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关于人才队伍建设 代表委员在温州两会上这样说

关于人才队伍建设 代表委员在温州两会上这样说

温州网 2023-02-12 09:42:32

  温州网讯 得人者兴,失人者崩,人才从来是驱动创新、引领发展的第一资源。如今,温州正处于续写创新史、走好共富路的关键之年,比以往任何时期都更加渴求人才。

  在近日召开的市两会上,我市多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也不约而同地将目光聚焦到“人才队伍建设”这一话题上,就落实高校毕业生就业、加强职业技能培训、保护一线工人合法权益等方面各抒己见。

  建议提案摘录>>>

  市人大代表陈然艳提交了一份《关于加大人才招引和技能培训力度的建议》。该建议指出,我市在人才队伍建设方面,还存在人才总量不足、质量较低、引进外来人才缺乏政策优势、高素质人才储备数量偏少等问题。

  对此,陈然艳建议:“地方政府加快树立人才招引导向,制定人才评价体系,为做出重大贡献的人才给予奖励,并帮扶企业设立人才发展专项资金,在引才投入、购房、租房补贴、项目资助等方面给予支持。”

  市人大代表、龙湾区瑶溪街道苏川村党支部委员程宗清则带来了《关于多措并举稳就业保就业的建议》。“在温州高校中,开设我市优质传统行业和特色产业相关课程,如眼健康产业、鞋服行业等。”程宗清认为,应发挥我市强势产业优势,发挥经验优势自成一套特色产业人才培养体系,与此同时还要面向企业职工开展针对性培训,尤其是数字化技能、网络安全知识等,借此可以提升劳动力素质,适应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转型。

  各方观点>>>

  “近年来,我市结合“5+5+N”产业用人需求,深入实施职业技能提升行动,2022年全市共开展技能培训22.7万人次,新增技能人才取证10.28万人。2022年我市新设市场主体22.3万家,约平均1家拥有0.5证。”市人大代表、温州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谷志阳表示,在调研近几年引进企业对技能人才需求时发现,无论是头部企业还是小微企业,普遍反映高技能人才紧缺、招引困难等现象。

  他认为结合产业结构、产业类型等因素,未来我市高技能人才缺口将进一步拉大,因此需在“培”上用力。比如开放职业院校在校生技师等级鉴定,利用院校内既懂理论又熟悉操作的“双师型”高学历学位教师队伍,以强师培养出能满足企业的需求高技能人才。此外,还应构建政府、企业和院校共同培养模式和以技能大师工作室为龙头、公共实训基地为补充培养模式,加大高技能人才培养力度以满足产业发展壮大的客观需求。

  谷志阳还建议在“留”上做文章,通过政策激励、环境打造营造企业留人用人良好氛围。陈然艳也对此表示赞同,她觉得应该加大对一线工人合法权益的保护,通过有效激励机制调动一线生产工人劳动积极性,并通过劳动纠纷合法、合理化解决,以及对一线工人的关怀留住他们。

  除了加强培养力度,我市还应该加大人才招引力度,以改善人才队伍层次。程宗清提出:“简化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手续,顺畅大学生就业服务流程,为他们提供有针对性的就业指导、服务,让他们感受到在温就业的福利便利,来提升高校毕业生的‘来温率’‘留温率’。”

  部门展望>>>

  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的建议提案,为我市招引培养人才、建设人才队伍、打造和谐劳动高地提供了建设性建议。但要想温州真正成为人才的摇篮,还需人社局等有关部门推进落实。

  市人社局表示,今年将深入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强化就业政策落实力度,持续开展助企纾困稳岗工作、推动重点群体实现高质量就业、持续深化“快速就业援助2.0”机制,以此聚力打造就业促富高地。

  此外,他们在全力实施“510+”行动计划、双线推动市内外人才招引工作的同时,还将开展“瓯越工匠”培育和技能提升行动,着力构建全周期职业技能培训体系,并推进温州技师学院扩容工程和交通技校扩建计划,为温州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强人才支撑。

  为留住人才,市人社局还会努力将温州打造成和谐劳动高地。比如推进社保扩面工作,推动单位职工参保率和缴费基数夯实率实现双提升;强化工伤预防工作,提高工伤预防的科学性、有效性、针对性,有效降低工伤发生率;持续迭代升级“智慧监察·阳光支付”工资监管系统,实现用工问题动态预警等等。

  来源:温州日报

  原标题:聚天下英才以用之

  记者 潘培期

本文转自:温州新闻网 66wz.com

新闻中心 编辑:鲍苗苗责任编辑:叶双莲监制:阮周琳
疫情防控一刻不得松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