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船出水,跨越时空重现海丝故事
长沙窑铜官陶瓷烧制技艺省级代表性传承人刘志广
采用1:1比例还原的“黑石号”沉船
长沙铜官窑博物馆藏品
温州网讯 1998年,一艘古老沉船“黑石号”在印尼勿里洞岛海域被打捞出水,打捞出水的67000多件瓷器中,长沙窑瓷器多达56000多件,让世界的目光瞬间聚焦长沙窑。
在此之前,温州龙湾状元街道曾出土一件唐代长沙窑褐彩模印贴花青瓷执壶。
56000件文物和一件文物,两桩事件之间,是不是蕴含了温州与长沙的千年“海丝情缘”?
此次“千年商港 扬帆万里”海上丝绸之路大型融媒寻访活动,我们来到了状元街道这件唐代执壶的“出生地”——长沙铜官镇,探寻唐代长沙窑瓷器畅销海内外的秘密,解读背后承载的两地贸易交流历史。
长沙窑“主动找市场”
远销20多个国家和地区
长沙窑,又称长沙铜官窑,古窑址位于湖南长沙铜官镇。沿着湘江,我们来到了铜官镇。1000多年前的唐代,铜官镇窑火不息,一件件经过淬炼的瓷器出炉,打包“乘坐”商船出发远行,顺湘江,进洞庭湖,下长江,一路扬帆“漂流”至东南沿海一带,沿海岸线南下,见证海上丝绸之路的商贸盛景。
长沙铜官窑博物馆的一楼大厅,正在展出《海上丝绸之路的保护与研究》图片展,汇集了“海上丝绸之路保护和联合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城市联盟”的联盟城市介绍。抬头环顾,大厅正前方是一面满是瓷片镶嵌的墙,写着“诗意的彩瓷”,恰如其分地道出了长沙窑的彩色与浪漫。大厅的右边是一幅世界地图,标注了长沙窑瓷器的外销路线,再现“海上陶瓷之路”。
“该地依山临江,盛产瓷土,因长沙窑闻名世界。安史之乱后,北方窑工大量南迁,带来了先进的制瓷工艺。北方窑工和当地匠人在岳州窑基础上融合北方制瓷工艺,创造了中国陶瓷史上最早的釉下多彩瓷。长沙窑的兴起,形成‘南青北白长沙彩’三分天下的格局,开启了彩瓷时代……”随着解说,一幅动态画卷徐徐展开,仿佛进入了热火朝天的长沙窑烧制场景。
长沙铜官窑博物馆馆长瞿伟与长沙窑打了20多年的交道,言语间流露着自豪:“长沙窑承载着巍巍大唐的风韵,融合了多元文化的精华,包容创新,体现了大唐文化的开放与包容,浪漫唐人的生活情趣。”
据介绍,铜官窑博物馆共收藏2254件长沙窑瓷器,涵盖各种器物样式,全方位展现长沙窑的灿烂多姿。仔细欣赏,我们发现长沙窑瓷器有碗、执壶、罐、水盂等器型,装饰更是十分丰富,装饰技法有模印贴花、釉下彩绘,常装饰飞禽走兽、花鸟、诗文等图案。最具特色的是,长沙窑瓷器还有胡人形象、阿拉伯文等异域特色纹饰。
“长沙窑的特点是外销窑,根据不同群体的需求生产烧制不同的器物,按我们现在的话说就是很市场化。长沙窑作为产品,决定了它要‘主动寻找市场’。比如长沙窑为了适应外销需求,大胆烧造出具有强烈异域风格的瓷器。这从长沙窑瓷器多元化的风格上就可以看出。”瞿伟说,而且长沙窑瓷上有很多“伍文”的价格题记,说明长沙窑物美价廉。
9世纪20年代,长沙窑的发展达到鼎盛,一跃成为世界的制瓷工厂。据各地考古发现,长沙窑瓷器漂洋过海,远销29个国家和地区。
“黑石号”沉船出水
穿越时空重现“海丝”路线
在铜官窑博物馆,我们也有幸见到了“黑石号”上装载的瓷器。它们静静地躺在家乡的展柜里,精美且神秘,却是“此处无声胜有声”,诉说着1000多年前东西方丰富的贸易往来。
扬州是唐代长沙窑瓷器最大的集散地,同时在“黑石号”上又发现了扬州出产的江心镜,也有广州出产的大罐,专家推测“黑石号”应该是从扬州港出航,途经广州港,驶往阿拉伯地区,目的地应当是阿拔斯王朝的西拉夫港(今属伊朗),由该港口再转运到巴格达等重要城市。
