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智能谷,从蓝图到催生新质生产力有多远?
温州网讯 新一轮的城市竞争,越来越多地体现在高科技产业的竞争上。由此,科技创新已成为城市高质量发展和弯道超车的基础和支撑。“强城行动”浓墨重彩描绘产业创新的三年蓝图——新质生产力加快培育,“一港五谷”引领创新发展。
作为“一港五谷”的重要创新平台之一,中国(温州)智能谷跑出加速度,位于七都科技岛的智能谷孵化器紧锣密鼓地建设,另一边位于南郊的智能谷产业园已初具规模。日前,“强城行动”进行时——青年观察团活动走进智能谷,从人工智能的蓝海中,触摸温州新一轮高质量发展的脉动。
现场观察
“一器两园”厚植创新沃土
驱车进入七都岛,沿着中国(温州)智能谷的路牌,观察团一行一眼就看到了一个弧形玻璃球建筑,这是智能谷的展示厅。兼具现代与科技的美感,犹如一颗智慧之“芯”镶嵌在岛的中间。
浙江索思科技有限公司副总周昌智欣然应邀本期观察。索思科技作为温州本土深耕大数据、人工智能及物联网技术应用创新的高新技术企业,周昌智将此次观察活动视为一次有益的探营。
“中国智能谷的打造,一方面是基于产业升级的需要,尤其是传统制造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的需求;另一方面也是城市高质量发展的需要,打造高能级产业平台集聚创新资源。”鹿城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党工委委员单海峰的讲述,为观察员展开了一幅人工智能产业“4+3+N”产业体系的蓝图:着力构建智能机器人、智能安防、智能医疗、智能可穿戴四大核心产业,智能传感器、智能软件、基础数据服务三大支撑产业,推进N 个应用融合发展。
1月25日,强城行动,受邀的市民与记者一起参观中国智能谷孵化器项目
在展示厅的对面,代表着未来的“花园式”办公楼已经落成。一家3D打印数智工厂企业率先入驻,据企业相关负责人说,企业初创时将研发总部设在温州下属的县(市、区),加工厂放在了珠三角。如今温州打造人工智能产业高地的决心和魄力、有力的扶持政策和产业集聚的吸引力,促使他们将总部搬到了七都智能谷,加工厂也迁回了温州。
筑巢引“凤”来,如果说七都的智能谷孵化器建设还尚需时日,位于南郊的智能谷产业园(一期)则已颇具成效。作为产业园重点项目服务平台——中关村信息谷·温州创新中心、中关村科技成果转化中试服务平台吸引着观察员们的目光。陈十一院士十沣科技城市智慧能源制造基地项目就落在该产业园。中关村信息谷负责人王林告诉观察员,一张“院士牌”撬动的高端创新资源是无限的,以十沣科技为例,落户温州不久就产生了“磁场”效应,为温州引来了元储智慧能源企业。如今,产业园(二期)也正在加速拆改,为未来发展腾出更大空间。
距离中关村信息谷不远处,是中关村中试实验室。该实验室的落成,极大缩短了电子信息、智能制造等领域的技术成果从研发到产业化的周期,打通了科技成果转化的全链条。这家中试实验室也让周昌智感到很惊喜,他计划着索思科技与实验室的更多合作。
观察访谈
人工智能的关键在于技术落地应用
一路走来,观察员们一路提问:企业落户,有哪些扶持政策?如何考核?企业招人有问题吗?问题看似细小,却恰恰是企业最关心的。
东北人王昊去年来到温州,出任十沣科技技术总监。他说,如今团队里技术人员清一色都是外来引进,本地招引的人以行政岗居多。
从企业侧来说,存在一定的招人难问题。但随着温州人才政策的不断迭代升级,持续释放吸引力,蓬勃而生的科创企业,将成为温州引才聚才的一重要阵地。
观察员之一、温州理工大学人工智能学院副院长王贤明,更加关注人工智能技术的落地应用,尤其是与本地产业的融合应用。走访中,有企业反映目前本地应用市场需要进一步拓展的问题。对此,王贤明说,温州有着较好的产业基础,各县(市、区)都有各自的特色产业或行业,例如乐清电气、瑞安汽摩配、永嘉泵阀、鹿城鞋服、苍南箱包等。智能化和信息化对各个行业都已深度渗透,这为人工智能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应用土壤。人工智能也只有依托具体的行业或场景才能找到自己的特色,形成长久的生命力。
对于中国智能谷的下一步发展,王贤明建议,本轮人工智能技术突飞猛进,小到日常生活、大到工业制造,人工智能都有无限应用潜力。未来关键在于如何将人工智能技术落地做实,开拓更多的应用领域,转化为真实的生产力。另外要避免同质,目前市面可见的人工智能应用类型虽然较多,但是普遍较为同质化。如何充分结合温州本地产业特色,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加持,实现做特做强,即人无我有,人有我优,将成为成败的关键。
围绕打造温州特色人工智能产业,周昌智也有着自己的想法。他认为,温州是沿海城市,在海洋经济、海洋牧场、海洋能源方面,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对海洋电子信息智能装备的需求量巨大。他建议,借着智能谷的东风,趁“势”而上,引进海洋电子信息智能装备产业方面如固态雷达、毫米波雷达、分布式光纤传感器、光电设备等,同步出台相应扶持政策,培育与在温州本土结合度高、具备发展前景的产业。
观察手记
从“双链”融合看新质生产力
中国(温州)智能谷“一器两园”分别落户在七都和南郊,从区位条件来看,无疑是城市的核心。把核心的地块拿出来,用于打造科创平台,把最好的风景留给科研人员,这是观察活动给我印象最深的一件事。从中可以感受到,温州“强城行动”,目标指向的是高质量发展。
走访中,从政府部门到企业、专家学者,大家口中的一个高频词是新质生产力。从打造“一港五谷”科创大平台到谋篇布局未来产业,温州牢牢把握新质生产力的关键:即以科技创新为主导的生产力,通过将创新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推动城市提能升级。
正如观察员们所谈到的,蓝图很美好,关键看能不能落地应用,能不能与本土产业相融合,从而转化为现实生产力。这就需要做好“双链”融合的文章,一方面通过科技创新解决产业转型升级的“卡脖子”问题,推动产业链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可控,加快传统优势产业转型升级;另一方面,通过“源头创新”为产业链进行补链、强链,让创新围绕产业的全过程开展。同时,还需要环境的保障,比如政策的引导、创新氛围的营造、消除科技成果转化的障碍等。
“敢为天下先”的温州,先行是最鲜明的底色。奋进在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温州,向“新”而行,也必将向“新”而兴。
来源:温度新闻
原标题:中国智能谷,从蓝图到催生新质生产力有多远?
记者 孙余丹
摄影 郑鹏
本文转自:温州新闻网 66wz.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