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一条科创公式催生十个“国家奖”

一条科创公式催生十个“国家奖”

温州网 2023-11-01 09:56:27

  温州网讯 随着国家智慧教育示范区创建,温州教育智治应用场景变成新常态,温州高中生的创造力究竟有多少“含科量”?让学生成为科创主角可行性有多高?针对以上疑惑,近日记者走进温州市第二十二中学(以下简称第二十二中)进行探访,这是芬兰LUMA中心公布的全球项目式学习国际StarT奖名单中温州市唯一入选的高中学校。

  校内创客是一种怎样体验?

  “呜”的一声,无人机腾空而起,在空中稳稳停了几秒后,悠悠地朝一根杆子飞去。控制这架无人机的,是五六个高中男生。他们给这架无人机编好程序,希望它可以绕过杆子飞回原处。可惜,无人机撞在了杆子上,任务失败。经过再次调试,无人机又一次升空。这次无人机顺利完成任务,男生们不约而同发出“yes”的欢呼声。

  这一幕,发生在第二十二中的启航科创中心。

  启航科创中心总占地面积约1100平方米,主体部分为“一坊一室一廊”,分别是创客坊、AI实验室、创意长廊,另外还有金工坊、木工坊、智电间。逗弄会跳舞唱歌的机器狗,让无人机跟着校歌翩翩起舞,和机器人对弈象棋……这些场景都是这里的日常。

  创客坊里3D打印机、激光雕刻机、榔头、锉刀、切割机等工具可以随时使用,学生可以电脑编程、搭建模型、打磨样品……在AI实验室,可学习人工智能、接触无人机、智能机器人。创意长廊,学生随时可以来和机器人下一盘棋、模拟一次飞行、了解传感器的原理。

  记者探访当日,该校高一学生高奕博正在电脑上模拟驾驶飞机。他操控着操作杆,一边紧盯屏幕观察“空中”的“路况”,他要将飞机降落到指定跑道。“这个系统就是全真模拟飞机的驾驶感,所有的地图都是真实的,相当于开一架真飞机。我从小就有一个飞行梦,学校居然有这些设备,最重要的是,还有老师随时可以请教,实在太棒了。”

  让学生做科创真的可行吗?

  在该校校长金长林眼里,科创不是搞噱头而是要实打实抓的项目:“从2019年的启航创客坊,到2021年的启航AI实验室,再到如今的启航创意长廊,每两年就打造出一个科创空间,学校一直在为学生打造拓展科创空间,引导学生用科学思维剖析解决问题。”

  让学生成为科创主角的可行性有多高?第二十二中的答案是:硬核的教师队伍“引路”,三级课程体系“带路”,给出“明确指令”就可以让学生大胆“启航”。所谓明确指令,即给出学生清晰且具备可操作性的科创思路。这个思路,在第二十二中被编成了一条“科创公式”,展示在科创中心。

  公式的核心很简单,创作不追求“高大上”,尽量接学生的“地气”,解决生活和学习中的实际问题。为了便于学生创作,老师们还总结出一条“科创公式”:运用“同理心”去观察发现-找出关键问题-方案设计-原型创作-原型测试-展示与评价。

  除了提供“公式”,该校配有专门的创客教师团队,其中不乏硕士研究生,也不乏宝藏级师资。今年9月份,该校朱凌侠老师凭“机械传动结构的设计与制作项目学习案例”,获得第37届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科技教育创新成果竞赛一等奖。另一方面,学校科技课程通过“硬规定”进行落实,目前已形成通识型、创客型、竞赛型三级课程体系。

  校园创客的“含科量”有多高?

  那么,这场围绕科创展开的教研设计,到底产生了多少“含科量”?

  记者在该校科创中心展示的学生创造成果清单里发现:军棋裁判系统、简易桌脚辅助器桌高调节器、可拆卸挂带文件夹、自动虚线笔、自修室噪音物联网管理器、基于物联网的教师点名器、智能粉笔筛检装置、智能物联网雨伞烘干机、温州民俗文化创意灯、人工智能全自动食堂防疫餐桌……长长的作品列表,从校园生活到日常起居再到温州文化,都纳入学生“头脑风暴”里,并变为了“产品”。

  “上届有个毕业生曾获全国青少年电子信息智能创新大赛一等奖。现在这位学生在浙工大参与虚拟机器人项目。”金长林介绍道,“2017年以来学生创客团队做的‘智能物联网雨伞烘干机’‘全自动人工智能学校食堂防疫餐桌’‘无人机图形化编程’等10个项目获得国家级科创相关奖项,此外省级奖项40余项,获奖学生累计近100人。在芬兰LUMA中心公布的全球项目式学习国际StarT奖名单中,第二十二中成为温州市入选的唯一高中学校。2022年‘启航科创中心’因应用突出,被列入浙江省新型教学空间典型范例培育名单。”

  启航创意长廊里的一块展板介绍了目前国内传感器技术相关专业的顶尖高校,第二十二中用意很简单:给学生具体的方向,让他们树立目标,让他们的兴趣成为学习的内驱力。

  来源:温州都市报

  原标题:温州唯一一所高中入围项目式学习国际StarT奖名单

  一条科创公式催生十个“国家奖”

  记者 姜瑾瑾

  通讯员 刘吉利/供图

本文转自:温州新闻网 66wz.com

新闻中心 编辑:鲍苗苗责任编辑:叶双莲监制:阮周琳
疫情防控一刻不得松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