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寺前街走出的哲学家 访和合学创立人张立文

寺前街走出的哲学家 访和合学创立人张立文

温州网 2023-10-22 09:16:10

  张立文教授。

  位于龙湾的和合文化园。

  温州网讯 10月14日,“尚和合·促共生”2023和合学与温州学融合发展研讨会暨温州和合文化园开园活动在温州市龙湾区举行。百余名国内外专家学者齐聚龙湾,探讨和分享和合文化,共谋新时代发展新路径。

  近年来,龙湾区在高水平推进文化温州建设的背景下,将和合文化建设作为“文化强区”的重要内容。温州和合文化园总占地面积26.35亩,主体建筑7栋,核心4栋建筑用于和合学展示馆、人民大学孔子研究院温州分院、和合书院、和合驿站、文化交流中心等功能使用。

  “和合学”由温籍中国人民大学一级教授张立文创立,是研究自然、社会、人际、人的心灵以及不同文明中存在的和合现象,以和合的义理为依归,既涵摄又超越冲突的融合学说。

  当天下午,88岁高龄的张立文先生在驻地欣然接受了记者的采访。正应了那句“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这位从龙湾区寺前街走出来的老先生亲切地用家乡话与记者交谈,游子回乡的喜悦溢于言表。

  一个人讲诚信,就会有好回报。

  记者:张教授您好,您年轻时在“永嘉场”生活了多少年?以前的寺前街是怎么样的?

  张立文:我是十五岁时离开龙湾,到泰顺工作了6年,1956年考上大学来到北京,至今已70多年过去了。在我的印象中,以前的寺前街是一条很狭窄的石板路。街道两侧有很多大大小小的店铺。有南孚(洋油)店、豆腐店、绸布店等等。从南头桥到北头桥大概有2000多米。这里旧时有座“五显殿”,香火旺盛,殿前有座戏台,逢年过节时就特别热闹,平时也是货物的主要集散地。

  我爷爷在这条街上开了间“张长发”豆腐店,我也在店里帮忙磨过豆腐。做豆腐很辛苦,每天都要很早就起来,把前一天浸泡好的黄豆磨成豆浆再制成豆腐。在当时,“豆腐生”是人们最喜欢的早餐菜,蘸点酱油特别可口。爷爷做生意口碑很好,可谓童叟无欺。客人来买豆腐或者豆芽时,他都会多给人家一点,这样一来,即使东西在拿回家途中流失了一部分水分,也不会“失秤”。所以说,做生意一定要老老实实,一个人讲诚信,就会有好的回报。

  寺前街虽然是条狭窄的小街,其实就是永嘉场文化的缩影。这里什么店都有,什么人都有,具有多元性;北头桥有家非常有名的馄饨店,那里的馄饨皮薄肉多,货真价实。这里的人开放、包容、诚信、勤俭,这些品性对我的思想成长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做学问也一样,千万不能“擦烂污”。

  龙湾古建筑保护做得很好

  记者:您离开温州这么多年,这次回到家乡有什么感受?

  张立文:当年的龙湾是乡村文化,人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也是一种传统的耕读文化,具有朴实的品性。我这次回来看到龙湾已是完全的城市化,道路宽敞、高楼林立。城市化虽然是大势所趋,但是使我非常吃惊的是,我们龙湾对古建筑的保护做得很好。中华文化的文脉在哪里?特色在哪里?古建筑是一种乡愁记忆,这就是文脉。就像我们今天看到和合文化园一样,可以体会到中国的文化是源远流长的。中国园林式的建筑文化就处处彰显着和合文化的特点。

  温州学与和合学是孪生兄弟

  记者:和合文化应如何跟温州学融会贯通?

  张立文:我们可以看到,和合学其实也是温州学的体现。和合学的源头可以追溯到温州学里头,是同一个思想根脉的。她是永嘉学派思想的延续,是在继承传统文化意义上一种创造性的转化和创新性的发展。温州学是将事功学派与和合学紧密联系在一起,是把社会的实践、生产的实践、制度的实践、文化的实践联系在一起的。从这种意义上来说,温州学与和合学实际上是对孪生兄弟。

  和合文化园要走向社会大众

  记者:温州和合文化园以后的发展应该是什么样子?

  张立文:温州和合文化园应该作为和合学的基地,可以作为传播发扬和合学的出发点。现在很多地方有和合书院,甚至还有和合乡镇。我们应该有自己的特色,在继承温州学的基础上而创新发展起来,她有自己的文化源头,有自己的文化价值和意义,从这点来讲,今后和合文化园的发展应该是走向社会、走向大众,才能得到更好的发展,也会让人们更好地感受到和合文化的价值和意义。我也衷心祝愿我们温州会越来越好!

  来源:温州日报 

  原标题:寺前街走出的哲学家

  访和合学创立人张立文

  记者:杨冰杰 文/摄

本文转自:温州新闻网 66wz.com

新闻中心 编辑:张湉责任编辑:叶双莲监制:阮周琳
疫情防控一刻不得松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