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温州海洋典籍《真腊风土记》海外受热捧

温州海洋典籍《真腊风土记》海外受热捧

温州网 2022-05-30 07:56:20

  温州网讯 中国共产党温州市第十三次代表大会上,温州提出了“千年商港、幸福温州”的城市定位。作为千年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港”联通的是跳出温州、融入全国、联动国际的“世界的温州”。

  而温州历史上就曾经有这么一位温州人——周达观,在1296年(元成宗元贞元年)3月随中央政府使团从温州港乘海船出发,7月到达真腊(今柬埔寨)首都吴哥,在真腊考察居住了1年多,详细调查了真腊社会政治、经济贸易、宗教、建筑、风俗人情等,于1297年(元成宗大德元年)回国,整理写成《真腊风土记》,加上总叙共41则,约8500字。

  本书是现存关于柬埔寨中古时代文物风俗生活的唯一记载,对研究13世纪元朝与文明到达顶峰时期的吴哥时代柬埔寨的友好关系,有非常重要的史料价值。周达观是中国历史上最早访问柬埔寨吴哥王都的使者,也是世界上第一个正式介绍吴哥的作者,从史料学角度弥补了元史和柬埔寨本国历史文献之缺。

  本书总叙中详细记录了温州往返真腊的航海路线和航海罗盘针位,是目前所见最早的记有针位的书籍。这本温州人所著的海洋典籍在海外有广泛的传播基础。新时代,我们需要讲好温州海洋故事,聚焦“千年商港”,用贯通历史、现实和未来的宏阔视野来审视这本《真腊风土记》的海外译介和传播,增进温州历史文化自信和宣传温州的“商行天下”。

  《真腊风土记》海外译本众多

  认可度也颇高

  《真腊风土记》的海外翻译传播始于19世纪早期的欧洲,本世纪前后进入高潮。

  据统计,目前已有法译本3部、英译本4部,德语、日语、韩语、泰语、柬埔寨语、越南语、西班牙语、意大利语、希伯来语译本各1部。1819年,法国汉学家雷穆沙(Abel Remusat)出版了法译本。1902年,法国汉学家伯希和(Paul Pelliot)重译《真腊风土记》。1918年,戈岱司(George Coedes)撰《真腊风土记补注》。1931年,中国学者冯承钧将戈岱司的法文版《真腊风土记补注》翻译成中文,再次引起中国学界对此书的重视。1933年,戈氏再撰《增订本真腊风土记笺注》;1951年《增订本真腊风土记笺注》出版,这是戴密微(Paul Demiville)与戈岱司整理伯希和遗作的成果。法国汉学家在该领域一直领先。日本学者 “松枫居主人”在1936年出版了日译本。1967年,纪尔曼(Gilman d’Arcy Paul)出版了首个英译本,以伯希和1902年的法语本为源本转译而来。1971年,李添丁出版柬埔寨文译本,并在后面的两年里两次重印。

  2007年,新西兰战略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汉语言学家彼得•哈里斯(Pete Harris)第一次完成了该书从汉语到现代英语的直接翻译,纠正了之前英译本中的许多错误。书名为《柬埔寨的记录——土地及其人民(A Record of Cambodia: The Land and its People)。哈里斯在柬埔寨工作多年,他在书中直接附上了与书中原始记录直接相关的现代照片和地图。

  《真腊风土记》在海外译本众多,正面体现了该书的历史价值。而且海外大众读者对该书的认可度也颇高。以《真腊风土记》哈里斯英译本为例,在世界最大的读者网站Goodreads上得到大量的读者反馈,截至笔者截稿,40%的读者给予五星好评,33%的读者给予四星好评。众多读者在该书主页上表达对本书内容的喜爱。在亚马逊网站上,截至笔者截稿,69%的读者给予五星好评,20%的读者给予四星好评。

