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来温州·创未来”品牌如何进一步打响?

“来温州·创未来”品牌如何进一步打响?

温州网 2022-04-11 08:23:55

  温州网讯 续写创新史、走好共富路,离不开一支蓬勃壮大的人才队伍的支持。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增强创新人才集聚力,开展人才发展体制机制综合改革,深入实施“瓯越英才”等系统人才工程,推进青年发展型城市建设,打响“来温州·创未来”品牌。

  目前,温州的人才政策如何引才、留才,接下来又要如何持续完善人才政策优化升级,打造一方能够引才、聚才、育才的“人才沃土”?本期“热点问两会”,来听听这几位市人大代表怎么说。

  人才招引见质见效 新增全职院士和“鲲鹏人才”5人,引育各类人才22.4万人

  人材者,求之则愈出,置之则愈匮。

  近年来,我市锚定高水平建设人才生态最优市的目标,先后出台并实施“人才新政40条”1.0版、2.0版、3.0版,率全国之先出台含金量十足的《温州市人才住房租售并举实施办法》,推出高校毕业生招引“510计划”等,推动全市人才招引见质见效,更充分彰显了温州重才、爱才、敬才的鲜明态度。

  随着人才政策的相继落地,其释放的人才聚集效应正在逐步凸显。数据显示,新增全职院士和“鲲鹏人才”5人,引育各类人才22.4万人。瓯江实验室布局建设五大研究集群,获批省级重点实验室6家,中国眼谷、中国基因药谷新入驻企业74家……这些都为全市高质量发展,提供重要人才支撑。

  我市还以城市的最高礼遇和最大诚意向人才致敬。去年,市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七次会议审议决定将3月12日定为“温州人才日”,与“植树节”同日,寓意人才工作是城市发展的“栽树工程”。市人力社保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专门设立“温州人才日”,就是要向全世界发出温州求贤如渴、惜才如金的强烈信号。

  今年“温州人才日”,我市又推出2022年温州人才服务“十件实事”,从解决人才“房无忧”“学无忧”等“关键小事”入手,整合各方资源,提供高效服务,以此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来温留温,与温州共同成长。

  人才政策注重落地 企业家代表提议加强企业人才支持政策,增强城市包容性建设

  今年两会期间,市人大代表、奔腾激光(温州)有限公司负责人吴让大提交了一份《关于加强企业人才支持政策的建议》。身为企业家的他深知,只有人才政策落在实处,才能有力盘活人才资源。

  仔细翻读《温州人才新政40条3.0版》后,吴让大认为,目前政策大多体现在对高端人才的引进,对企业实用人才激励政策偏弱。“制造业是温州传统的优势产业,推动温州新时代的产业发展,离不开优秀的一线技术工人与能工巧匠。很多在企业转型升级中发挥关键作用的高技能实用型人才,受学历、职称、户籍等因素影响而未享受到相应政策,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他们留温的积极性。”

  “我们公司有很多工程师属于‘高精尖’人才,属于研发团队主力,由于种种原因户籍不能迁到温州,而不能在当地参与职称评定,以至于无法享受到政策支持,甚至所在团队无法申报科技攻坚‘揭榜挂帅’项目。”吴让大表示,在技能等级和职称评定上,应科学设置职称评定条例,更加注重实际操作能力,“在职工技术技能等级评定中,可以给予中小型民营企业更多的自主权。因为职工在企业发展中创造多少价值,企业最有发言权。”

  通过前期深入企业调研,市人大代表、浙江中电工程设计公司董事长王茂法认为,现有人才政策在实施过程中,存在过于注重流动性货币为主的物质奖励,与同类城市相比差异化不足,针对性、黏性和导向性不强等问题。“人才结构好比典型的金字塔,塔顶、塔身、塔基等不同层次的需求各不相同,应充分了解各方的差异化需求,提供适宜的支持方案,实现精准施策。”

  同时,王茂法还提出要加强城市的包容性建设。他认为,这对城市人口的基因改善、文化多元和创新人口的集聚都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加强城市的包容性建设,打造适合人才需求的高品质城市环境和生活场景,让温州的人才‘引得进’‘留得住’‘有空间’‘能成长,打响‘来温州·创未来’品牌,才能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为温州实现共同富裕带来利好。”

  代表声音

  市人大代表,温大计算机学院副院长、民革温州市委会副主委 肖磊

  打好人才引进“服务牌”

  营造想进来、想创业、想扎根良好氛围

  近年来,温州市委市政府充分发挥青年科学家峰会成果,高度重视人才引进工作,在引进人才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但目前,我市仍存在对外吸引力有待加强、人才新老政策衔接不畅、住房制度保障范围有限等问题。

  引进人才不是目的,能真正爱惜人才、留住人才,为人才的发展创造空间,实现其价值,才是关键。提升城市对人才的吸引力,就要打好“服务牌”,营造人才想进来、想创业、想扎根的良好氛围。

  一位来温工作的研究生反映,去年他还符合住房补贴政策,于是借款买房,但今年相关政策发生变动,他无法享受补贴。留住人才,要做好新老政策的衔接与宣传解读,使更多符合条件的人才可以受益。同时,切实解决人才关注的医疗社保、居留落户、配偶就业、子女就学等问题,以更加优质、细致、人性化的服务增强他们对温州的认同感,以此引进和留住各方面人才,推动温州产业转型和提升。

  市人大代表,永嘉县利民茶果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 陈香伟

  建议出台针对性政策

  加大对乡村乡土人才培育和扶持

  目前,我市许多人才政策中的优质待遇,只有少数高端人才才能享受,而针对普通人才的扶持政策,在相比之下就显得没有什么吸引力,因此许多人更愿意到杭州、宁波等城市就业。而实际上,这批人才才是人才队伍“主力军”。

  我认为可以针对不同领域、不同类型的人才,出台有针对性、可实施的人才扶持政策以及评价机制。比如农业方面,政府相关部门可以联合有关专业协会等民间组织,办一些农业专业技能比赛,择优选出成绩好的、有代表性的乡村本土人才,并给予一定的奖励,让人才评价机制更加多元化。同时,政府牵头推出一些可操作性强、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俱佳的农业帮扶项目,引导相关乡土人才参与项目经营,在提升乡土人才创业创新能力的同时,带动周边群众就业致富,创造更多的社会财富。

  要利用政策上的优惠,让原来的农业从业者,更有信心留在这个行业,同时吸引更多有文化、有想法的年轻人投身农业产业,留在乡村、留在家乡,为乡村振兴注入更多的新鲜血液。

  来源:温州都市报

  原标题:人才政策相继落地 聚集效应逐步凸显

  “来温州·创未来”品牌如何进一步打响?

  温报集团全媒体记者 陈恩欣 谢锦

本文转自:温州新闻网 66wz.com

新闻中心 编辑:鲍苗苗责任编辑:叶双莲监制:阮周琳
疫情防控一刻不得松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