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关注
“鞋服产业是永远的朝阳产业。”5月6日,市委书记刘小涛的专题调研,让不少温州人的目光再度聚焦至温州鞋服。在产业振兴的大格局中,如何让鞋服等传统产业重振雄风、再创辉煌,始终是重大而现实的发展命题。
这双“温州鞋”,该如何走向未来
鹿城鞋艺小镇效果图
一双鞋,能走多远?
古老又崭新的命题,摆在温州鞋企的前面。人们关切的是,万物互联时代,疫情冲击之下,温州鞋路在何方、该何去何从?
关切的背后,是对温州传统制造业的聚焦。
很长一段时间里,鞋服等传统制造业,都是观察温州乃至中国民营经济的鲜活样本。改革开放40多年,鞋服等传统制造业成为温州经济最好的“底牌”,筑就着温州的产业基石。
但进入新常态,经济下行压力增大,增长动力转换放缓,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迫在眉睫。特别是疫情之下,许多鞋服企业遭遇需求低迷、成本上涨、订单外移、物流不畅等多重考验,运行压力持续加大。
对于内外承压、挑战重重的现状,奥康集团董事长王振滔用“三高三低”来形容:高库存、高成本、高费用;低价格、低投入、低效益。如何越过行业发展的这些“大山”,需要温州鞋服企业在发展时局中艰难探索,更需要政企联动纾困解困、破除转型“坚冰”。
此番,市委专题开展鞋服产业发展调研,并邀请行业协会及企业代表座谈交流。核心议题就是“立足当前助企纾困,着眼长远振兴发展”。在行业企业面临不寻常的承压状态下,议题所承载的发展考量也非同寻常。
从助企纾困的现实看,针对供应链短缺、资金周转、厂房建设等困难,市委市政府在打出一套“组合拳”的基础上,当即再次明确,当前尤其要强化助企纾困,抓好畅链保供,用足用好政策红利,全面落实“温30条”等惠企措施,“一链一策一方案”精准解决困难问题。就在调研的第二天,全市新一轮“万名干部进万企”行动全面推进,全力护航企业发展。
从产业发展的战略看,在温州“产业振兴”的顶层设计和实施路径中,鞋服产业振兴,是温州需要全方位、系统性谋求突破的转型要事。无论是出台改造提升鞋服行业方案,还是培育时尚智造产业集群,亦或是此次调研所强调的“建立健全产业图谱和发展规划”,无不释放同样的信号:温州推进鞋服产业振兴,是把握变革时代传统产业发展的一次顺势而为,是谋求并践行在变局中开新局的一种发展主动。
问题导向、目标导向之下,转型的意义之于今天的温州鞋服产业,关乎生存、关乎出路、关乎未来。共克时艰,意味着活下去不轻言放弃;重振雄风,则意味着“转”得好提升发展韧性。而转型路上,孕育希望的最亮“春光”,则来自于企业主体本身。
深耕智能制造、打造“未来工厂”, 巨一集团以技术红利换人口红利,今年前4月鞋业出口比去年同期增长43%。
构建数字化全域营销,康奈集团主动向“链主型”企业转型,招徕抖音电商鞋靴直播基地落地温州,吸引450家企业入驻。
集聚于“中国鞋都”,全国鞋业出现向温州集聚趋势,温州现有5000余家鞋业企业,配套产业链企业超万家。而据不完全统计,在外温州人所创造的时尚产业体量为本土规模10倍以上。
触角敏锐,才能感知春江水暖;躬身入局,方能感知巨变涌动。“用未来的眼光看今天、用政府的眼光看温州、用产业的眼光看行业、用行业的眼光看企业”,有企业家用这四句话来看待温州鞋服产业的当下与未来出路。
诚如所言,要在“做强、做精、做到极致中实现产业发展新飞跃”,无论是政府还是企业,都需要从多个维度为温州传统制造业转型之题求解。这道题,不是该不该做的“选择题”,而是必须快做、必须做好的“必答题”。如果我们不能主动答好这道题,无论是企业还是城市,都必然会被时代所无情淘汰。因为,从某种意义上看,传统优势产业是一座城市的产业基石,也是一座城市的情感依存。
一双“温州鞋”,承载着温州人太多的记忆与情感。这种群体记忆与情感中,浓缩着创业的心酸与甘甜、产业的进击与坚守,更积淀着一座城市的荣光与自豪。循着时代前行的足迹,一双“温州鞋”所走过的“产业之路”,是温州人的“创业之路”,亦是温州这座城市厚积优势、蓄积实力之路。
一座城市有一座城市的产业基石,一座城市有一座城市的创业情怀。
鞋服产业是永远的朝阳产业。于温州而言,让鞋服产业插上时尚的翅膀重振雄风,呼唤着一代又一代的企业家接续传承、接力创新、不断用现代商业文明重塑产业发展模式,唯此才能不断拨云见日、再创辉煌。
走向未来,才能走向传统!因为——
经久不衰的,才是传统、更是经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