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萧江地名由来为何被写入《宋史》?这位温州人两度出任成都“一把手”

萧江地名由来为何被写入《宋史》?这位温州人两度出任成都“一把手”

温州网 2022-10-13 10:21:21

  温州网讯 鳌江中游,有一个名叫萧江的小镇。这里以盛产塑料编织袋闻名,是全国最大的塑编生产基地。

  “萧江”不是一条江的名字,而是源于古名“萧家渡”的千年古渡。当地方言“江”与“家”同音,慢慢演变为“萧江”。

  上世纪80年代末的萧家渡 黄兴龙/摄

  因为地处浙闽古驿道上,千百年来,凡是从江浙一带往返福建必经此渡。南宋大诗人陆游、永嘉学派代表人物叶适、状元名臣王十朋等名人,都曾经此前往福建任职。

  古渡为何以萧家命名?当年王十朋赴泉州上任时,写下一首《萧家渡》诗,“渡头问舟子,此渡胡名萧?

  其实,萧家渡的得名与南宋初期名臣萧振有关,并被载入《宋史》,流传千古。

  萧振为官后为造福桑梓,出资修造大船,并雇船夫义务为旅客摆渡,乡人感怀他的恩德,便将此处改称“萧家渡”。王十朋得知后,在诗中表达对乡贤萧振的景仰,感叹“江水流有尽,姓名磨不消”。

  如今,萧江当地仍有不少与萧振有关的名称,如萧振路、萧振大楼、萧振高级中学等等。

  从鳌江畔走出的学者

  温州,素来有“东南山水甲天下”之美誉。

  浙江八大水系中,三条长龙在温州境内逶迤而过,瓯江、飞云江、鳌江自北向南,哺育着沿岸百姓,也给人们设置了一处处隔江相望的天堑。

  古人没有跨江大桥,只能攀山绕道,或是通过渡口渡船往来。明代温州见诸文献记载就有88处渡口,如瑞安飞云渡、平阳江口渡等,都是往来浙闽的交通要津。

  鳌江是全国著名三大涌潮江之一,因江口波涛汹涌而得名。

  北宋元祐元年(1086),萧振出生在平阳县凤林乡,鳌江边上一个叫古院里的村庄。这里虽是浙闽交通要道,渡江者众多,但渡口的渡船却很小。萧振儿时多次见过旅客因争渡而溺死。

  萧振字德起,少年时勤奋好学,聪颖过人,深得老师的器重。后来到温州州学就学;弱冠后又入汴京太学。因品学兼优,才华出众,曾被推重为太学中的“三贤”之首。宋徽宗政和八年(1113),萧振中进士。

  萧振才学出众,他是“元丰九先生”之一、横塘先生许景衡的女婿。《宋元学案》将他列为许景衡的门人,认为他继承了其程学学说。

  宣和七年(1125),萧振出任婺州(金华)兵曹兼功曹。当时,许景衡正受皇帝重用,被召赴给事中,打算向朝廷推荐萧振。萧振坚决拒绝,表示“今执政多私其亲,愿为时革弊”。许景衡听了很受感动。

  有吏才的名臣

  萧振是一位很有吏才的官员。

  初入仕途时,朝廷委派他担任信州(今江西上饶)仪曹,负责管理礼仪、教育、科举。由于宋徽宗信奉道教,各地兴建道观之风盛极一时,信州知州在建造神霄宫时铺张浪费,并乘机勒索百姓。萧振曾与他发生争论。

  不久,方腊起义军逼近信州,知州乘机发难,命萧振兼理贵溪、弋阳两个县的公务。不久,官军到达衢州,知州又命他督办军饷。尽管任务艰巨,萧振却应付自如。大将刘光世对此深为赞赏,曾打算把部分俘虏赏赐给他,萧振却辞谢说自己没有亲冒矢石,岂能贪人之功。后来,知州因罪罢职,萧振却不计前嫌帮他料理行装,这令他惭愧不已。

