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声”动京城的背后

“声”动京城的背后

温州宣传 2023-06-08 09:35:38

  有句话叫:“走遍天下都不怕,就怕温州人说普通话。”可就在这样的温州,活跃着一批朗诵爱好者。多年来,他们把朗诵艺术普及开展得如火如荼,普通话推广、朗诵活动遍地开花。

  前不久,应中国诗歌学会朗诵演唱专业委员会、中国戏剧家协会朗诵专业委员会等特邀,“古韵瓯风 致敬经典”温州朗诵展演专场在北京东城区文化馆风尚剧场上演,演出实况将于近期在央视书画频道播出。

  这是“温州朗诵”首次亮相京城舞台,在这个代表国内一流水准的朗诵展演中,传诵温州好声音。

  一  

  温州地处东南一隅,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历史渊源,形成了颇具特色的温州方言,温州话被称为最难懂最难学的地方语言。由于温州方言与普通话的极大差异,温州一度成为普通话推广的“重灾区”。

  但温州方言仍然保持了很多汉语的古老特征,用温州方言诵读唐诗宋词等,则比普通话更加通顺流畅。因此,古诗词吟诵在温州各个阶层有着较好的基础,也使得温州的朗诵艺术,从一开始就有了深厚的文学底蕴和古老底色。

  在革命战争年代,朗诵成了宣传群众、鼓舞士气的锐利武器,在温的一大批青年学生走出校门,走向街头,或演讲或朗诵,慷慨激昂,声情并茂,反独裁要自由。

  在抗日战争时期,在党的领导下温州的学生救亡运动轰轰烈烈展开,其中的领头人便是诗人马骅(笔名莫洛)。他不仅自己创作诗歌,而且在不同场合带头朗诵,聚集温州的一群热血青年,用诗歌、话剧、歌咏发出抗日呐喊,启发民众觉醒,鼓舞人们反对日寇侵略,开展敌后斗争。

抗战胜利时马骅在杭州。图源:温州日报

  解放后,莫洛利用自己担任温州市文联主席和温州中学副校长的职务便利,积极在温州中学和全市文化艺术界开展朗诵活动。有学生回忆,当时莫洛端一张凳子站在礼堂前,面对学生,放声朗诵庆祝解放。可以说,莫洛等人开启了温州朗诵艺术活动的先河。

  二  

  朗诵曾是文学青年的标配。

  上个世纪60年代,温州的朗诵活动主要在大中学校开展。上海人艺曾在温州举办专场朗诵会,演员们精彩的朗诵表演,在青年学生中引起了极大的反响。温州师范学院学生在学生会话剧团团长姜嘉镳的带领下,赶排了集体诗朗诵《刘志丹》,力邀上海人艺演员前来指导。尔后,他们又排演了诗剧《方志敏》,趁着这个热潮,朗诵活动在学生中,特别是在中文系的学生中蓬勃开展起来了。

  彼时,已留校任教的姜嘉镳在温州师范学院中文系首开《朗诵艺术》选修课,组织学生学习朗诵基本技能,并选用中学语文课本中的名篇,如臧克家的《有的人》、朱自清的《春》《荷塘月色》等作为练习教材。自此,《朗诵艺术》选修课在温州师范学院中文系延续下来,成了中文专业的一大特色课程,对温州朗诵艺术活动的普及和提升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2003年初,出于对朗诵艺术的热爱,姜嘉镳和王丽、丹音等温州市著名广播电视主持人组建了温州市朗诵艺术学会,成为浙江省唯一、全国屈指可数的地市级朗诵艺术学会。

  此后经年,学会招揽上百位朗诵精英,囊括温州广电系统、教育系统、机关事业单位的众多朗诵爱好者,他们在工作之余,潜心切磋技艺,自编自导朗诵节目,承办各类朗诵大赛,并频获大奖。

1983年 “青春诗会”获奖作品朗诵会  图源:温州日报

  伴随着全民阅读的兴起,朗诵的“大众化”趋势愈加明显。校园里、企业里、机关中,重视、热爱朗诵艺术的人越来越多。

  如今,温州朗诵人才辈出,王丽、丹音、王振辉、许溟嵘、王兵、北方等一批本土朗诵名家朗诵水平日臻成熟,陈温沁、曾友锋、陈天颖等一批朗诵新秀正脱颖而出。

  三  

  温州朗诵者的坚守和引领,铸就了朗诵艺术的温州现象。

  首次亮相北京舞台的“温州朗诵”,以一首饱含深情的群诵《这就是温州》拉开演出序幕,温州独有的宋韵瓯风、敢为天下先的“四千精神”以及“千年商港 幸福温州”的城市内涵,在声音的艺术中宣扬得淋漓尽致,这一开场便是高潮。

  中国传媒大学教授、播音主持专业硕士生导师付程由衷感叹:温州朗诵立足本土,把专业性和普及性完美融合,在语言艺术和朗诵艺术上表现出了高度的文化自信和艺术水准,让人对温州刮目相看!

  朗诵本质上是情感的艺术,它以声音的韵律、节奏的变化,传承美、传递情,最终唤起听众的情感共鸣。

  央视的《中国诗词大会》《朗读者》等综艺节目,在全社会刮起了一股“朗诵旋风”,收获了观众的好口碑,被誉为时下电视栏目中的一股清流。其成功的背后就在于节目所传递的文化情怀触及了当代人内心深处最真切的渴望。

  作为一个成熟的艺术门类,朗诵和其他艺术形式一样,是“培根铸魂”的重要载体及途径。温州市朗诵艺术学会会长王丽认为,朗诵不仅发挥着其固有的艺术功能,更发挥着其本身所具有的社会功能。

  如今的温州,台前幕后,吟诵声此起彼伏。温州是中国山水诗的发祥地,立足传统文化土壤,汲取更多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将其融入朗诵作品中,传播给更多人,必能起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作用。

  来源:温州宣传

  原标题:“声”动京城的背后

本文转自:温州新闻网 66wz.com

新闻中心 编辑:杨丽责任编辑:叶双莲监制:阮周琳
疫情防控一刻不得松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