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乡建遇上艺术会迸发怎样的文化效应 他们有话说
温州网讯 近日,第八届中国青年文艺评论家“西湖论坛”温州峰会以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在温州市永嘉县楠溪书院落下帷幕。
论坛由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指导,浙江省文联主办,浙江省文艺评论家协会、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青年工作委员会、温州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中共永嘉县委宣传部承办,永嘉县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楠溪书院协办。论坛围绕着“新时代·新青年·新审美”主题,线上线下的嘉宾提出了不少真知灼见,设置“博士见博士:从校园到田间”“博士见博士:从个人到家国”“博士见博士:从理论到实践”三个环节, 邀请国家博物馆原副馆长陈履生、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郑工、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院长、教授向勇、中国美术学院艺术人文学院教授毛建波担任学术主持,以清华大学博士周建朋在乡村的艺术实践为个例,讨论新的时代语境下,青年的新审美和新作为,创造性地架构起校园和田间、理论和实践的桥梁,引导青年文艺评论工作者去思考如何用文化来带动富裕?该以何种视角去切入当下的审美创造?艺术乡建最终的诉求又是什么?
自2015年设立以来,由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和浙江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共同设立的中国青年文艺评论家“西湖论坛” 始终致力于在社会变革的宏大视野下,在蓬勃开展的创作实践中,打造青年文艺评论家成长和发声的话语平台。
案例分享
用艺术点亮乡村、振兴乡村
本次论坛以“新时代·新青年·新审美”为主题,以清华大学博士周建朋在乡村的艺术实践为个例,讨论新的时代语境下,青年的新审美和新作为。
周建朋是温州永嘉的乡贤,也是今天楠溪书院的负责人,他在论坛上带来了生动的案例分享,提出了“用艺术点亮乡村、振兴乡村”的理念。
2016年,周建朋作为从美术学到艺术学一直研究了20多年的美术从事者,想结合社会学做一些探索。他在自己的家乡——位于浙江永嘉偏远山村上日川村办起乡村美术馆,陆续打造出半村烟火、半村丹青的“箬溪国际艺术村”。
箬溪国际艺术村让艺术与乡村相遇,形成一种场景;让艺术家与乡村相遇形成一种生活的方式。艺术家群体生活在乡村会有一种思维的碰撞,艺术家群体艺术成果与乡村相遇是一股涌动的能量的释放。
如今,箬溪国际艺术村涵盖学术论坛、艺术展览、游学研学、艺术文创、写生教育、艺术驻村、艺术市集等,是远近闻名的网红村。
近几年,不少人这样问周建朋:你们做文化产业投入那么大,你们是怎么活下来的?他深知文化产业活下来是非常不容易的,所以他坚持一边助农,一边研究乡村产业链,相继开设了艺术教育、游学研学、国际展览和写生基地等。
文化乡建
专家分享“金点子”
在本届“西湖论坛”上,各位专家以宽广的理论视野,关注在新时代的新形势下,可能拓展的新空间。
中国美术学院艺术人文学院的教授毛建波坦言:“文化上精神上的‘共同富裕’,我们称之为‘共同富有’。如何用文化来带动共同富裕,带动审美与乡建?这是一个极其需要关注的话题。”
国家博物馆原副馆长陈履生认为,现在很多乡村在建设时都有些相似。“我们的乡村文化是基于什么样的文化立场和什么样的方法来做?很简单一句话,就是去除同质化。”他建议,建设美好乡村应该保留乡村的本色。“如,我在长江边的新治村,这是江苏最美乡村,建的博物馆群突出绿色的概念,所有的路灯、照明,用太阳能发电。我们自己有微田园,自己有养殖观赏区、种植观赏区。我们更重要的是突出教育的概念,让城里的孩子到这座博物馆来,能看到城里博物馆看不到的一些乡村内容。”
而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院长向勇教授则更注重挖掘提升乡村人文价值:“挖掘就是保护乡村文化的遗产,让乡村中有形的物质文化遗产和无形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都重新焕发生机;还有一个是提升,包括重建乡土文化生活。后续是打造乡村的特色经济,必须要着眼于发展。其实新乡村主义的核心就是通过我们的文化乡建,来构建一种‘地方感’的重建,把地方依恋、地方认同、地方依赖的这种地方感变成我们最核心的要素。”
奔赴乡村
锤炼专业 涵养情怀
如今,有很多青年人像周建朋一样奔赴乡村,令他们打开了视野、锤炼了专业,同时也很好地塑造品格、涵养情怀。
论坛的研讨嘉宾纷纷点赞青年博士们在夯实专业过程中继承和践行知识分子优良传统的可贵努力和积极探索,认为伟大的时代实践和广阔火热的社会生活是丰富知识修养、锤炼专业水平、提升艺术境界的沃土。青年人才要高度重视、充分珍惜、积极响应时代的召唤,走进时代深处,将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努力做对国家、对民族、对人民有贡献的创作者和学问家。
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郑工认为,青年代表着未来的发展。作为青年美术家的特点是视觉敏锐、手段丰富、观念领先,就是在世界、手段、观念三者之间迅速地构成了一种关系。所以新时代美术面临着一个转型期,就是由技术革命带来的视觉观看的变化,从而引发表象观念的转向。
青年博士们也阐述了自己的思考。中国艺术研究院博士生朱翊叶在剖析紫砂工艺市场四十多年的发展历程后认为,“在当今时代,大部分地方都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关联的,传统文化的复兴并不是地方文化传统的再现,而是在原有基础之上的再生,并且其在再生的过程中包含了许多全球化的因素。”
来源:温州晚报
原标题:中国青年文艺评论家“西湖论坛”温州峰会落下帷幕
当乡建遇上艺术 会迸发怎样的文化效应
潇瑜/文
本文转自:温州新闻网 66wz.com
为你推荐
-
核酸检测实行“愿检尽检” 市区便民核酸采样点优化调整
社会12-07
-
奥密克戎毒力减弱 “一老一幼”要更重视
社会12-07
-
“茶”清楚了!温州有茶园面积28万亩
社会12-07
-
苍南建设助残共富工坊 带动300余名残疾人就业
社会12-07
-
鹿城蒲鞋市街道打造共享幸福标杆地 老旧小区难题在这里被逐一破解
社会12-07
-
派出所内支起肉摊 被民警扎堆“买买买”暖到了
社会12-07
-
温州银保监分局全力支持小微企业发展
社会12-07
-
在温州感受“幸福社区”的一天
社会12-07
-
乘“数”而上,打造新优势
社会12-07
-
车辆违停引发交通事故 车主被判承担赔偿责任
社会1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