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好学温州 交出“五优”答卷

好学温州 交出“五优”答卷

温州网 2022-12-28 09:44:17

  温州森马协和学校开展银杏节项目化研学。 潘婷婷/摄

  温州网讯 不平凡的2022年即将挥手与我们作别。回望这一年,温州教育砥砺奋进,迎难而上,交出亮眼成绩单。

  这一年,温州率全省之先与省教育厅签署“厅市共建”协议,为全省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市域样板;这一年,温州深化“五优”攻坚行动,全面推进共同富裕背景下的教育高质量发展;这一年,温州全力推进党的二十大各项决策部署在教育系统落到实处、见到成效;这一年,温州教育惠民政策掷地有声、教育新政亮点频出,为打造教育高地、打响“好学温州”品牌进一步夯实了“基石”。

  城乡均优

  让乡村娃“上好学”

  办好百姓家门口的每一所学校,让每个孩子公平地享受优质均衡的教育资源,始终是温州教育努力的方向。今年,我市出台“两个创建”方案,不断推进区域、城乡、校际差异持续缩小。据统计,全市小规模学校已全部晋升乡村“小而优”学校,义务教育集团化办学占比达92%、城乡义务教育共同体结对学校累计达833所,深化打造新优质学校300所,实施106所初中“一校一案”补短提质计划,城乡优质均衡发展正逐步成为现实。

  今年4月,洞头获批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先行创建区;11月,高分通过全国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县创建省级评估。全区公办园在园幼儿覆盖面达56%,二级以上优质园覆盖面86%。而放眼全市,今年已提前完成省民生实事项目,53所公办园主体结顶,48所公办园投入使用,普惠园在园幼儿占比达95%左右,一、二级优质园占比超过78%。

  针对乡村学校美育课程资源薄弱的现状,市教育局率全省之先探索组建“乡村美育使者”队伍,推出“空中飞课”行动。今年,泰顺南浦溪镇中心学校各年级段的美术课被温州市南浦小学“承包”了。通过孩子课桌前小小的摄像头,南浦小学美术老师可以实时看到孩子们的作画过程。目前,温州组建的50余支美育志愿团队已对接40所学校,共200余名专业教师参与,开展美育“空中飞课”累计达4000余节,惠及学生4000余名。

  缩小城乡教育差距,关键仍在于教师队伍的素质提升。10月,市教育局联合多部门发布《关于促进温州山区海岛教育跨越式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我市将加大山区海岛教师职称评聘、评优评先倾斜力度,其中包括在名校长、名教师、名班主任评选中设立定向岗位与面向山区海岛常设特设岗位。此外,市教研院将牵头组建全市普通高中学科教研联盟,通过城乡结合、强弱携手助力“县中崛起”。

  自瓯海、永嘉结对帮扶工作正式启动以来,温州市瓯海区牛山实验学校的一批优秀教师纷纷在结对帮扶学校永嘉县界坑乡学校成立名师工作室。省特级教师刘婵娟就带着“乐动”教育理念走进山区,与孩子们一起感受篮球的魅力。据统计,仅一学期累计开展同步课堂、送教下乡、教师交流活动超40次,切实推动“教共体”教师专业成长,走好教育共富发展道路。通过引导优秀人才向乡村学校流动,乡村学校得以补充大量优质师资,乡村娃们不仅“有学上”,还能“上好学”。

  育人培优

  培育百万阳光少年

  日前,我市首家校园美术馆在温州市实验中学开馆。“美术馆进校园这一想法,源自于学校‘让每个孩子的青春都明媚起来’的美育理念。”市实验中学校长黄慧如是说。

  今年以来,我市教育系统坚持五育并举,持续推进“五育培优”行动,深入打造“阳光体育”“明眸皓齿”“温心健康”“行走瓯越”等品牌,着力培育百万阳光少年。

  立德树人是新时期教育的根本任务,温州铸起大中小幼一体化思政育人链条,启动思政学科“五个一”行动,加快“价值观引领未来”工程扩面提质。今年全市培养选树“新时代好少年”百名,立项建设高校思政教学示范课程62门,大中小学思政一体化实践研究入选温州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十件实事”。

  与此同时,课程改革、课堂变革持续深化,我市以思政教育强化学生学习内驱力,以身心健康保障教育质量提升,以视导诊断推进精准教学,加快建设全国基础教育教学优秀成果推广应用示范区、项目学习改革示范区和全省作业改革实验区。

