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怎样补齐体育短板?市人大代表围绕这个条例说想法提建议

怎样补齐体育短板?市人大代表围绕这个条例说想法提建议

温州网 2023-02-12 10:27:48
多位人大代表围绕亚运盛会、全民健身等话题谈感受、议发展、提建议。

  温州网讯 体育让生活更美好。温州紧紧抓住亚运这一契机,实现了重大体育场馆设施建设的“华丽蜕变”,而对于普通老百姓而言,“多锻炼,少生病”“多维护,少维修”的健身理念也已逐渐深入人心。

  由此,《温州市全民健身促进条例》成了本次市人代会人大代表热议的话题。昨天,《代表在线》栏目邀请多位人大代表,围绕亚运盛会、全民健身等话题谈感受、议发展、提建议。

  在昨天召开的市十四届人大三次会议第四次全体会议上,审议通过了《温州市全民健身促进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据悉,该《条例》的施行对于凝练我市体育改革经验、提高全民健身的积极性和体育惠民的可及性、营造亚运浓厚氛围,具有重要意义。

  市委、市人大常委会、市政府高度重视全民健身立法工作。经市委批准,《条例》被列入了市人大常委会2022年立法计划审议项目。2022年7月,市政府第8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温州市全民健身促进条例(草案)》,并提请市人大常委会审议。市人大常委会分别于2022年8月、12月召开会议对草案进行了两次审议,表决通过了将草案提请市十四届人大三次会议的议案。

  据了解,之所以制定《条例》,一方面是贯彻实施全民健身国家战略的重要举措,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另一方面是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的内在要求,群众对体育发展有着迫切期盼;同时也是破解制约全民健身事业发展难题的现实需求,推动全民健身事业更好更快发展。

  代表建议

  市人大代表、浙江中电工程设计公司董事长 王茂法

  以亚运和《条例》为契机,补齐体育急救短板

  我在去年的两会上,提交了关于制定《温州市全民健身促进条例》的议案。从议案附件中最初的《温州市全民健身促进条例(草案)》,到2022年12月草案经市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草案的条数从六十一条减少到三十八条,更加完善、更加符合温州实际。

  温州是第19届亚运会协办城市,随着赛事的举办和今后《条例》的施行,温州的体育设施在硬件上必然会有一大提升。同时也将进一步完善提升包括服务、医疗等在内的软件部分。而在后亚运时代,如何盘活体育设施资产,让体育成为一种经济和文化,保障体育产业可持续发展,促进体育设施等有效保护和充分利用,营造人人参与体育锻炼的社会风尚,这是摆在当前的一道重要课题。

  需要注意的是,体育跟健身其实还是有所区别的,如果不进行正确引导,容易造成身体损伤,比如羽毛球、网球等运动,实际上是一种全身运动,而不仅仅局限于手臂。而就温州目前的情况看,体育急救方面跟北京等大城市还存在差距。因此在体育急救方面,可以以亚运会和《条例》为契机,通过一场大赛积累经验,补齐体育急救短板。

  市人大代表、温州城市大学教师 谢瑞霞

  尽早制订相关实施细则,保证《条例》尽早落地

  体育让生活更美好,这一句宣传语如今已深入人心,公园内随处可见健身的人群。这说明全民健身不仅是国家战略的重要举措,也是老百姓对体育、健身的需求。而就我市的现状看,目前正在加快构建“10分钟健身圈”,体育基础建设提升迅速,2022年新增体育场地200万平方米,2023年将新增体育场地100万平方米,老百姓身边的体育场馆、公园里的体育设施,从体量到品质都在提升。

  从数量上看,温州体育基础建设是卓有成效的,但从特色、品质和精细化管理上,还有待进一步提升,建议打造更多有特色、有品质的基础设施,以满足老百姓日益增长的健身需求。

  《条例》已通过,下一步将提请省人大批准。也就是说,不久后《条例》将开始施行,而随着《条例》实施,全民健身将得到法律保障,并进一步快速推进,这对于老百姓的身体健康、幸福生活都意义重大。

