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数十万候鸟迁徙的重要“驿站”,温州因何受青睐?

数十万候鸟迁徙的重要“驿站”,温州因何受青睐?

学习强国 2023-04-09 09:57:48

  4月7日,全省“爱鸟周”活动启动。恰逢四月芳菲,大批候鸟应时北归。

  温州,作为全省优质水鸟栖息地之一,是全国及全球候鸟迁徙的重要“驿站”,每年途经的候鸟达数十万之多。

  长途飞行困难重重,“旅鸟”入温,稍作休息继续启程;“候鸟”留温,休养生息待来日返程。在鸟类迁徙版图中,温州因何受到鸟儿青睐?保护候鸟迁徙通道,温州还可以做什么?爱鸟护鸟,从盘盘温州鸟儿“家底”说起。

温州湾的“一号明星”卷羽鹈鹕

  全国鸟类的三分之一,都在温州出现过

  4月3日上午9时许,温州“鸟圈”传来消息:东方鸻在洞头停留!业内人士很是兴奋,东方鸻作为“旅鸟”在我国境内迁徙逗留时间短暂,途经温州较为少见。

  据温州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监测记录,温州市野生鸟类有500余种,约占全国鸟类总数的33%。其中,包括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鸟类26种,二级重点保护野生鸟类93种。

  通俗讲,鸟类类群分为水鸟与林鸟。水鸟依赖湿地生存,最常见的有白鹭、斑嘴鸭等。林鸟则爱穿梭在芦苇荡和山林间,温州最珍贵的林鸟是黄腹角雉,主要出现于文成、泰顺山区。

  温州曾出现过的水鸟约有170种,许多“大咖”级鸟儿都属于水鸟。

  中华秋沙鸭,2023年监测到4只,仅分布于永嘉楠溪江流域;东方白鹳、白鹤较为罕见,分布于温州湾;黑嘴鸥、黑脸琵鹭、卷羽鹈鹕分布于温州沿海;黄嘴白鹭,繁殖于海岸和岛屿悬崖的小乔木、灌木丛中……这些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每一次的出现,就像扣动了比赛“发令枪”的扳机,让本地“追鸟人”蜂拥而上。

  温州鸟类种类丰富,说到底,是生态本底优良和地理环境优势的结合。

  近年来,温州的湿地保护建设让市民感受到生态就在身边。当下,温州已有6处湿地列入省级重要湿地名录,1处为国际重要湿地名录,还建成海洋公园、湿地公园、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水源地保护区,保护湿地2.37万公顷,市民亲近大自然的选择更多了。

  当前全球约有9条候鸟迁徙路线,温州处于东亚—澳大利亚候鸟迁飞路线(EAAF)的关键地,能够为越冬水鸟提供丰富的食物资源和栖息地。这条线也是全球濒危物种数量最多的一条迁徙路线。

  温州大学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博士解雷直言:“对于迁徙的鸟儿来说,沿途能否及时补充能量,生死攸关。因此,迁飞路线上的每一片滩涂都是不可缺少、不可替代的。”

水雉,三垟湿地明星鸟。方明和 摄

  追鸟人,用朴实镜头记录自然

  这座城市里,每时每刻都在发生着人与鸟的故事。

  普通市民在人群之中就能一眼辨认出资深“追鸟人”,只因他们有着鲜明的特征:头戴防晒帽,身穿冲锋衣、冲锋裤、运动鞋,胸前挂着望远镜,身上斜跨最重要的“追鸟”设备——超长焦镜头相机。他们多数肤色黝黑,衣着色彩低调,“追鸟”细节甚至体现在“长枪大炮”贴着的迷彩外膜。

