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之美,如何山水相依?
温州网讯 温州正式进入“两会”时间,“强城行动”成为了热议的话题。如何强城,如何有效提升城市品质,更加终极的是,温州如何向着人们心中的理想城区前进?
曾经,密密麻麻的筒子楼,蜘蛛网一样的电线,是人们对于城市的印象。再后来,高楼如峰,一次次刷新城市的天际线,一座座超高层地标建筑,成了城市标配。
但是,城市绝非孤立冰冷的建筑。在历经沿江、拥江的演进后,在“强城行动”的引领下,温州正迈向“打造现代化拥江滨海花园城市”的目标,城市发展框架正在拉开。
《关于实施“强城行动” 打造全省高质量发展第三极的意见》提出:“ 强城、兴村、融合”一体推进,现代化美丽城区、美丽城镇、美丽乡村有机贯通建设体系加快构建,打造“依山傍水、显山露水”的山水公园城市。
远在千年以前,温州的山水就陶醉了一位迢迢而至的诗人——谢灵运,至此,人们来到温州寻找诗和远方,温州也成了中国山水诗的发祥地。
如今,温州山水不但在城区外,也在城区内。鹿城古称“九斗城”,便因九山环绕,可见在高楼大厦中找到山水不难。一个个城市公园、社区公园、口袋公园,一个廊道相连、布局均衡、全龄友好的全域公园体系正在成型。根据“意见”,温州计划在2026年实现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5平方米。
在城区外,山水亦不再遥远。新时代的乡村不再是落后于时代的象征,而是都市人的舒适区,在文成百丈漈拍古装大片,在永嘉楠溪江露营放风,在瓯海泽雅的深山喝上一杯咖啡,这样的玩法谢灵运一定没经历过,在社交平台上正在发生“裂变式”的传播。
再回到本题:城市之美,如何山水相依?
城市与山水本是共生,这一理念应当贯彻于城市规划的每一个环节。正如“城乡一体、多规合一”,不仅是土地的改造,更是一场社会的转型。
城市中的河流和湖泊是山水之美的明珠,应该得到特殊关注和保护。既要切实防止水体污染,维护沿岸的生态系统,也要丰富环湖、环河的休闲步道、公园,让市民们得以拥抱山水之美。
文化艺术是山水之美的凝练,它们不应该被束缚于画廊与舞台,而应该贯穿于城市的每一个角落,城市雕塑、城市家具、绿化景观等等,让城市本身成为艺术的展览馆。
让城市成为一个鲜活的社区,人们在这里交流、学习、创造,让城市不再是孤立的建筑堆叠,而是一个有着灵魂的生活场所,人们得以享受丰富的文化、社交活动。
让可持续出行方式成为日常。要鼓励市民们使用公共交通、自行车和步行等环保出行方式,不仅减轻交通拥堵,还可减少空气污染,保护山水之美。
去年12月,温州成为第十五届中国国际园林博览会的承办城市,以一园带动全域,一座山水公园城市正在向我们招手。
来源:温度新闻
原标题:城市之美,如何山水相依?
记者 潘圆
本文转自:温州新闻网 66wz.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