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旅馆”一词最早出现在温州?

“旅馆”一词最早出现在温州?

温州宣传 2023-09-03 10:30:40

早在将近1600年前,南朝宋山水诗鼻祖、永嘉太守谢灵运在《游南亭》中,就有“旅馆眺郊歧”的诗句,当时温州就有旅馆了吗?

唐开元年间,大诗人孟浩然来温州时,有《永嘉上浦馆逢张八子容》一诗,其中那句“众山遥对酒,孤屿共题诗”至今脍炙人口。那么“上浦馆”是个什么地方?

南宋大文豪陆游一路在江心寺、瑞安、平阳等处留下诗作,在平阳驿舍,他专门写诗称赞这里的梅花,“平阳驿舍”又是什么所在?

下面,小编就与您聊聊温州千年邮驿的故事

“旅馆”一词最早出现在温州?

早在西周时期,我国就已出现邮驿系统,古人在交通要道上设置驿站, 负责传递政府文书、运转货物、接待过往官员等。

《周礼》中就记载:“凡国野之道, 十里有庐, 庐有饮食;三十里有宿,宿有路室,路室有委;五十里有市,市有候馆,候馆有积。

也就是在国家修建的道路上,每隔一段路程都会有供过往旅客休息、住宿的庐、路室以及候馆。秦汉时期,邮驿系统已经较为完善,邮亭驿站星罗棋布,《汉书》中载,西汉共有邮亭29635所。 

谢灵运

温州邮驿历史也很悠久。早在南朝宋时期,谢灵运在温州期间所游的“南亭”,应该也是一处“邮亭”。他不但在诗中咏叹温州郊外“泽兰渐被径,芙蓉始发池”,也有“久痗昏垫苦,旅馆眺郊歧”之句。据说,这是“旅馆”一词有据可查的最早记录。不经意间,温州竟抢到了“旅馆”一词的“知识产权”。

唐代馆驿制度发达

到了唐代,馆驿制度已经十分发达,大者称驿,小者称馆。州级有驿令或驿使,县级由县令兼管驿事。驿站设有驿长,并配备一定数量的驿舍、驿田、驿马、驿车或驿船、驿轿等驿产,朝廷还每年拨给一定经费补贴。同时朝廷还统一规定各类文书传递期限、人员往来的接待标准等。

唐代两浙驿路有一条干线、三条支线,有两条支线都能到达温州。其中一条支线是唐代文人最喜欢走的热线:从杭州西陵驿出发,经过绍兴、宁波,南下奉化、宁海、天台,经过乐清可抵达温州。尤其是北段,名人往来不绝,李白遨游天姥、元稹观察浙东等,走的都是这条路线。大诗人孟浩然南下永嘉也是如此。

光绪《乐清县志》中记载孟浩然温州访友

唐开元年间,孟浩然从绍兴告别崔国辅,来温州探访任乐城县尉的挚友张子容。驿路漫漫,他一路“借问同舟客,何时到永嘉”,沿着天台的灵溪驿南下,到达乐城的上浦馆。

夜宿上浦驿馆时,他欣喜地写下《永嘉上浦馆逢张八子容》一诗:逆旅相逢处,江村日暮时。众山遥对酒,孤屿共题诗。廨宇邻蛟室,人烟接岛夷。乡园万余里,失路一相悲。

史料记载,上浦,又名象浦,在今永嘉乌牛仁溪东南。宋代温州城外“东北路接黄岩县界曰瀛壖馆,旧在象浦”,后来因渡口迁到馆头,瀛壖馆也迁到此处,更名馆头驿;元代名横春驿;明初改名馆头站。后因“馆”“琯”方言同音,遂演变为琯头。南宋建炎四年(1130年),宋高宗避金兵之乱,乘海舟上瓯江,泊舟琯头。

瓯江晨曦 邵度摄

五代时,温州邮驿得到进一步发展,已有通往福建的浙闽驿道。吴越王钱镠之子钱元球经过南雁荡山时,留下“东风驿路马蹄香,晓起行春到夕阳”的诗句。

宋代有接待外国人的“外事馆驿”

