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0多年前 这两位温州人掌舵世界海洋商贸中心
温州网讯 800多年前(1168年)的秋天,一位来自温州的状元郎,赶在果子成熟的季节履新泉州知州,虽说只在当地干了一年多,却留下了传颂千年的好名声。他就是南宋著名政治家、诗人王十朋。800多年后的今天,如果你要去泉州破译他的口碑密码,位于泉州西郊的九日山就是一个非去不可去的地方。
据研究了王十朋很多年的泉州市政协原文史委专职副主任王明健考证,王十朋当年主政泉州时,最爱去的地方就是九日山,打卡的次数最多,浏览的景物也最多。当然,作为一个不能免俗的诗人,他在那留下的诗篇也最多,足足有25首。
他之所以常往那跑,倒不是多喜好登山,而是因为那里是宋时地方官以及皇室成员为海外贸易商舶出征举行祈风仪式的地方。崖上的一块块石刻记录了当年的仪式,也体现了宋代市舶制度下国家力量对海洋贸易的倡导和管控。
今年3月23日的午后,记者来到了这座山前,山高约百米,满目苍翠,石阶为路,有亭有池。著名的“祈风石刻”并不难找,拾阶而上,没走几步便瞧见了,成群连片出现的石刻中大多有“祈风”二字,它们真实记述着古代海洋贸易与季风密切关联的历史信息,反映着古代泉州人祈风出海的盛况。
王十朋当年到访九日山,应该也见到了其中的部分。但他和单纯喜好游山玩水的游客不一样,作为一名地方主官,他从中读到的应该是泉州这座城市的发展方向,他所想见的应该是远洋商人在出海后是否能够平安归来。为此,他也选择了在九日山留迹,只不过他不刻字,而是作诗。
有一次,他和福建市舶提举陆沅一同到九日山延福寺祈风,路上,熏风吹拂,天雨欲来。陆沅兴起作诗,王十朋则和以《提举延福祈风道中有作次韵》诗:“雨初欲乞下俄沛,风不待祈来已薰。瑞气遥看腾紫帽,丰年行见割黄云。大商航海蹈万死,远物输官被八垠。赖有舶台贤使者,端能薄敛体吾君。”可见,王十朋心中时刻装着百姓,希望百姓能遇上个丰收年,希望远洋商人在获利后都能平安归来,也希望朝廷能对他们轻徭薄赋。
但你如果以为王十朋是在九日山作诗可就错了,他在泉州期间到访过很多地方,总是会赋上几首诗作。王明健说,在他看来,王十朋当年寻访泉州各处,颇有些当下从政者“深入基层,体察民情”的味道,这也成就了他后来的精准施政。
王十朋在任期间,不仅出台了戒令贪腐、赏罚分明的举措,还关心农事、重视教育。他曾先后两次到当地一个叫法石村的小村子劝百姓务农,“工作餐”就在村内的僧舍内简单吃一口。他还曾自掏腰包,发动当地百姓兴建贡院,让泉州拥有了科举考试的专用场所。
另外,王十朋不仅祈过风,还祈过雨。1169年,泉州遭逢大旱,王十朋与好友赵士豢等一同到当地的善利王庙祈雨,最终天遂人愿,祈得一场甘霖。
为官如此,泉州百姓自然对他爱戴有加。据考证,当年王十朋作别泉州时,当地百姓极力挽留,甚至选择了近乎“出格”的做法——将他必经之路上的桥梁折断,让他过不去。王十朋感动之下只得绕道离去,泉州百姓又一路送出老远。后来,泉州人修复断桥,并以王十朋之号“梅溪”为新桥命名。
抚今追昔,溪水长流,桥已不存,王十朋执政一方的故事依旧被今天的泉州人口口相传。
从知州到“王爷”
主推重商思想启迪商人阶层
在泉州市区的晋江之畔,有一座隐于闹市区中的宫祀场所,常年香火不断,记者到时还瞧见有香客正在进香祈福,这就是始建于明正德年间的泉郡富美宫。宫内主祀西汉名臣萧太傅,配祀文武尊王及王爷二十四尊。
二十四位“王爷”都是历史上响当当的人物,包括北宋名臣包拯、抗金名将岳飞等,但真正吸引记者到此寻访的关键,却是其中的一位“叶王爷”。这位王爷生活在南宋时期,在泉州前后只待了不到半年时间,却被泉州人奉祀了数百年。
具有如此魔力的人物就是永嘉学派的集大成者——叶适。准确地说,叶适是1203年“到岗”泉州的,工作和他的同乡王十朋一样,也是干知州。但不同于王知州动不动就喜欢吟诗作对的做派,叶知州作为一位思想家,最擅长的还是启迪人的思想观念。
为此,他在泉州期间,极力主推“通商惠工,以国家之力扶持商贾,流通货币”的重商思想,希望从根本上为当时的“东方第一大港”创出优质营商环境。这一解放思想的主张,至今仍广受赞誉,被当代学者认为对当时泉州商人阶层产生了深刻影响,促进了贸易繁荣。
生活在当时的泉州百姓,应该也从中尝到了甜头,要不然也不会将叶适尊为王爷,奉祀在富美宫中。记者在富美宫中寻访了几圈,二十四王爷的坐像被幕帘遮住,并未真正见到。但宫内后殿柱子上刻着的“富有经术名重环宇,美德善政祀享千秋”等对联,无不彰显着叶适等人当年的功绩。
在富美宫门口负责照看香火的一位老先生说,在泉州人的民间信仰中,王爷崇拜占有重要地位。
叶适得享百年香火,被后人尊为“叶王爷”,充分说明他当年必是有大功于泉州百姓的。
来源:温州晚报
原标题:一个是赋诗言志的状元郎 一个是力主重商的思想家
800多年前 这两位温州人掌舵世界海洋商贸中心
祈过风盼过雨 希望远洋商人都能平安归来
本文转自:温州新闻网 66wz.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