  书中温州元素的海外传播

  温州人、温州港和温州货

  《真腊风土记》作者是元朝周达观,字达可,号草庭逸民,永嘉(今浙江温州)人,以钦使随员(翻译)的身份出使真腊的周达观是从温州港乘海船出发。

  元朝初年温州港设立市舶司,瓷器、漆器驰名海外。在海外市场的拉动下,瓯江上游沿岸各色瓷器的出口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峰,它们通过温州港运到日、韩及其他东南亚等国家。元世祖至元三十年(1293年),撤销温州市舶司并入庆元港,温州港停止对外开放。虽然温州港官方对外开放已结束,但由于温州有良好的通行条件还是吸引不少外国商人前来进行贸易活动。

  《真腊风土记》第二十一则“欲得唐货”中提到“温州之漆盘、泉处之青瓷器”。经温州考古学家夏鼐在《真腊风土记校注》中的考证,此处所指的便是温州的漆盘和龙泉青瓷。在第二十六则“鱼龙”中提到“龟脚”,原先不懂温州话的研究者在注本中误以为是“乌龟之脚”,经夏鼐先生考证为至今温州人仍称为“龟脚”的海鲜。

  在第三十六则“异事”中提及“余乡人薛氏居番三十五年矣”。根据时间推算,薛氏在南宋景定年间(1261-1262)来真腊。

  这说明在七八百年前,温州人已经开始四海闯荡,他们摒弃了原来传统的安土重迁的观念,勇敢大胆地走向海外开辟自己的事业。这种情况在中国古代的时候并不多见,但是我们翻阅史书时就会发现温州早在元朝之前就已经有很多人去海外闯荡经商,四海为家似乎成了温州人开拓进取,闯荡世界的典型个性,抑或是温州人的一种文化符号。

  挖掘海洋相关遗存

  展现千年商港的历史脉络

  温州自古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有着悠久的对外开放传统和开展海上国际贸易的历史。我们应寻找挖掘保护温州海上丝绸之路文化遗迹遗址,宣传弘扬温商优秀历史传统及温州的现代化,让世界了解温州的过去、现在和将来。

  周达观博物馆于2021年在柬埔寨暹粒中柬文化创意园落成。周达观博物馆“丝路瑰宝真腊大观——周达观博物馆基本陈列”展以《真腊风土记》史料为基础,将柬埔寨、中国和西方联系起来,讲述中国与柬埔寨的友好传奇。周达观的历史遗产可以帮助更多温州企业和民间组织踊跃参与到柬埔寨甚至丝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文化交流,充分利用文化的传播,推进经贸紧密合作,促进与柬埔寨文化和经济的深度融合,提升温州的国际影响力和人文意蕴。

  《真腊风土记》这本温州海洋典籍的珍贵之处还在于它的唯一性、真实性和无可替代性。该典籍在海外的译介与传播更见证了温州这个千年商港与海上丝路沿线国家长盛不衰的贸易往来,传递和保存了包括柬埔寨在内的东南亚各国和温州港的古代文明信息。

  该书在海外的成功译介与传播赋予我们更多自信来宣传温州港口文化,宣传站在温州港口背后的周达观这样的世界温州人,同时也对温州海洋文化走向世界提供了借鉴意义。

  笔者建议接下来可深入研究,挖掘具有温州海洋文化辨识度的历史文献,向世界展现千年商港的历史脉络。《温州大典》研究编纂工程已从2021年正式启动,对温州历史文献进行全面梳理,形成新编地方文献丛书的典范之作。这样的文化挖掘行动可为“千年商港”寻找历史脉络和塑造个性化形象。

  培养本土优秀译者的同时,需加强与海外汉学家与的合作,加大与海外出版社的合作,扩大海外阅读群体,加强国际传播。坚持本土文化自信,保留温州本土文化意蕴的同时实现文化真正“走出去”、“走进去”。

  开辟多样化媒体渠道,构建立体化海外传播体系。对新媒体生态与新网络时代的宣传技术、方法、规律进行深度研究,运用多样化的渠道载体与传播平台;高度关注新媒体的运用,融合全媒体、立体式的传播。改进传播途径,构建立体化海外传播体系。

  来源:温州日报 

  原标题:温州海洋典籍《真腊风土记》海外受热捧

  以更多自信展现千年商港历史脉络

  作者: 王天真(温州商学院)

本文转自:温州新闻网 66wz.com

新闻中心 编辑:张湉责任编辑:叶双莲监制:阮周琳
疫情防控一刻不得松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