  被誉为“数学家之乡”的温州,11月正式启动“数学家之乡”人才培养计划,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浙江大学等知名高校达成合作意向,将联合开发数学特长生培养地方教材,开辟本土独有的数学研学旅行路线等,建设以学校为主体、家庭和社会共同参与的数学教育新生态。

  好成绩需要健康向上的身心来支撑,“明眸皓齿”“温馨教室”对温州中小学生来说早已耳熟能详。我市高质量建设全国儿童青少年视力健康管理先行示范区,率全国之先出台教室照明等标准,今年完成4256套教室多媒体配置、12万套升降课桌椅采购、5499个中小学教室装上空调和新风系统。明眸工程获评浙江省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最佳实践,成为我市唯一入选公共服务优质共享先行示范项目案例。

  为守护青少年心中的那道光,今年,我市进一步深化温州市中小学“温心健康”行动,全市新增22个校园“心晴驿站”设备,启用“温心有约”服务平台和96525服务热线,入驻150余名心理专家提供24小时在线公益服务,共接受线上咨询、热线电话、驿站来电共4508个,解决危机案例25起,获得家长、学生的点赞好评。

  在打造劳动实践教育高地的路上,温州也在不断创新实践,今年率全省之先出台地级市中小学劳动教育行动方案,确保每周中小学劳动教育不少于1课时。日前,我市首届中学生劳动技能大赛举行,将收割蔬菜、营养烹饪、内务整理等被列为比赛项目,全市20支代表队120名学生参加,反响热烈。日前,温州市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美育、劳动教育三个实施方案已正式发布,让学生全面发展变得更具体。

  学城联优

  “职教高教”发展更富内涵

  2022年,国家职业教育法修订,首次以法律形式明确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具有同等重要地位。聚焦国家级温台职业教育高地定位,我市优化政策创新供给、优产教协同布局、学科靶向设置、产教协作模式,有力推动职业教育提质培优。

  完善德技并修,成立温州市职业院校教师发展中心、学生发展中心等,立项建设高职院校市级名班主任工作室20个。新改扩建中职项目12个、竣工5个,调整中高职专业89个。推动中高职院校与产业、产业园区和上市(规上)企业加强合作,建成10个以上“新温商·新瓯匠”特色孵化园。以温州职业技术学院永嘉学院为例,作为中高职一体化培养的窗口学校,在今年首次尝试“中职-高职-区域企业”一体化的产教融合实践,企业参与制定中高职衔接期顶岗实习方案,精准助力永嘉支柱产业发展。2022年,中高职一体化招生1.03万人,同比增幅7.41%。

  深化产教融合,推进中德、中意职教园建设,入选教育部中外合作首批试点校3所、省首批“丝路学院”2所。完善机制激励中职学校面向社会承担培训任务,全市中职学校面向企业职工、农村转移就业劳动力、职业农民等重点群体完成社会培训15.82万人次。通过“职教惠企”工程,校企共同研发专利8项,“民企办名校”机制不断完善,校企共建的信创学院、智能包装学院、乐清“云谷”大数据人才培养等项目启动投用。11月,温州市第二职业中等专业学校礼匠商融合教育基地火热开街,这条美业一条街通过“政、校、企、会”之力打造,呈现实训、经营、实践、创业等功能于一体的产教融合新样态。

  此外,加快高校扩容提质,在温高校在校生人数达到14.8万人,居全省第三。目前,现有博士学位授权高校2所、全国“双高”建设高校2所、省重点建设本科高校2所,13个学科进入ESI全球前1%,数量均居全省第二。深化高等教育“山海协作”行动,支持和推进高校加强对县域经济发展服务,助力县域产业转型升级。

  德才双优

  为教育共富注入核心力

  日前,温州正式启动“瓯越教育论坛”。该论坛覆盖中小学和幼儿园,致力于打造一流校长、一流班主任、一流教师队伍。

  今年市教育局出台瓯越教育人才培养第二轮行动计划,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实施教育人才“提升、强基、赋能”三大工程,设立3000万元“名校长”培育基金,进一步完善温州市“新锐教师——教坛新秀——名校长名教师名班主任”教育人才梯队培养模式。

  2022年,我市新增47名省特级教师,数量位居全省第二,创下了历史新高。评选市第七届名校长名教师名班主任232人。新增19名中小学、中职学校正高级职称教师。目前,全市现有国家、省“万人计划”教学名师6人次,省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等第一层次骨干教师487人次,全市“三层次”领军教师达到1.25万人次。

