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红日亭的故事为创作原型 原创话剧《这街上的人》下周首演
温州网讯 “这是一群在这街上走过路过哭过笑过、随处可见普通凡人的故事,通过小人物体现大情怀,通过小切口展现大主题……”原创话剧《这街上的人》的编剧李涛介绍。昨天下午,原创话剧《这街上的人》》在鹿城区举行首演媒体见面会。
今年,是浙江道德地标红日亭成立50周年。在温州市委宣传部和杭州市委宣传部的支持和指导下,温州市鹿城区委宣传部与杭州话剧艺术中心联合出品了原创话剧《这街上的人》,并将于下周三(11月23日)在温州大剧院首演。
该剧集结了编剧李涛、秦放,导演叶玺等本土原创超强阵容,还邀请省里专家加盟,如艺术指导王布伟,艺术专家周冠均、沈勇、叶志良、朱为总、蒋巍等参加研讨,对提升打磨提出意见建议。该剧从去年开始谋划,今年初进行创作,编剧七易其稿,于9月26日剧本正式定稿。10月4日,正式进入排练。日前,杭州话剧艺术中心演员陆续到温进行合成联排。计划本月22日,在温州大剧院试演,11月23日在温州大剧院正首演,24日组织专家研讨会。
该剧主演之一杭州话剧艺术中心演员余膑,也是土生土长的温州人,在这部剧中饰演陈岩伦一角。他表示,红日亭是每一个温州人的集体记忆,对于话剧演员来说能够在一部话剧中“体验”一个人的一生是非常难得也极具挑战的。“这部戏的跨度是40年,那些曾经逝去的青春或记忆,我们都可以在这部戏里找到,你可以通过舞美置景看到温州建筑的地域特色,可以通过服装造型看到时代的变化及走在时代浪潮中的温州人,通过一个个有血有肉的人物看到自己,体味人生况味。”导演叶玺介绍。
夏烧伏茶、冬施热粥,是温州红日亭的代名词。从1971年至今,50年的温暖延续让红日亭成为温州的道德高地、慈善地标,同时也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典型体现。从最初的5位老人发展至今天近40人的团体,这股寒来暑往的炊烟已延续了50年,不歇地传递着温州人的善念和执着。原创话剧《这街上的人》以红日亭的故事为创作原型,记录着一群与时代同行,与自我博弈的人,他们用坚忍、顽强、大爱书写着温州模式与温州精神,并道出了温润之城的幸福密码——天地凉热在人心,人间正道是沧桑。
“创作上演这样一部有时代印记、地域特色、扎根群众、深入生活的现实主义题材作品,是对时代和人民最好的汇报,也是对信仰之美和人性之美最有力的解读。”鹿城区委宣传部相关负责人表示,该剧计划于2023年在温州、杭州及全国其他重点城市进行巡演。也希望通过这部剧,能让更多感受温州人和温州这座城的特有魅力。
来源:温州日报
原标题:以红日亭的故事为创作原型
原创话剧《这街上的人》下周首演
记者:伍秀蓉
本文转自:温州新闻网 66wz.com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
-
首次明确!杭温高铁2024年6月通车,温州通杭州1小时!
社会11-18
-
温州发放消费券共计5.8亿元拉动消费80亿元
经济11-18
-
温州各地侨界助推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基层
社会11-18
-
温暖之城!温州续写“兰小草”善行传奇
社会11-18
-
文创市集筑梦未来 温州文博会鹿城分会场率先启幕
社会11-18
-
解锁新“玩法”!这场社区运动会欢乐值拉满
独家报道11-17
-
娟子跨省寻亲有眉目 六旬阿姨现身说牵挂
社会11-18
-
这家幼儿园有两棵柿子树 让孩子每年都心想“柿”成
社会11-18
-
温州10万亩柑橘陆续收获 今年旱情让它格外“金贵”
社会11-18
-
儿童园长变身“菜农” “一米菜园”中体验儿童友好
社会1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