闪亮“浙”五年丨共建美好社会活力澎湃
图为留守儿童在踢足球(资料照片)。省民政厅供图
2021年10月21日,一个开创全国先河的省委派出机构——省委社会建设委员会挂牌。
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本身就是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的一种更高级的社会形态。
已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浙江,专门成立省委社建委,就是要率先在顶层设计上打造一个变革型组织,更好地引领共同富裕这场深刻的社会变革,推动实现社会形态的跃迁,为全国探路闯关。
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不断提高,稳居全国各省区首位;群众安全感满意率持续攀升,超过全国平均水平……
过去五年,浙江依然是创造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的“模范生”。如今,在建设共同富裕美好社会的新进程中,这方热土正迸发出更加激情澎湃的活力。
获得感,来自高标准的保障
省委社建委,这个全新的机构,承担着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统”的职能。
按照省委的要求,它要紧紧围绕示范区建设的目标任务,在高质量发展做大“蛋糕”的基础上,精准识别特殊区域、特殊人群、特殊家庭,着力解决地区差距、城乡差距、收入差距问题。
推动山区26县实现高质量发展,就是做大“蛋糕”的重要一步。这些年,通过放大特色、转换优势,山区26县正走出一条“一县一策”的发展之路,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等指标的增幅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加快向经济新增长点迈进。
果香不怕山林深,山区老百姓生活越来越“香甜”。在浙西常山县,特色农产品胡柚成了当地百姓的“金果子”。当地引入香气浓郁的香柚与胡柚结合,从销售鲜果到精深加工,曾因口感微苦难抬身价的“冷”产业,现在仅双柚深加工原料产品及其制品总产值就超过30亿元,并向创百亿级大产业的目标冲刺。
共同富裕是一场“团体赛”,成绩好坏取决于大多数人跑得怎么样。
“扩中”“提低”改革,成为浙江推进社会建设最具标识度、群众关注度最高的改革之一。
聚焦九类群体——技术工人、专业人员、中小企业主和个体工商户、高校毕业生、高素质农民、新就业形态从业人员、进城农民工、低收入农户、困难群体,实施八大路径——促就业、激活力、拓渠道、优分配、强能力、重帮扶、减负担、扬新风……浙江因人因地分类施策,着力通过“扩中”“提低”改革,努力打造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试验区,推动率先基本形成以中等收入群体为主体的橄榄型社会结构。
富有浙江特色的“大社保”,也正在向“共富型”迭代升级——
率先实现县(市、区)域范围内低保标准城乡一体化,各地低保年标准突破1万元大关;基本养老和医疗保险参保率从制度全覆盖到人口全覆盖;成为全国劳动参与最高的省份,加快构建高质量就业创业体系,全力打造就业困难人员动态清零、浙里好创业、就业服务智能化全贯通等标志性成果……
保障兜底更加有力,生活品质持续提升,民生福祉不断改善,家庭人均年收入8000元以下情况已“清零”的浙江,老百姓的获得感成色更足。
图为长兴县夹浦镇夹浦村举行“长者生日会 情暖重阳节”活动(资料照片)。拍友 谭云俸 摄
幸福感,来自高效能的治理
今年“五一”假期后首个工作日,浙江开了一场事关2.4万余个城乡社区的大会——全省城乡社区工作会议。
会上,省委主要领导亲自部署,推进城乡社区现代化建设,打造人民幸福美好家园。
若干年后再回头看,人们会更深刻感悟到这个高规格会议折射出的多重深意,既是对浙江传统社会治理优势的传承,又赋予每个城乡社区新的使命,以未来社区和未来乡村建设为突破口,打造共同富裕现代化基本单元。
浙江向来重视社区(村)这一“神经末梢”,全力守护社会治理“第一道关”。闻名全国的“枫桥经验”,59年前就孕育在浙江基层。2019年,与时俱进的新时代“枫桥经验”不仅被写入《中国共产党农村基层组织工作条例》,还出现在当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中,再次吸引全国的目光。
同样发源自浙江基层的“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则形成全科网格整体智治新模式,实现“资源在网格集成、任务在网格落实、诉求在网格解决、感情在网格升华”,成为社会治理最基本、最直接、最有效的力量,使基层治理像“绣花”一样精细到每个角落。
细到什么程度?