  以温州之名,一系列“强师”“惠师”的礼遇政策正变成一个个实在的行动。今年我市出台的“尊师强教”十大举措涵盖专项支持乡村教师发展、关怀提升特殊教育、实现中职教师双向流通、创优聚才留才环境等,“让教师成为令人羡慕的职业”逐步变成现实。

  一系列礼遇政策,使得我市教育系统高校毕业生招聘质量大幅提升,市本级招录教师111人,符合高层次人才奖励对象22人,占比19.8%;研究生学历49人(含博士2人),占比44.1%,同比提升10.8%;“双一流”高校毕业生36人,占比32.4%,同比提升13.9%;其中清华大学、北京大学毕业生7人,取得历史性突破。

  至高礼遇,源于广大教师对初心的守护——教书育人。“教师不能只做传授书本知识的教书匠,而要成为塑造学生品格、品行、品味的‘大先生’。”市教育局近期发起寻找温州教育的“大先生”活动,挖掘出一批人物事迹——我市首位省特级教师陈立明、扎根山区县的省特级教师吴梦菊、把毕生精力献给化学教学的省特级教师童平生等,以榜样之光为引领,培养更多新时代的“大先生”。

  在全市教师群体中,还有一群扎根大地、耕耘不辍的乡村教育追光人值得我们关注。12月,我市开展全市中小学乡村教师、班主任年度人物选树活动,致敬最可爱的人。在今年的市“三名”评选活动中,我市首次在5个山区县和洞头、龙港设置名教师名班主任常设特设岗位,向全市农村学校和薄弱学校设置定向服务岗位。定向、特设岗位在此次评选中达22%。同时助力打造“名师送教”升级版,推动名师工作室全方位融入山区海岛学校发展,增强教育共富核心支撑力。

  智治创优

  营造教育数智好生态

  伴随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虚拟现实等技术的快速发展渗透,近年来,我市教育体系顺应时代需求,开启了教育数智创优的有力步伐。

  今年9月,温州市第二届教育领域“移动5G杯”数字化改革应用创新大赛决赛暨智慧教育成果发布会举行,发布“好学温州”应用微门户智能体系和温州智慧教育云;10月,浙江省第二批“人工智能+教育”试点区和试点校培育名单公布,我市申报的15所学校入选省试点校,平阳县被确立为省试点区;11月,2022年教育部“智慧教育示范区”创建项目经验交流研讨会在温州召开……今年,我市加快国家智慧教育示范区创建,建成可视化决策驾驶舱21个,开发数字化场景应用37个,入选国家智慧教育示范区优秀案例5个、全省教育数字化改革试点项目9个,加速推进“数字大脑赋能+智慧校园标准引领”的智慧教育特色路径建设。

  除了加快完善国家智慧教育示范区建设路径,打造创新应用示范场景,我市重点加大对5个山区县智慧教育支持力度,推进智慧教育扩面提质。以平阳县为例,通过搭建平阳人工智能在线教育平台,建设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基地、中小学人工智能研学基地,构建山区县的人工智能教育示范。

  同时,加快建设“学校大脑+智能硬件+智慧学习”校园,全域推进人工智能教育,推动新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创新。温州市南浦实验中学以数字化评价作为切入点,借助可视化数字画像多维数据进行问题诊断与评价、智慧分析与决策、智能AI推送等场景应用和管理,打造“璞实智脑”全方位闭环服务与管理数字化平台。温州市第二十二中学则将人工智能教育作为学校创建科技特色高中目标的重要路径,建设了占地约1100平方米的“启航科创中心”,助力师生开展人工智能教育的项目化学习。近年来,学生参加人工智能赛事获得国家级奖项5个、省级奖项30个、市级奖项73个。

  为进一步提升教育治理良好生态,推动我市“双减”政策落实,今年4月,市教育局还出台《温州市落实“双减”提质增效八大行动举措》,开展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治理,探索网格化管理试点,上线民办教育智治应用,实现机构预收费数字化监管全覆盖,学科类培训机构压减1029所,课后服务系列指标均实现100%,“双减”经验获教育部发文推广,是浙江唯一、全国三个地市之一。

  来源:温州日报

  原标题:好学温州 交出“五优”答卷

  记者 卓扬 金叶 通讯员 陈华明 夏雯雯

本文转自:温州新闻网 66wz.com

新闻中心 编辑:杨丽责任编辑:叶双莲监制:阮周琳
疫情防控一刻不得松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