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二十五条”落地一月余 看病越来越周到是什么样的体验?

“二十五条”落地一月余 看病越来越周到是什么样的体验?

温州网 2023-11-01 09:23:00

  银龄志愿者张玲玲在医院大厅帮助有需要的患者。 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提供

  市中心医院门诊综合服务中心为患者提供服务。 市中心医院提供

  温州网讯 聚焦全程体验,让患者感受“看病更舒心、服务更体贴”,我市“患”位思考再度加码。日前,温州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制定《温州市改善就医感受提升患者体验二十五条举措》(以下简称“二十五条”)。举措发布一个多月的时间里,不少医院陆续“升级”就医服务,其中有哪些创新举措?就医感受如何?记者走访多家医院,感受看病越来越周到是什么样的体验。

  日间病房最快当天可出院

  亮点举措

  加强预住院管理。医疗机构可对诊断明确、病情相对稳定,经评估符合住院指征、行择期手术的患者,在保障医疗质量安全的前提下办理“预住院”,在患者入院前完成术前检查检验,缩短入院后术前等待时间。

  现场体验

  “因为术后没有什么疼痛感,我还点了宵夜。第二天早上医生查房后为我换了药,10点钟就出院了。日间手术体验感棒棒哒!”肛肠外科患者胡女士(化名)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完成日间手术轻松出院,这得益于医院实行医务处领导,麻醉与围术期医学科主管,各相关专科协同管理的同质化医疗管理模式。

  该院副院长张维溪介绍,集中式日间手术中心整合了临床专科、术后护理、手术团队、麻醉团队等多学科团队,统筹住院服务、手术服务、术后观察、术后回访等多项医疗资源。“术前评估阶段由麻醉医生严格把关,提高了手术的安全性。同时,日间手术追求的微创外科手术、快速通道的麻醉管理及快速康复的护理管理,在医疗技术层面使患者恢复得更快。”像胡女士这样,从入院、手术到出院,在日间手术中心内集中完成,闭环管理。

  日间手术作为临床诊治的新模式,因时间短、效率高、病床周转快、患者支付费用少,受到患者的欢迎。患者当天住院,完成手术,第二天即可出院。还有部分日归手术患者当天住院,当天即可出院。

  挂号的“有效期”变长了

  亮点举措

  探索运用人工智能数字化技术,建设智能分诊导诊系统并对接门诊电子病历系统,精准识别患者病情,自动匹配建议挂号科室和专家,完成诊前病史采集,形成智能问诊—分诊—预约—病史采集流程。优化号源结构,鼓励有条件的医疗机构积极探索“一次挂号管3天”“互联网在线复诊”等举措。

  现场体验

  一般来说,医生开检查检验单,等到次日出检查报告还需要再找医生挂号问诊。来温州市中心医院呼吸科门诊就诊的市民刘先生却发现,第二天的挂号费“意外”减免了。原来,为了保障门诊患者就医的连续性,上个月开始,市中心医院推出了“一号管三日”“一号管十日”的就诊服务。

  根据这一服务,首次挂号就诊后,如果医生没有开药,三日内再次通过公众号、电话、现场预约等方式挂该医生的号,在约定的时间内就诊,诊间结算时,系统会识别是否符合条件,进行挂号费减免。同样,首次挂号来医院就诊的患者,如果医生只做诊断没有开检查检验单,十日内再次挂该医生的号,不收取挂号费(特需门诊除外)。

  晚上也能带孩子看病

  亮点举措

  鼓励有条件的医院结合实际需求,开展周末、节假日、午间、夜间门诊等无休门诊服务,在非工作时间为非急诊患者提供更具针对性的医疗帮助,满足上班、上学等人群的就诊需求,解决“就诊或陪护”与日常工作、学习之间的冲突。

  现场体验

  为了满足暑期儿童就诊高峰,今年7月份,温州市人民医院增开了夜间儿童生长发育特需门诊,知道这一消息的赵女士,赶紧为自己女儿挂了号。因为女儿身高、体重一直不达标,自己白天又要上班,女儿还要上学,很难安排出时间就诊。“夜门诊人少,还能更详细地向医生咨询儿童生长方面的知识和注意事项,就诊体验非常好。”

  “夏季白天气温很高,很多家长抱着孩子来看病,都热得满头大汗,我们就想晚上凉快点,可以在晚上开个门诊。”儿童保健科主任医师张宇告诉记者,从2020年11月开诊至今,基本每周五夜门诊都是满号的。另外,今年8月2日起,夜间门诊从每周五扩开到每周一三五。