  萧振在婺州时妥善处理官军叛乱事件,得到知州信任,遇到要事都与他商议。他又主持修理州城城楼,不过数月“城垒屹然”,而对百姓“一毫无扰”。

  在台州知州任上,萧振曾剿平海寇,政绩出众。

  他一生曾两次出任成都知府。高宗曾对宰相沈该、汤思退说:“四川善政,前有胡世将,今有萧振。

  绍兴二十三年(1153),萧振被任命为成都知府兼安抚制置使。萧振到四川后,澄清吏治,节用爱民。但属下管财政税收的官员是秦桧的私党,平日搜括成性。见状对萧振很痛恨,便向秦桧进谗,说萧振故意强调税收困难,袒护百姓。秦桧指使御史上书弹劾萧振。萧振被谪贬后,秦桧私党接任了他的官职,更加肆无忌惮地刻剥百姓。两相比较之下,当地百姓越发思念萧振的德政。

  两年后秦桧病死,宋高宗了解到萧振在四川时的情况,为顺应民意让萧振官复原职。成都百姓闻讯“欢呼蜀道”。72岁那年,萧振在成都府治任所去世,《宋史》记载他“死之日,民无老稚,相与聚哭于道。

  从亲桧到反桧

  北宋灭亡后,高宗赵构于绍兴元年(1132)正式定都临安。经人举荐受高宗召见时,萧振提出几条切中时弊的意见,被任命为监察御史。后来他又受赵鼎和秦桧之荐,先后升任侍御史和兵部侍郎。

  当时秦桧力主和议,赵鼎和刘大中则反对秦桧投降金人的主张。萧振曾上疏弹劫刘大中,使刘大中、赵鼎等主战派被罢官。这件事让萧振受到朝野人士的非议和指责。如平阳一位名叫顾冈的义士,就从家乡给萧振写了一封长信,严厉指出他的错误。萧振对自己的做法也有所悔悟,接信后不仅“不以为忤”,并以实际行动对秦桧等人开始进行抵制。

  他曾与吏部侍郎晏敦复等八人一起向高宗提出“敌人变诈,未可屈己请和”的意见。绍兴九年(1139),他被派往湖州担任知州前,请高宗不要因两国和议而松弛战备。又对秦桧说:“宰相如一元气,不可有私,私则万物为之不生。” 令秦桧大为不悦。   

  湖州是东南富庶之地。萧振到任后,秦桧以调剂为名下令上调这里税收的余额,被他婉拒,对秦桧嘱托的私事也“不克尽从”。绍兴二十二年(1152),萧振在台州知州任上,因举荐得罪秦桧党羽、反对和议的杨炜遭株连,受到谪居池州(今安徽贵池县)的处分;在四川成都知府任上又被谪贬到池阳,直到秦桧死后才官复原职。  

  从亲桧到反桧,自弹劾刘大中后,萧振与秦桧从此背道而驰。也正因此,《宋史》中虽提到他曾附丽秦桧,却除了刘大中一事外,对萧振评价很高,称赞他惜才爱民,“好奖善类,端人正士多所交识”。

  经过萧振荐拔者有不少人后来成为宋朝的名臣。萧振也成为永嘉学派诸人崛起的一股推动力量。

  萧振在任台州知州时,非常赏识县丞王淮。到成都后,他又将王淮召到身边,悉心奖掖。王淮后来成为南宋名相,被宋孝宗称为“不党无私,刚直不阿”,朱熹、吕祖谦、辛弃疾、陆游等都曾受其荐举。后来,永嘉学派的两个重要人物郑伯熊、叶适都曾得到王淮的举荐,尤其是叶适因此而得到改官。这与萧振对王淮的知遇之恩,使王淮对温州士人有好感不无关系。

  萧振与永嘉学派创始人薛季宣之父薛徽言交情很深,薛季宣早年曾追随他于四川安抚制置使任上。萧振去世后,薛季宣为他作墓志铭。

  他热心家乡公益事业,出资造船、雇船夫义务为旅客摆渡,给南北往来的商旅带来不少方便。自此,古院里的村庄成了“萧家渡”,并逐渐成为今天的萧江镇。

  清代温州诗人赵贻瑄也写过一首《萧家渡》,诗云:

  纷更人事异前朝,古渡千年尚姓萧。

  极目适中亭上望,一江南北往来潮。

  参考材料:

  《宋史》

  《南宋初期名臣萧振》马允伦  马允元

  《永嘉学派与南宋温州区域文化的进展》王宇

  来源:温州三十六坊

  原标题:萧江地名由来为何被写入《宋史》?这位温州人两度出任成都“一把手”

本文转自:温州新闻网 66wz.com

新闻中心 编辑:杨丽责任编辑:叶双莲监制:阮周琳
疫情防控一刻不得松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