有宋一朝,驿站与军事息息相关——赵匡胤在陈桥驿发动兵变,黄袍加身,建立宋朝。全国邮驿管理机构由兵部掌管,邮递人员也由兵卒代替平民,朝廷将邮件文书的传递和过往官员、宾客接待从职能上完全分开,前者称“递”,后者仍谓“驿”。

《清明上河图》里供人短暂休息的脚店

南宋高宗绍兴二十八年(1158)冬,陆游从家乡山阴(今绍兴)出发,赴任福州宁德县主簿。在平阳驿舍,也就是官办的馆驿,他赞叹这里的梅花:江路轻阴未成雨,梅花欲过半沾泥。远来不负东皇意,一绝清诗手自题

平阳古街,是浙闽通行必经的古驿道

明姜准《岐海琐谈》中提到,宋代平阳有前仓驿、松山驿,“皆自浙入闽之道”。前仓驿地处鳌江边上,至今留有梅浦、梅岙等地名,陆游当时借宿的应当是此驿。

宋代,温州设置市舶务,管理海外交通贸易。作为对外港口,温州也设置了招待海外番使和客商的“外事馆驿”。和东京(今河南开封)、广州、泉州等地的“外事馆驿”来远驿一样,温州也设有“来远驿”,招待远来的海外来宾。

“来远驿”设在温州城的宜春门外。此外,当时城区还设有“待贤驿”“容成驿”等。外商抵埠,市舶机构官员亲自前往码头欢迎。外国商舶返航回国,市舶机构支送酒食,有时还设宴饯行。

宋代温州对外邮路分为三路,全州共有13驿:西北路通向括州界(今丽水青田)的,有永嘉县的白沙驿;东北路通往黄岩界的,有乐清县馆头驿、西皋驿、芳林驿、芙蓉驿、白箬驿、温岭驿;南路通向福建的,有瑞安县的来安驿、平阳县的前仓驿、松山驿。

乐清瑶岙驿遗址

叶君奋 摄

乐清白箬岭驿路

薛文甫 摄

今鹿城区西部山福镇的“驿头村”,就因为宋时开始设在此处的“白沙驿”得名,从西北路到白沙驿可抵青田。

明清时期:老温州用“铺”计算路程

元代仍实行邮驿分开的制度,官方文书传递由急递铺铺兵承担,而官员、宾客往来则由“站户”以劳役形式负责接待。

明代也是邮驿分开,而此时温州邮驿最大亮点是传递文书的铺网进一步完善。明初,随着沿海卫所的设置,朝廷增设了一批铺舍,温州府总计有铺118处,铺司兵559名。当时按十里设一铺,“铺”内设有“铺兵”“铺马”。

也正因为这种铺舍设置,给当时温州百姓的生活留下了深刻的印记:

别的地方计算路程,大多是用里来算,可老温州却习惯用“铺”来算,常常说走了“一铺路”,距离“两铺远”。

温州人的母亲河温瑞塘河,明清时期被称为“七铺塘河”。南宋淳熙年间,温州知州沈枢发动民众整治疏浚温州到瑞安长达70多里的塘河。明清时期,官方在塘河两岸设铺多处、通漕运,每隔十里就设铺舍的馆驿大道和全国的漕运联网沟通。温瑞塘河主干长 33.8公里,共设有七个铺舍,因而有了“七铺塘河”之名。塘河边的一些地名也随之变化,如瑞安至平阳的塘河路边就有“万全铺”。

图为温瑞塘河梧田段,七十里塘河美丽富饶

清光绪二年(1876)《烟台条约》签订之后,随着温州对外开放,旧式邮驿制度越来越难以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民信局和新式邮政便应运而生。1891年温州城内共有9家民信局,是民间自发组织的通讯机构,服务对象主要是商人和其他普通百姓,总局设在宁波。民信局集体运作,收费标准相同,每年年终按收成分配利润。

1898年温州邮局成立,归并了当时7家民信局,承担公私函件及汇款等业务。此后又陆续设立瑞安、平阳、乐清邮政支局与各地邮政代办所。1912年,北洋政府宣告撤销全国驿站,其接待官员、宾客的功能移交给新式旅社。

来源:温州宣传

本文转自:温州新闻网 66wz.com

新闻中心 编辑:诸葛之伊责任编辑:叶双莲监制:阮周琳
疫情防控一刻不得松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