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温州“战时”核酸检测基地启用 这群“病毒捕手”争分夺秒辨“阴”“阳”

温州“战时”核酸检测基地启用 这群“病毒捕手”争分夺秒辨“阴”“阳”

温州网 2022-08-19 08:31:00

  图为医务人员对核酸标本进行检测。

医务人员对核酸标本转运箱进行消杀处理。 陈翔 苏巧将 摄

温州网讯  昨日中午,一辆平阳县120急救车载着上千份核酸样本,向位于瓯江口的温州市核酸检测总基地呼啸驶来。刚一抵达,等候接收样本的工作人员就开始消毒和处理。

随着我市“应检尽检、不漏一人”核酸检测的有序开展,大量的核酸样本等待检测。昨日凌晨,温州市中心医院接到通知,经过连夜筹备,温州市核酸检测总基地启用应战。

这里的指挥部和实验室之间禁止人员互通,依靠监控和对讲机下达指令,因为这群特殊的检验医生——65名队员刚刚结束驰援义乌的任务,回到温州不到24小时,尚处于隔离期。

昨日,记者走进这个距离病毒最近的地方,直击“病毒捕手”争分夺秒揪出病毒的全过程。

快与慢之间

流水线畅通起来了

市中心医院检验科工作人员王瑞璞,是昨日最早进入样本接收室的10多名队员之一。作为检验室样本接收线上的一名“老兵”,无论是拆袋、编号、震荡还是样本传递,她都游刃有余。

由于不能进入样本接收室,记者只得通过手机和她对话。不过,这个对话等了很久。直到晚上9时许,正在进行收尾工作的王瑞璞才接起电话说:“刚刚在忙着处理样本,实验室里都等着,接不了电话,抱歉。”从中午11时左右第一批样本送抵,王瑞璞在样本接收室连轴转了9个多小时,中间只出去匆匆吃了几口晚饭。

样本接收,是检测链条上的头一环。不仅要纯手工,还考验着队员的体力和速度。由于基地是紧急启用的,昨日首批进入样本接收室的队员,来自各家医院。但很快,这条新鲜的“流水线”就畅通起来了。

样本刚送达时,大家一起拆包、核对数目,拆包进行到一半的时候,就分一部分人开始编号、震荡,每一批次92个样本,分置在三个试剂架上,然后传递给实验室。为了更快,流水线上的每一名队员,都坚持站着操作。一站就是四五个小时,王瑞璞说,中间换下来吃饭时,腰肯定是直不起来的。

不过,他们也有慢的时候,那就是扫码编号。“需要仔细核对数量,确保准确并且一一对应,这样后续出结果才能精准。” 一旦编号出错,就需要返工核对。因此这个慢,是为了整体流程更快。

一天开了1000多个试管盖

他们和病毒“零距离”赛跑

“做好安全防护后,请大家分组到各实验室,样本马上送过来。”在基地的指挥部里,总指挥、市中心医院副院长姜文兵盯着大屏幕,实时观察每一名队员的举动,通过对讲机发布指令。

为了便于队员找到物资,后勤保障专班一大早就将物资运送到各个点位,并细心贴上标签。防护服、N95口罩、面罩、护目镜、双层乳胶手套、防水靴套,队员们很快就变身全副武装的“大白”,分别进入到样本制备区、扩增分析区进行操作。

样本运抵后,需要经过接收、处理、提取、扩增,最后录入结果。听起来并不复杂,但其实每个环节,检验人员的操作过程,就是在与病毒“零距离”赛跑。

“砰”的一声,又一个试管盖被打开。开盖的是来自温医大附一院医学检验中心的陈栎江,他一天开了1000多个试管盖,即使是隔着塑胶手套,手上起泡也是常有的事。尽管陈栎江很淡定地说:“我们所有操作都是在生物安全柜里进行的,而且都做足了防护,不算特别有危险吧。”虽然他打开的样本里,就可能藏着病毒。

在陈栎江的旁边,是来自温医大附属眼视光医院检验病理中心的主任郑美琴,她负责的是试剂制备。她形容说:“这就像煮一锅饭,水加少了,饭就煮生了,水加多了,就煮成了粥。”只有精准制备好试剂,后续提取和扩增才能成功。在连续6个小时内,只见她拆包装、撕反应板的膜、试剂开盖、手持移液枪制备试剂,一气呵成。结束时,手腕已经累得抬不起来。

检测的最后一环,就是扩增和报告审核。一间实验室里摆放着40多台扩增仪,扩增时产生的热量,好比汗蒸房。即使开着空调,检验医师周星星依然是汗流浃背。但他仍然仔细盯着屏幕产生的曲线辨“阴”识“阳”。“由于是20混1,有的阳性样本被稀释后就变得很弱,要仔细看曲线,以免漏过细节。” 周星星说,所有的结果在录入报告前,都要经过复查流程,确保准确。

截至昨晚10时许,温州市核酸检测总基地顺利完成了1.2万份样本检测。新一天的战斗,还在继续。

来源:温州日报

原标题:温州核酸检测基地启用  病毒捕手 辨阴阳

记者 孙余丹

本文转自:温州新闻网 66wz.com

新闻中心 编辑:诸葛之伊责任编辑:叶双莲监制:阮周琳
疫情防控一刻不得松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