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社会科学也需要普及吗?

社会科学也需要普及吗?

温州宣传 2023-05-17 09:54:17

  你有过这样的体会吗?看着美景,想半天也只能憋出一句“好美啊”,真是一时语塞,又感可惜。听讲座、看视频,那些美丽的诗词总能恰如其分地形容此情此景,令人艳羡不已。

  从文学到历史,再到哲学、艺术,这些“文绉绉”的东西离我们似乎不遥远,而且有着丰富且生活化的应用场景。

  本周是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普及周。去年10月1日实施的《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工作促进条例》首次明确,每年五月的第三周为“全省哲学社会科学普及周”。5月14日,浙江省11个地市同频启动热热闹闹的社科普及活动。

  我们都知道,自然科学需要普及,社会科学也需要普及吗?社会科学普及周的重点是什么?网络时代,社科普及周还有必要吗?理清这些问题,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社科研究和社科普及,如鸟之两翼、车之两轮,二者缺一不可”的涵义。

  一

  文史哲艺在学术上都属于社会科学的范畴。

  采取公众易于理解、接受、参与的方式和途径,传播社会科学知识和理论成果、弘扬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活动,便是社会科学普及。

  党的创新理论、优秀传统文化、法律法规,以及哲学、经济学、政治学、历史学等其他社科知识,都是社科普及的内容。

  最近,网络流行体“你要写_____,就不能只写_____”掀起了一阵网友创作热潮。在此摘抄几句:

  你要写风,就不能只写风。

  你要写树梢的弯度,你要写湖面的波纹。

  你要写树叶婆娑的声音和它落地的路径;

  你要写少年,就不能只写少年。

  要写飞扬,写轻狂剑,

  写藏在剑鞘里的诗篇……

  类似“造句”之所以引得网友们争相模仿,一定程度上戳中了当代人语言匮乏的痛点。更文学,或仅仅是更有趣的表达,都需要足够的人文素养。

  社科普及看似陌生,实则多到随处可见。一次文化下乡、专题讲座,一场读书分享会、党史学习教育,甚至去博物馆、纪念馆,扫开二维码收听语音讲解,都是社科普及。

  在全省社科普及周温州分会场上,除了省级非遗洞头脚擂鼓、温州南拳、泰顺木偶戏等精彩表演,温州还首发了两本新书:《永昌堡志》作为浙江首部城堡志,细数永昌堡前世今生;《国安塔寺》首次对石塔全面论述,验证温州是“海上丝绸之路”重要交通枢纽。

泰顺木偶戏

  二

  在互联网赋予了人人都能自由发声权利的同时,传统传播场域内的权威声音也随之消解。社科普及更容易,也更困难。

  过去,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埋头苦干,其研究成果多局限在社科学术圈层内传播,少有“出圈”,更难言“普及”。而互联网是真正意义上的泛众传播,流量动辄达千万数量级,“出圈”不再困难。

  但流量又绝对敏锐,只有变社科研究成果的学术性为通俗性,真正以人为本、情感共鸣,才有可能吸引流量,粘住受众。

  在《之江新语》中,习近平总书记阐述了文化产品的经济价值,强调“文化产品只有成为广大群众的自觉消费,才能最大限度地实现文化的宣传教育功能,达到以优秀作品鼓舞人的目的”。拿当下的舆论生态来说,那些流量爆棚的“出圈”产品,往往是受众自觉消费的结果。

  互联网世界日新月异,进入2023年,ChatGPT突然爆火。当绘画技术、科普视频创作遇上AIGC(人工智能生成内容),会产生怎样奇妙的化学变化?今年3月,温州市社科联发起了温州宋元古港AI作画大赛。

  如果谢灵运和王羲之相遇温州,他们会聊点什么?借助AI视频生成技术,温州以历史名人为原型,模拟王羲之与谢灵运二人对话的科普视频迅速登上央视网。

  毋庸置疑,借助AI助教的加持,社科普及工作可以在科普内容创意、生成、传播方面获得巨大的帮助。音视频、直播等融媒体手段,也能持续放大社科普及的效果。

  

  5月19日,浙江省社科普及周活动将在温州收官。可以想象得到,参加活动的市民朋友会在事后发发朋友圈,获得点赞多多,但这远远不够。  

  社科普及更为核心的是,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潜移默化,入心入脑!

  面对新时代新形势,社科普及如何能直达受众?笔者认为,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要保持十年磨一剑的定力,社科普及的效果往往要几年甚至更长时间才能发挥作用,因此需要一砖一瓦的积累。“聚人气、显灵气、接地气”,社科普及活动衡量的不止于现场观看人次,更要能深度影响人们的科学思维和人文精神,特别是要在青少年心中刻下印记,在他们的教育者心中留痕,这样方能历久弥香。

非遗展览

  二来社科普及的对象是普罗大众,需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避免刻板印象,防止“一招鲜吃遍天”。

  三要培育分众化的社科普及队伍,特别是专业人士要参与社科普及。去年底我省出台的《关于高水平建设哲学社会科学强省的意见》中,提出培养既懂理论又能传播的复合型人才,这从侧面反映社科传播的重要性。

  此外,社科普及要拥抱新技术,通过主动运用新技术,在年轻人的舆论场,以年轻人喜欢的技术手段,普及知识,引导他们学会捕捉文史哲艺自身的光辉。

“瓮城与港口”AI画作

  当时间流逝,曾经所学会融为一体,成为意识当中压实、紧密、宁静的一部分。有一天,它会面目模糊地出现,给你灵光一闪——这大概就是社科普及的深层意义。

  来源:温州宣传

  原标题:社会科学也需要普及吗?

本文转自:温州新闻网 66wz.com

新闻中心 编辑:杨丽责任编辑:叶双莲监制:阮周琳
疫情防控一刻不得松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