗忘的公共角落空间

  近年来,温州城市建设已由大拆大整阶段迈入到城市精建精美时代,为城市品质和能级提升腾挪出更多发展空间。但是一些相对小而分散的“边角地”在城市更新过程中被忽略了。这些空间可以被改造成老人和儿童休息玩乐的场所,也可根据场地大小量身定制,植入一些适合当下生活方式的业态,为城市生活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通过设计思维与运营机制的介入,填充城市的“小空间”,将低效空间转换为满足居民日常生活需求的精美场所。

  建议:一是由政府牵头组织城市研究学者、民间资深策划专家成立城市更新改造小组,对每个街道、社区的公共空间进行评估;二是设立专项资金,用于改造提升基础设施;三是鼓励街道委托专业人士提供设计和运营方案,也可向社会公开征集,让更多人参与到城市建设中。

  来源:温州都市报

  温报集团全媒体记者 朱斌/整理

本文转自:温州新闻网 66wz.com

新闻中心 编辑:鲍苗苗责任编辑:叶双莲监制:阮周琳
疫情防控一刻不得松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