瞿伟介绍,长沙铜官窑紧靠湘江,水路交通便利,生产的瓷器外销有两条主要路线,经湘江,入洞庭,到长江入海,随洋流经宁波、温州等地,然后一路往北至东亚的朝鲜半岛、日本等地,另一路南下泉州、广州等港口,运往东南亚、非洲等地区。
早在1980年,温州龙湾区状元街道一村的唐代墓葬出土了一件唐代长沙窑褐彩模印贴花青瓷执壶。这件执壶通高18厘米、口径7厘米、底径12厘米。从器形来看,该执壶具有唐代瓷器丰满圆润的典型时代特征,肩腹部装饰大块褐彩斑和采用长沙窑常见的模印贴花技法装饰胡人和宝塔纹。温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伍显军介绍,与这件长沙窑执壶同时出土的,还有四件较大的唐代瓯窑青瓷器物,说明墓主生前有一定的经济基础,他非常珍视这件来自千里之外的长沙窑瓷器。至于它如何来到温州,或许是墓主生前经商,或许是购自市场。
温州港口天然条件优越,造船业发达。在唐代,温州是全国主要造船基地之一,是全国沿海贸易港口之一。多年来,龙湾、平阳、永嘉各发现1件长沙窑褐彩青瓷执壶,苍南发现1件长沙窑褐绿彩青瓷执壶。此外,鹿城区还发现少量长沙窑瓷片。长沙与温州相隔千里,温州发现这样多的长沙窑瓷器,除了说明长沙窑产品质量较好,大量外销外,还说明温州是重要的“海上丝绸之路”沿海港口。
瓷器上书写诗文
一字一句记录航行情思
漫步铜官老街,每家每户陈列着精美的长沙窑器皿,琳琅满目。一批长沙窑烧制技艺工匠汇聚于此,从事陶瓷创作,再现昔日风华。在瞿伟馆长的带领下,我们见到了长沙窑铜官陶瓷烧制技艺省级代表性传承人刘志广。
刘志广出生铜官窑陶瓷世家,是第六代传承人,从事铜官窑艺术陶瓷生产与技术研究多年。在刘志广的工作室里,一排仿制的诗文器引起了我们的注意。诗文器是长沙窑的“爆款”,将诗歌、警句彩绘在瓷器上,在瓷器上书写诗文题记更是中国陶瓷史上的首创之举。其中一首爱情诗广为流传:“君生我未生,我生君以(已)老。君恨我生迟,我恨君生早。”
刘志广一直在寻找和复原长沙窑上的诗句,他找到9件诗文器,将其诗文串起,向我们讲述了一段海上丝绸之路“漂流”的故事。“一别行千里,来时未有期。月中三千日,无夜不相思。时人随着商船来到千里之外的扬州,来的时候没有期限,时刻思念家乡和亲人。”刘志广解读道,瓷器上的每一首诗文都记载着时人的航行情思。“海岛浮还没,山云断更连。棹穿波上月,舡压水中天。”这首诗则描绘了船在大海里航行的场景。
跨越时空的长沙窑,述说着温州长沙两地的“海丝故事”,但我们相信,寻迹印记又不止于这段历史,在新的追寻中,将注入新的活力,再续跨越千年的“海丝”情缘。
来源:温州晚报
原标题:唐代长沙窑执壶千年后在温州出土
沉船出水,跨越时空重现海丝故事
记者:周蓓蓓/文 刘娜筱 曹隆一/摄
本文转自:温州新闻网 66wz.com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
-
“三体”青科会这样赋能创新温州
社会11-10
-
从9.4万到3.6万,温州人怎么就不爱结婚了?
社会11-10
-
遛狗拴狗绳、随手清粪便……“铲屎官”们做到了吗?
社会11-10
-
永嘉医派主题馆开馆 致力于打响“永嘉医派”地域品牌
社会11-10
-
助力温企抢抓广交会订单 温州水产休闲食品首次出口澳门
社会11-10
-
价廉蟹肥的黄金期来了 温州人超爱梭子蟹跌出“白菜价”
社会11-10
-
暖心!乐清这家店说出“暗号”免费吃面
社会11-10
-
平阳打开垃圾分类大格局 实现低碳生活绿色梦
社会11-10
-
“凤凰”飞入平阳 古城如何聚“光”而行?
社会11-10
-
中屿等到你
图说温州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