  温州市野生动植物保护协会秘书长方明和是温州资深“追鸟人”之一,他用相机记录过320多种鸟类。

  秋冬季,冬候鸟来临,方明和迎来了一年中最忙的季节,每天与滩涂、湿地、大风为伴,在拍摄、观测、救助候鸟的第一线。如今,冬候鸟已北上,他又奔走于全市观鸟点。

  提起自己追寻、蹲守珍稀鸟类的故事,方明和如数家珍。他最爱的候鸟是温州湾的“一号明星”卷羽鹈鹕。它偏爱大面积的湿地水域,拥有讨喜的外表且十分珍贵。据统计,卷羽鹈鹕在东亚地区总量不过百余只,而2022年冬季的温州湾湿地核心围垦区就出现了46只。

  多年来,方明和记录下了许多珍贵瞬间:在龙港滨海湿地与鸟友共同发现黑腰滨鹬,刷新中国鸟类新记录;在温州湾湿地发现草原鹞、家麻雀,刷新全省鸟类新记录;在龙港发现6只白头鹤(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刷新温州市鸟类新记录……

  “追鸟人”不是一个人,而是一群在秋冬季,滩涂边,一守就是一整天的人们。

  梅杰,温州最早的“拍鸟大师”,是温州“爱鸟群”发起人,拍鸟超过400种;陈光辉,温州重要鸟种记录人,熟知各种鸟类的出现地、习性,拍鸟记录超过400种;郑建军,退休“鸟友”里最积极的一位,跑遍温州山山水水,拍摄了不少高质量鸟类照片;王青良,他观鸟时间久,发掘观鸟点最多,是温州“追鸟人”中的隐藏高手……

  “追鸟人”拍下的照片、记录的数据,成为温州市动态掌握候鸟迁徙、了解生态变化的重要依据。人与自然和谐的画面,在他们的镜头里,缓缓流淌。

  多年“追鸟”的,还有温州大学张永普教授团队。他们根据计划来“追鸟”,在制定样线之后,春夏秋冬各走几次,用科学和红外相机来监测鸟类资源的变化,致力于温州市鸟类资源监测调查。他们所做的,是为生物多样性研究和保护打下基础。

  一个思考,城市能为留住鸟儿做些什么?

  一座城市,能为鸟类生存、迁徙环境做些什么?

  “追鸟”多年,方明和与解雷虽经历不同,但他们对保护候鸟迁徙的思考不谋而合——减少人为干扰,为大自然和鸟类保留缓冲地。

  “珍稀鸟类突然出现在温州,也可能是迷路,并不意味着生态环境变好了。”方明和一语点破关窍:“鸟儿在温州停留两个小时和休息两个星期、两个月,对生态环境的要求截然不同。”他认为,鸟类是否能在此栖息生存下去是关键。

  由于自身的敏感性,候鸟较少进入城市,基本局限在公园和湿地活动。当前,城市中“原汁原味”的生态环境越来越少,规划中的“生态修复工程”人工化痕迹明显。方明和坦言,把鸟类偏爱的“杂草丛生”地块规划得整整齐齐,统一种树、栽花、铺路,却失去了“鸟语花香”。

  在城市规划中如何留出野生动植物“视角”,划出自然过渡区,从当下来看,是一项具有特别价值和意义的课题。

  大到城市规划,小到个体,如何做到不打扰?随着近年来露营、钓鱼等户外活动兴起,人们在亲近大自然的同时,与野生动植物保持适当距离,不打扰就是对它们的保护。

  解雷认为,沿海养殖业与种植业的“防鸟网”对鸟类的危害依然存在,针对性的普法教育和执法行动仍十分有必要。

  温州也在不断探索。近年来,温州将“创建国际湿地城市”写入政府工作计划。在温州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牵头组织“湿地观鸟”活动、成立专家宣讲团、编制《温州鸟类知多少》努力下……观鸟逐渐成为自然资源保护新风尚,实现美丽经济新内涵。

  “万物各得其和以生,各得其养以成。”生物多样性使地球充满生机,保护生物多样性、为候鸟预留迁徙通道,未来温州能做的还有很多。

  来源:学习强国

  原标题:数十万候鸟迁徙的重要“驿站”,温州因何受青睐?

本文转自:温州新闻网 66wz.com

新闻中心 编辑:杨丽责任编辑:叶双莲监制:阮周琳
疫情防控一刻不得松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