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路,也是“出路”
刚刚过去的中秋国庆八天假期,据测算,国内出游人数达8.26亿人次,按可比口径同比增长71.3%。在“出行大军”的旅游目的地中,古城镇、古街区等“古”系列景点,也常常被列为“必去打卡点”。
事实上,“古”系列的保护开发并不是个简单的课题。比如,同样面对道路留用,退一步,就能留下历史的完整;进一步,就可能会导致历史的“断章”。
在让路与出路之间,我们还能获得多大的空间来做好文化的保护与延续?我们又该如何利用好这些历史资源,去体会一个城市的多元构成?
一
在杭州第19届亚运会火炬传递温州站的线路上,有一个尤为特殊的点,就是温州朔门古港遗址。
这是2022年度全国十大考古发现之一,不仅印证了温州作为“千年商港”的繁华,更是成为海丝申遗的重要实证。在今年7月12日“2023丝绸之路周”开幕式上发布的《2022年度丝绸之路文化遗产年报》中,浙江温州朔门古港遗址被列入“十大考古发现”板块。
回溯朔门古港遗址的发掘,正是源于一次改良城市交通环境带来的“意外”,一次退一步的“让路”。2021年,为缓解交通压力、激活历史街区,温州计划将望江东路的地面道路改为下穿隧道,将地面改为休闲公园。这次挖掘的“一铲子”,让一个“朔门古港遗址”浮出了水面,沉船加上规模庞大的古城水陆城门、码头、干栏式建筑等,可以让人们一睹千年古埠的繁荣景象。
既然是古港遗址,保护自不待言。温州市委、市政府立即决定,暂停在建城市主干道望江路下穿工程,为遗址让道。
温州建城历史悠久,司马迁《史记·东越列传》记载:“孝惠三年(公元前192),举高帝时越功,曰闽君摇功多,其民便附,乃立摇为东海王,都东瓯,世俗号为东瓯王。”这是正史对温州第一次有明确的记载。自东晋建城伊始,温州城就与港口、江海密不可分,“东南之沃壤,一都之巨会”,且“控带山海,利兼水陆”。到了宋元,温州一跃成为“百粤三吴一苇通”、海上丝绸之路上的重要港城。
这次的古港遗址发掘,发现、重现了温州“千年商港”的盛况;坐实了龙泉瓷外销的起点港在温州,“海丝”重要节点城市也包括温州;同时,也让朔门古港遗址成为迄今海内外海上丝绸之路港口遗址最为重要的考古发现。

温州朔门古港遗址。杨冰杰 摄
二
一个城市,应有不同的文化构成,包括人文古迹,自然景观,地上建筑,地下文物等。
有些建筑“大名鼎鼎”,一般来说没有人敢冒天下之大不韪。也有一些文化元素,它们不是地标,没有列入什么级别的保护名录,却是城市基本的肌理,最后却倒在了城市建设的“破坏”中。
在过去,就曾有一些深刻教训。如云南大理龙首关因为道路扩建被毁;世界遗产地福建土楼所在地的南靖和永定,为了发展旅游,村落旁边修起四五个四星级大宾馆,与古村落争地、争资源;徽州隆阜是中国杰出思想家戴震故里,在戴震藏书楼对面,作为隆阜古村一景的横江江心“桃李园”,被开发商变成别墅,戴震故居遗址遗迹惨遭平毁……
曾有调查数据显示,那些颇具历史、民族、地域文化和建筑艺术研究价值的传统村落,2004年总数为9707个,至2010年仅幸存5709个,平均每年递减7.3%,每天消亡1.6个。
福州保全了“三坊七巷”,被誉为中国城市“里坊制度活化石”,跻身中国历史文化名街;再有如青岛八大关、天津五大道、苏州山塘街、成都宽窄巷子等,都以文脉的延续,成为城市的“体面”支撑,成为游客心目中的城市灵魂。

福州三坊七巷 图源:福州新闻网
三
习近平总书记近日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着力赓续中华文脉、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一座城市之所以有文化底蕴,就在于对古代遗迹、传统建筑的有效保护和利用。从城市到乡村,面对文保单位、文化遗存,“不让”“不退”“不停”“不理”的现象,并不鲜见。我们在很多地方的行走中偶尔也会发现,那些承载历史纵深感的乡愁记忆不见了,那些让一座城市更具个性和魅力的标注不见了,千城一面和千村一景,也让我们失去了对历史的部分认知。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所有为文明、文化保护作出的让步,都显得弥足珍贵。温州在“朔门古港遗址”前的紧急刹车,以及接下来作出的道路方案调整,更是交出了一份高分答卷。

图源:温州发布
为古迹让道,就是为城市的文明让道。文化一旦消除,文明便无附着;古迹保护一旦路阻,文化前行就会无路可走;
为古迹让道,就是为城市的历史让道。历史刚走,或远或近,没有通达的路径,我们就看不到过去的背影,也看不清、听不懂这个城市的记忆;
为古迹让道,就是为城市的未来让道。城市的标注,不只是高楼大厦,而应该有醒目的文化符号,尤其留给未来的,应当有今人的城市构想和变化思维。
今天我们所有的努力,貌似看起来是“亏”了,但我们一定会赢在未来。
来源:温州宣传
特约撰稿人:温州日报 一见
本文转自:温州新闻网 66wz.com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
-
温州健儿使出了“十八般武艺” 杭州亚运会温州18金创历史最好成绩
社会10-09
-
亚运会场馆赛后如何利用?龙舟运动中心:百姓休闲运动好去处
社会10-09
-
暖心故事: 一份跨国礼物牵出一段亚运佳话
社会10-09
-
亚运交通保障背后的故事
社会10-09
-
从冬奥会到亚运会 这家温企“驱动”精彩
社会10-09
-
《温州市居家养老服务促进条例》的实施意见10月起施行
社会10-09
-
寒露至桂雨满城可期 温州市区这些赏桂好去处别错过
社会10-09
-
温州到珠海航班备降海口 乘客遭遇惊魂一幕
社会10-09
-
这里的“月光”正好!乡村“夜经济”村民家门口的“钱袋子”
社会10-09
-
艺术乡建,何以越建越有“艺”思?
社会1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