2020年初,在第一波紧急应对新冠肺炎疫情“防输入”中,湖州市吴兴区只用了两天,就摸清50万人、59个社区的“底数”,赢得战“疫”先机;今年4月发生疫情后,桐乡市只用一天就迅速激活112个网格,780名机关干部1小时集结下沉战“疫”一线,实现社区“清零”……
如今在浙江,33万余名网格员和众多城乡社区工作者、志愿者等拉起了一张无缝对接的基层治理网,尤其通过数字化改革、“一中心四平台一网格”基层治理体系建设等,社会治理的智慧与效能有了质的提升。
迈上共同富裕新征程,社会治理要先行示范。高效能的治理,最终还要落到更优质的服务上。
“浙有善育”加快构建育儿友好型社会,“浙里优学”争创教育综合改革试验区,“浙里健康”使优质医疗资源供给更充分、布局更均衡,“浙里康养”着力构建幸福养老服务体系,“浙里安居”健全住房市场和保障体系……随着群众需求的不断提升,浙江打造一系列极具特色的“金名片”,首次明确提出95项基本公共服务标准,串联起全省人民满满的幸福感。
这五年,围绕“率先基本实现人的全生命周期公共服务优质共享”这一目标,浙江各地展现出来的,是不同的人文风情和相同的幸福生活。
图为乌镇管家走访巡查,守护一方安宁。拍友 王志浩 摄
安全感,来自高水平的平安
看不见风险是最大的风险。
2019年,为防范化解群众身边的矛盾风险,浙江率先探索将“多中心”整合为“一中心”,以全面建设县级矛调中心(社会治理中心)作为标志性工程,实现群众反映诉求和化解矛盾纠纷一站式接收、一揽子调处、全链条解决,加快构建风险闭环管控的大平安机制。
自18年前率先开始建设平安浙江以来,浙江一直被公认为全国最具安全感的省份之一。2021年末的平安中国建设表彰大会上,浙江12地获平安中国建设示范市、县(市、区),总数居全国第一。仅仅五年,浙江的平安金鼎从首批50座跃升到93座,数量几近翻倍。
面对百年变局与世纪疫情交织叠加,底线能否持续守牢?安全感能否保持高位?
答案,写在不断提升的高水平平安浙江建设之中。
不仅经济发展,浙江坚持把“没有走在前列也是一种风险”意识,渗透到社会建设之中,将目光瞄准高水平建设平安中国示范区,让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等各方面宽领域、大范围、多层次的“大平安”更加可知可感。
开展针对黑恶势力、“套路贷”、道路交通、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等突出问题专项整治行动,2021年全省刑事立案、命案数量分别比2016年下降24.3%和46.3%;各类生产安全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连续18年“双下降”;电信网络诈骗犯罪首次出现拐点。
一起起疫情的成功处置,更是全面展示了浙江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速度、力度与温度。
如今,数字化改革正在赋能浙江社会建设继续破题,进一步为全国探路。
从研发平安风险预警预测防控平台,开发政法一体化办案,完善在线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平台,到“民呼我为”“浙江解纷码”“移动微法院”等一批在全国有影响力的应用场景率先广泛应用,更加有力地将绝大多数矛盾风险化解在萌芽状态、解决在基层。
人人参与、各尽所能的奋斗图景;效率与公平、发展与共享有机统一的富裕图景;全域一体、全面提升、全民富裕的均衡图景;人民精神生活丰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社会团结和睦的文明图景;群众看得见、摸得着、体会得到的幸福图景……
展望未来,美好社会的新蓝图,已在浙江大地渐次绘就。
【浙江新闻+】
162家县域医共体
呵护百姓健康
“互联网+医疗健康”使百姓就医更加方便。拍友 方临明 摄
浙南小城缙云,建于1952年的新建镇中心卫生院迎来新的生机。日前,来自县人民医院的眼科专家为新湖村下辖的葛湖自然村陶献义老人做了细致的检查。老人说,以前看眼睛的毛病都要跑县城,现在只要坐10分钟的班车就可以了。“眼睛好了,日子更有盼头了!”老人的脸上,写满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2018年,缙云县新建镇中心卫生院成为县人民医院医共体分院,眼科医生每周一次到卫生院坐诊,结束了新建镇中心卫生院没有眼科门诊的历史。“越来越多的百姓实现了在‘家门口’就医的愿望。”该卫生院院长杜福鸿说。