  同时,也要提早布局,尽快制订各项实施方案,使《条例》施行后能够尽快落地。比如:《条例》中要求公办学校对公众开放,相关业务指导、责任落实、财政资金支持、意外安全状况处置等细则都需尽快拟订,保障《条例》顺利实施。

  市人大代表、鹿城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副主任 谢海斌

  建成城市社区“10分钟健身圈”,实现行政村体育设施全覆盖

  近年来,我市全民健身事业发展迅速,新增了大量体育公园(体育设施进公园)、百姓健身房、社区多功能运动场等设施。但是,人民日益增长的体育健身需要和健身设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较为突出,我市健身场地设施目前存在人均体育场地面积相对落后、全民健身场地设施供给不足,以及健身场地区域之间分布不平衡等问题。

  近年来,社会力量办体育已经初见成效,接下来应当加大社会力量投资建设与运营体育场所。社会力量介入体育场所项目的建设与管理,一方面可以使存量体育用地与体育场所能得到有效盘活;另一方面,建设个性化、小众化的体育场地,可以更好地满足不同人群的运动需求。此外,还要推动各类体育设施资源共享,不断提高已有公共体育设施对外开放水平,让更多的市民群众满足健身需求,实现资源共享。

  解决健身场地分布不平衡问题,建议合理布局公共体育设施建设规划。体育场地设施的供给是落实全民健身战略的基础和保障,在现有基础上适度调整体育场地及设施规划布局,推进体育场地建设与城市建设、绿地建设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强化城市金角银边区域资源集约利用、合理均衡嵌入体育设施,在社区、公园绿地、滨水绿道、桥下空间等区域开展见缝插针式建设,建成城市社区“10分钟健身圈”,高质量实现行政村体育设施全覆盖。

  此外,还应完善体育设施建设保障制度,切实做好公共体育设施的资金保障工作,加快推进公共体育设施建设,切实做好建设后的运营工作,不断提高体育设施的利用效率和经济效益。

  市人大代表、浙江六和(温州)律师事务所副主任 李雪品

  有序开放学校体育场馆,加大“放管服”改革力度

  目前,我市人均体育场地面积仍处于全省相对落后水平,但全民体育健身的热情很高,在政府打造“10公里健身圈”、迎亚运的大背景下,有序开放学校体育场馆非常有必要。另外,《全民健身条例》与《浙江省全民健身条例》从国家及省级立法层面均做了中小学开放体育场馆的规定,温州通过立法规定将学校场馆有序对社会公众开放势在必行。

  为了能有序开放学校体育场馆,需要建立政府主导、部门联动、全社会参与机制,加大“放管服”改革力度。“放”,引入第三方专业管理组织,明确责任主体的权利与义务,加大“放”的权限。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并明确相关主体在运营管理过程中的职责权限,做到该放则放、能放就放,提高相关体育社会组织的权限范围,以激发活力,提高服务质量。“管”,健全相关法律、政策落地的配套管理办法,落实监督和管理,提高“管”的效率。针对学校开放体育场馆的问题需进一步制订配套管理细则,管理层面要求体育场地运营主体通过配备专业救护人员及设施、强制购买保险等手段,尽量避免运动的意外事件,降低学校及社会运营机构的管理风险。“服”,数字赋能、服务健康,以“新城建”全国试点城市建设为契机,打造“CIM+全民健身”场景,利用数字化、信息化平台,在场馆分布、场地预约、付费等方面为群众提供便利,真正做到服务好身边群众。

  来源:温州都市报

  原标题:怎样补齐体育短板?如何开放学校场馆?

  市人大代表围绕《温州市全民健身促进条例》实施说想法提建议

  记者 蒋文泽 蔡挺

本文转自:温州新闻网 66wz.com

新闻中心 编辑:鲍苗苗责任编辑:叶双莲监制:阮周琳
疫情防控一刻不得松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