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市委组织部】以红促绿 擦亮生态文明底色

【市委组织部】以红促绿 擦亮生态文明底色

2022-09-06 09:59:49 戴雯雯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这一关键抉择既立足当代,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又面向未来,确保中华民族永续发展。要建设良好的生态环境,就要利用好改革、制度、氛围三方面的“红”,以红促绿,走出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新路子。

  以“改革红利”促绿色发展新动能。生态文明建设绝不是简单的防污治染,也不是粗暴的停工停产,通过旧产业的升级、新产业的培育,发展好生态经济,让产业充分释放改革红利,方为调和生态与发展的平衡之道。一方面,调旧,实现产业生态化。针对能源结构偏煤、产业结构偏重的情况,深入开展行业整治,推动生产技术迭代,加快清洁能源代替煤炭燃油的步伐,努力实现“腾笼换鸟”的完美蝶变;另一方面,育新,实现生态产业化。结合地方优势,聚焦文旅业、农业,打造乡村旅游的经济增长点,拓宽农产品销售的重要增收途径,同时引入电商营销直播、现代农业技术、智慧物流等手段,让深层次、体验式、有特色的生态产品产业化发展,在新旧产业转换之间,生态与改革双轮驱动,发展也就乘势而上驶入了快车道。

  以“制度红线”促绿色环保新格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只有实行最严格的制度、最严密的法治,才能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可靠保障。红线之醒目、正直在于“严”,框出生态文明建设的绿色空间,让越线者心有忌惮、行有所止。因此,需出台最严格的制度。完善各领域的法律法规,修改与需求不匹配的法律,在大修小改中打破多年滞后的治理僵局,让污染环境的“直进球”“擦边球”都有据可依、有律可循。需实行最严密的监管。通过实地走访,深入一线开展督查,利用无人机拍摄,进行污染地高空检查和拍照取证,以严密的“红线”织牢“监管网”;需落实最严厉的打击。针对生态文明建设中的突出问题,要以壮士断腕的勇气,猛药去疴、重典治乱。要求涉事单位制及时反馈处理结果、限期整改,对于“假整改”要敢于“真碰硬”,同时强化行刑衔接,让企业切实感受到“红线”的高压。

  以“氛围红火”促绿色生活新风尚。每个人都是生态环境的保护者、建设者、受益者,生态文明建设的重点更在于以红火的氛围将生态文明理念贯穿于生活的各个方面,在点滴之间凝聚起生态环境保护的合力,形成人人参与的共建共治共享新格局。因此,应在宣传科普活动上做文章。创新适合大数据、互联网时代的宣传策略,以短视频、文创作品大赛等方式积极科普知识,尤其重视宣传工作进校园,“以小带老”让生态环保蔚然成风;在培育生活方式上下功夫。从购买新能源汽车、搭乘公共交通工具,到厉行光盘行动、出台限塑令,让节约成为价值共识,让节能成为家风美德,此外,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也是倒逼生产方式转型的重要手段。红火的社会氛围涵养绿色生活新风尚,正在推动美丽中国画卷徐徐铺展。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只要我们绵绵用力、久久为功推进美丽中国的建设,必能使得良好生态环境成为人民幸福生活的增长点,在绿水青山中看见民意,看见幸福感。

本文转自:温州新闻网 66wz.com

新闻中心 编辑:何文洁责任编辑:陆向东监制:张佳玮
疫情防控一刻不得松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