在浙江,这样的改变每时每刻都在发生。近年来,浙江刀刃向内,推动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为医改这道世界性难题提供了“浙江解法”。如今,在丽水不少山区百姓看来,县级专家到镇里“上门”坐诊已不是新鲜事;2021年,一辆辆智慧巡回诊疗车开进偏远村庄,这些“智慧流动医院”发挥县域医共体优势,把县级专家、乡镇卫生院专家带到了留守老人的家中,让山区县的医疗服务不留“盲区”。
放眼城与乡、山与海,医疗服务的优质共享令万千百姓获益。省第十四次党代会以来,我省基层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红利不断释放,200家县级医院、1160家乡镇卫生院组建162家县域医共体,县域就诊率达到89.2%。在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新征程上,一座座基层医院“改头换面”,让万千百姓的生活更具幸福感,县域内公共服务得以转型升级,为经济社会发展赋予加速度。(记者 陈宁)
93座平安金鼎
守护群众美好生活
沿着乡村道路来到长兴县洪桥镇太湖村,只见蟹塘纵横、波光粼粼,各家院落整洁干净,就连田埂上的农用设施房也颇有农趣。太湖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钱晶晶和村民们商议,今年村里要设移风易俗基金,增强村民的荣誉感。
说起过去的村景,钱晶晶坦言,可不是如今的幸福家园模样。因为矛盾多、信访多、负债多,太湖村曾被称为“三多村”。这场“翻身仗”是怎么打的?“多亏了10多年来持之以恒的平安创建。”钱晶晶说,为破局村庄治理困境,太湖村成立和治理事会,让德高望重的老书记、老乡贤等作为改革“发言人”和“老娘舅”,将矛盾纠纷一一化解在萌芽状态,和谐稳定的环境促进了村集体经济长足发展和村民致富增收。
图为浦江县公安局民警进行反电信网络诈骗宣传。拍友 王志浩 摄
太湖村的蜕变,是浙江基层治理和平安建设的“盆景”。平安建设18年来,浙江坚持“大平安”理念,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以构建风险闭环管控大平安机制为抓手,一体推进平安浙江、法治浙江建设,防风险、保安全、护稳定、促发展,有力确保了全省大局持续平安稳定。在浙江,12个地方获评平安中国建设示范市、县(市、区),总数居全国第一;93个地方获平安金鼎,其中68个地方获一星平安金鼎。
社会建设与经济发展同步,平安幸福与民生改善共进。在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美好图景中,平安成为亮丽底色,这张持续擦亮的“金名片”,正推动浙江朝着高水平建设平安中国示范区目标前进,人民群众安全感满意率不断提升。(记者 钱祎 通讯员 高飞)
本文转自:温州新闻网 66wz.com
为你推荐
-
温州市代表团审议省党代会报告:以昂扬姿态当好“两个先行”的开路先锋
要闻06-21
-
省第十五次党代会报告里有这些“温州元素”
社会06-21
-
首购获房价0.6%补贴 温州房产新政出台各方怎么看
社会06-21
-
啃下“硬骨头” 才能迎来“硬核”提升
社会06-21
-
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并重 “大水缸”游出“致富鱼”
社会06-21
-
泰顺“茶产业指数”为三杯香茶企业纾困“指路”
社会06-21
-
激发强农富民新活力 瑞安“三位一体”改革再出发
社会06-21
-
温州多个景区向应届中、高考生免费开放
社会06-21
-
每一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 孤独症儿童艺术展搬进市妇女儿童医院
社会06-21
-
温二中海坛男声合唱团摘得世界合唱节金奖冠军
社会0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