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团出道的南宋温州四才子 为什么对江心屿情有独钟
温州网讯 江心屿,从来都是温州诗人灵感汲取之地。南宋时期,“永嘉四灵”更是与江心屿有着不解之缘。
“四灵”之一徐照曾有诗“两寺今为一,僧多外国人”,据传被写成诗牌挂在江心寺前,成了江心寺香火兴盛的力证。
淌着“温州血脉”的“永嘉四灵”,是南宋后期崛起的流派之一。“永嘉四灵”取自徐照、徐玑、翁卷、赵师秀,四位诗人的字中都有的“灵”字,又因为他们均来自古代的永嘉。
相似的人生境遇和文学追求,让他们结下了深厚的情谊,这才“成团出道”。
看看“永嘉四灵”如何把远方写进诗里,又如何把温州山水带向远方。
孤屿嶙峋耸境中 邵度摄于20世纪30年代
徐玑
与弟弟在江心屿话别
徐玑号灵渊(也作灵囦),祖籍泉州晋江(今福建)人,至父亲徐定徙居永嘉。徐玑一生创作诗歌164 首,在“四灵”当中产量虽不是最多,但艺术成就却不容小觑。
徐玑有远大的政治抱负,出仕为官,深受父亲影响,性格刚正不阿。在徐家兄妹之中,徐玑与弟弟徐瑄都爱好唐诗,感情深厚。
徐玑即将离家到外地就职,《中川别舍弟》就是兄弟二人在江心屿话别的情景写照,“山低月落迟”说明天都亮了,两兄弟聊了一个通宵。
中川别舍弟
中川人语别,南国夜何其。
江迥风来急,山低月落迟。
缆从前浦远,角在古城吹。
五亩耕锄地,何当手共犁。
诗中可以看出,徐玑对于漂泊的旅程心怀厌倦,末尾两句就盼望和弟弟一起守住家乡几亩薄田,回归耕读生活。
徐玑另一首诗《寄舍弟》写道“宦归言话款,正及早梅边”,当时的徐瑄正在福建晋江,徐玑则希望徐瑄在梅花开之前回到温州的松台山,两人能一起读书,畅谈诗文。
寄舍弟
寄问安仁弟,弦歌又一年。
流来溪水远,清到县门前。
故里人情乐,新居物色鲜。
宦归言话款,正及早梅边。
早年的徐玑踌躇满志,仕途坎坷。为官二十载,心系百姓,有胆有谋,在建安,他监督贡茶肃清贪官污吏。任永州司理时,当地的官兵为得到朝廷的奖赏,大肆抓捕起义的平民。徐玑到任后,查明案情,释放含冤入狱的平民,甚至得罪了官员。
去永州,好友翁卷在寒冬中作诗送别,《送徐灵囦永州司理》:君向零陵日,分携又雪天。地遥行几郡?官小度三年。兰芷芳条洁,潇湘翠色连。从来苦吟思,归赋若多篇。
说到他要在永州这样的偏远之地任职三年,翁卷安慰徐玑,也鼓励他在此地写出好的诗歌。
后来,徐玑决定回永嘉,回到松台山自己家中。南宋时期,松台山又称净光山,徐玑偏爱家门口的景色,留下了多首关于松台山的诗,从诗中能读出当时的徐玑参禅礼佛,求取内心解脱的心境。
净光山四首·茶山堂
山是朝廷赐,名从古昔传。
为堂居此地,汲水记前贤。
雨露余根在,荆榛细蔓缘。
困来求一盏,打坐亦安禅。
松风楼篇
松声欲动风声催,
细非笙簧大非雷。
松间便使无风起,
亦有爽气如风来。
傍松作楼古为务,
小着轩楹省斤锯。
楼低要与绿阴平,
勿令高过松梢去。
我们能想象,数百年前的徐玑,站在松台山上的小楼内,感受微风拂面、清旷幽静,这是多么惬意舒适的生活。
徐照
流连江心屿留下名句
“四灵”中,徐照诗风最为清痩,徐照字灵晖,一生布衣,并没有在隐与仕之间做过多挣扎,于他而言,家乡的山水更让他着迷。
他和江心屿的缘分甚深,留下了被世人熟知的《题江心寺》。
题江心寺
两寺今为一,僧多外国人。
流来天际水,截断世间尘。
鸦宿腥林径,龙归损塔轮。
却疑成片石,曾坐谢公身。
徐照和徐玑一样,仰慕谢灵运,多次登临江心屿。徐照嗜茶,流连寺院参禅,因此结交了众多僧友,这首《赠江心寺钦上人》就细致地描绘了江心寺的清凉面貌,也隐喻僧人的脱尽尘俗。
赠江心寺钦上人
客至启幽户,笋鞋行曲廊。
潮侵坐禅石,雨润读经香。
古砚传人远,新篁过塔长。
城中如火热,此地独清凉。
其实,徐照曾北漂京城,也在湖南等地小住,经历了“社会毒打”,回到家乡就隐居不出。他自号“山民”,诗集也称《山民集》。在《题薛景石瓜庐》诗里说“山民山上住,却羨水边居”。
回乡的徐照和徐玑成了邻居,住在松台山,因为这儿的秋色最为诗意,这儿也有他独爱的山林生活,他在《酬赠徐玑》诗里说自己“住僻如嫌有客多”。
徐照对山水的喜爱,不只是对自由的向往,更有对山水之美敏锐的感知和欣赏能力。
徐照、徐玑同被老师叶适称为“坊僧巷友”,他们之间交往特别密切,有时候,徐照在永嘉城中住腻了,就到会昌湖叶适的居所游玩。徐照诗集中与朋友的唱和诗占了很大比例,尤多与“四灵”中的其他三位及永嘉诗友的唱和,他认为真心的友谊就是漂泊江湖失意者们的安慰和寄托。