  目前,该院夜门诊服务扩容,已有儿童保健科、针灸推拿、骨科、盆底中心、耳鼻喉科、妇产科、全科、呼吸内科、消化内科、心血管内科、神经内科等多科室参与。

  有温度的服务让就医“无障碍”

  亮点举措

  持续优化诊疗环境。针对老年人、儿童、残疾人、孕产妇等特殊群体,做好就诊环境的适老化、无障碍等改造。

  现场体验

  走进温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的门诊楼大厅,有一个东风弘慈志愿岗,这里的志愿者清一色是退休老人。57岁的张玲玲大姐,在志愿服务时发现一位老人四处张望,她主动上前去询问,原来老人独自来就诊伴有听力障碍,于是张玲玲搀扶着老人先去“老人专用窗口”挂号,然后陪着他去诊室,直到帮助老人取完药并送她到医院门口,张玲玲这才放心离开。

  “老人服务老人,这种天然的同理心会让志愿者马上知道,眼前的老人就医障碍在哪里,提供的帮助也更有效。”医院门诊部主任吴海媚说,这群银龄志愿者队伍有64人,平均年龄60多岁。

  成立老年医学科,争创省敬老文明号,医院适老环境、创建氛围、敬老措施受到好评。此外,医院也在环境上进行了无障碍改造。无障碍车位、给坡道增加扶手、明显的防跌倒标识、一站式服务中心、老年人专用自助机……吴海媚向记者举了一个例子,比如老年人专用自助机上需要哪几项功能,在前期医院大量收集患者的意见,最终保留了预约、挂号、缴费三项功能,每台机器前还放置一个老花镜,操作简便让多数老年患者能够自如地操作机器。

  如何让视障、听障等特殊患者也能从容就医?为此,医院在配备手语专业志愿者的基础上,在各服务站配备了特殊翻译工具。近期,医院还计划推出针对老人、特需人群的无偿陪诊预约服务。

  今年9月,该院通过了温州市儿童友好医院建设专班的验收。从门诊、住院病区、手术室、院区环境、特色项目五大方面进行升级改造。在儿童诊区友好元素随处可见,亲子阅读区、小宝机器人的投用,都让就诊变得童趣有温度。

  联合病房实现家门口康复

  亮点举措

  创新康复服务模式。发展中医康复服务,促进患者快速康复和功能恢复。优化康复医疗服务布局,推进基层医疗机构康复能力建设。

  现场体验

  家门口就能住院康复,还有三甲医院医生坐诊,报销比例更高。由温州市中医院与鹿城区水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于2021年9月共同建设的中医康复联合病房,近日进行了床位扩增。市中医院党委书记王庆来告诉记者,这里主要面向门诊及转诊的康复期病人、慢性病病人,提供后续治疗、康复、护理等服务,床位数一直很紧张,此次扩增后达到40张床位。

  在小小的社区医院里,开出病房,可不是件容易事。如何在“螺蛳壳里做道场”就是一大考验。水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把二层的空间充分利用,通过一些功能室的改造,腾挪出更多的空间用于打造病房。市中医院派出康复科团队,帮助建设病房,包括派驻一名副高医生专职驻点病房,康复科5病区副主任吴登宠每周都来进行查房,护理团队也在这里进行了一年的带教培训。

  联合病房运行两年来,科室累计门诊患者3500多人次、收治患者714人,发挥了实实在在的作用。“大医院和社区的上下转诊梗阻打通了。” 王庆来说,依托整合型医疗联合体,优质医疗下沉进而带动服务连续性的提升。比如前不久,一运动障碍病人邹先生,在市中医院康复治疗数月后,转到了联合病房进行持续的康复治疗,治疗方案持续但费用更低,邹先生及家人表示很满意。在社区医院,检查设备相对不足,市中医院开启设备共享,水心社区医院开单缴费后直接来医院检查治疗,也极大方便了患者。

  来源:温州日报

  原标题:我市改善群众就医体验“二十五条”落地一月余

  看病越来越周到是什么样的体验?

  记者 李尖 孙余丹

本文转自:温州新闻网 66wz.com

新闻中心 编辑:鲍苗苗责任编辑:叶双莲监制:阮周琳
疫情防控一刻不得松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