翁卷
在辛弃疾麾下抗金
翁卷字灵舒,祖籍乐清,随翁氏家族生活在华盖山西麓的松庐,翁卷是“永嘉四灵”中最长寿的一位。
翁卷早年在温州府城西门外的太平寺中读书,只为参加科举求取功名,但没有考中,仕途成了他心中遥远的梦。也许是对仕途的向往,或者立志为国效力,他走出温州从此落拓于江湖,成为一名幕僚,他热爱登高望远,游历山庙、古刹,造访江心屿时留下了这首《题江心寺》。
题江心寺
名与金山并,僧言景更幽。
寺无双屿近,地占一江浮。
曾是龙为宅,还疑蜃吐楼。
他乡远归者,望此得停舟。
不只是江心寺,雁荡山的宝冠寺、能仁寺,鹿城的普觉寺都留下翁卷的足迹。拜访寺庙、结交僧友是“永嘉四灵”汲取灵感、释怀心境的一种方式。
开禧二年(1206),南宋正式下诏北伐,史称“开禧北伐”。翁卷弃笔从戎,奔赴江淮前线,为战事出谋划策。而早在1203年,翁卷就投在辛弃疾麾下抗金。
据《翁氏宗谱》记载,战事兴起时,翁家自愿捐献粮食和钱财支援前线。翁卷诗风豪健、充满侠气,可能也与他这一段经历有关。
在温州时,翁卷也住在松台山旁,和徐玑、徐照都很近, 徐照和翁卷结识很早,在徐照迁居城中的约十年前他们就有过日后同隐的约定。
赵师秀
出身皇族的平民诗人
赵师秀号灵秀,原是汴京人,他身份非常特殊,是宋太祖赵匡胤第八代孙,世居汴梁。南渡之后才迁至永嘉。
绍熙元年(1190),21岁的赵师秀得中进士。宗室子弟的身份和曾中进士的经历,在“永嘉四灵”之中,只有赵师秀一人。
绍熙四年(1193),赵师秀获得了一个小官职,之后数次任职的也都是小官,家境贫寒、俸禄微薄又不懂官场人情世故的赵师秀,只能借诗述说自己的愁苦。庆元四年(1198)春,年近 30 岁的赵师秀感于时事、困于政局,回乡隐居不出。
《约客》是赵师秀最为人熟知的作品,更是被收录在《千家诗》的绝句。作为江浙一带的人,对于农历四、五月间的梅雨季节自然是最熟悉的,这首诗把淅淅沥沥的雨声和蛙声描绘得可爱活泼,以自然景致作为背景,从“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可看出来,隐居的赵师秀在等待朋友到来与其对弈,是一首非常清新自然的江南乡村小夜曲。
约客
黄梅时节家家雨,
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
闲敲棋子落灯花。
虽然赵师秀出身皇族,却成了一位平民诗人,他的诗中往往流露出怀念故国之情,“北望徒太息, 归软寻故园。” 他对统治集团偏安江左、抱残守缺、不图恢复的国策非常不满,而他自己却因为生活窘迫,甚至借住在会昌湖上一处寂静的地方。
借居湖上
出仕归来贫似旧,借园偶近画桥居。
纵观不用春携酒,清坐何妨夜读书?
港小只通闲客棹,树低多碍故人车。
向时城里缘尘土,久欲湖边住岁馀。
“永嘉四灵” 是继江西诗派之后,在南宋诗坛上独树一帜的一个诗歌流派 。“永嘉四灵”的诗给我们最大的感受就是清苦。的确,底层文人的生活经历,让他们无法做到真正的豁达洒脱,也许只有在江心屿这片空灵的净土上才能与生活和解。
来源:温州都市报
原标题:“永嘉四灵”把远方写进诗里,又把温州山水带向远方
成团出道的南宋温州四才子 为什么对江心屿情有独钟
记者:胡绵绵
本文转自:温州新闻网 66wz.com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
-
温州召开红树林保护发展工作会议:走出海洋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共赢之路
要闻05-11
-
温州防疫码又有新变化 核酸检测点可一键查询
社会05-11
-
老旧小区沿街店铺加装雨棚 二楼住户表示担忧
社会05-11
-
温州非机动车“停车入位”了吗? 规范停、有序放都待提升
社会05-11
-
筹集2.8万册图书、30万元善款 温州援建壤塘图书馆
社会05-11
-
车辆乱停、绿化带种植蔬菜……这些不文明现象亟待改正
社会05-11
-
价格下跌10% 今夏第一顿小龙虾安排了吗
社会05-11
-
国网泰顺县供电公司用心服务 让养殖户用电无忧
社会05-11
-
带你解锁温州热门露营地 让你成为朋友圈最炫风景
社会05-11
-
温籍棋手丁立人将角逐世界冠军候选人 目前等级分居世界第二
科教文体0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