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代表委员说“强城” 全省第三极温州如何“城”势而上

代表委员说“强城” 全省第三极温州如何“城”势而上

潮新闻 2024-01-29 08:57:36

8730.6亿元,同比增长6.9%,当温州交出2023年成绩单的时候,离万亿GDP城市又近了一步。

跻身全国城市30强的温州,在冲刺万亿级GDP、千万级人口的关键时刻,发出了“强城行动”的集结号。

这是温州在向坐稳全省“第三把交椅”发出的最新冲刺。打造全省高质量发展第三极,温州如何奏响强城之音?又有哪些短板要补?在2024温州两会召开之际,我们邀请代表委员说“强城”。

“第三把交椅”,温州如何把定位变地位?

在采访之前,记者给当下流行的AI大模型提了一个问题:谁是浙江第三城?并做一下简要分析。

它给出了这样的答案——

温州市具有厚实的经济基础、多元化的产业结构、庞大的常住人口规模,使其成为浙江第三城。

温州城市图

当然,全省第三极不能仅凭一次与人工智能的对话。

“支持温州提升全省第三极功能”——当省第十五次党代会报告中明确对温州的城市定位要求时,就意味着“第三把交椅”的城市地位。

影响城市排名的因素包括政治地位、经济实力、城市规模、区域辐射力等众多指标。拿什么来巩固全省第三极?

在浙江省内,经济实力上,往前看,上演“双城记”的杭甬已将温州拉开距离,往后看,省内GDP排名第四的绍兴离温州仅一步之遥;从区位来看,温州与上海、杭州的时空距离甚至远于衢州、丽水。从国内其他发达省份来看,江苏第三城无锡,2022年GDP已超过1.48万亿元;广东老三佛山,2022年GDP已超过1.27万亿元。

面对“标兵”渐远、“追兵”渐近的局面,温州要想稳住“第三把交椅”,必须有真招实招。

此时,温州提出“强城行动”,既是对现实与当下的深情回应,也事关长远和未来发展。做大做强温州的城市影响力,此其时也。

温州市人大代表、温州开放大学副教授谢瑞霞认为,当下温州,肩负提升全省第三极功能的使命,对空间优化、环境提升、功能完善、产业发展的需求更为迫切,全面提升城市实力、城市活力、城市潜力、城市魅力,让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时不我待。

“打造全省高质量发展第三极,温州铆足劲,全方位行动,提出了包括强聚合、强经济、强循环、强品质、强功能、强文化六大方面的行动。目标明确,路径清晰,值得期待。作为海外侨胞,我们也非常关注家乡的发展变化。”温州市人大代表、法国法华工商联合会名誉会长林光武说,把全省第三极的“定位”变“地位”是全体温州人的使命,海外侨胞也将积极参与。

做大“蛋糕”,冲向万亿俱乐部

“对温州来说,首要任务是做大蛋糕。具体目标就是经济总量向万亿级俱乐部迈进,这是温州在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背景下应有的担当,也是它提升全省第三极功能的前提条件。”浙江省社会科学院院长查志强在接受潮新闻记者采访时曾这样表示。

这个说法也与温州当下的行动不谋而合。温州在“强城”行动号角吹响之时,就发出了这样的清晰目标:到“十四五”末,实现万亿级地区生产总值、千万级常住人口,打造“双万”城市。

冲向万亿,靠什么?产业、项目必不可少。

温州市政协常委、温州市投资促进局副局长项晓说,产业发展非常重要,眼下,温州重点聚焦“5+5+N”产业集群打造,提升产业基础能力和新产业竞争力,加快新能源、新材料、智能装备等五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打造,特别是新能源产业,引进了许多头部企业、链主型产业企业,为经济发展注入了新活力。

的确,锚定打造全国新能源产能中心和应用示范城市目标,近两年温州全市市级集中签约新能源产业项目计划总投资超4200亿元。依托山、水、海等独特优势,新能源产业正成为全省第三极的“新增长极”。

下一步,项晓建议,要兴起招大引强新的热潮,进一步补链、强链、延链;加强项目的统筹和服务,采取一项目一专班服务机制,让企业安心顺心舒心地创新创业;坚持项目为王,以产促城,迭代“一把手”招商模式,拓宽全球大招商的渠道。

温州是一座经常创造奇迹的城市,随着新产业的扎实推进,相信定能给全省第三极增加更重的份量。

“城”势而上,让城市更有吸引力

城市发展需要强的龙头带动,打造全省高质量发展第三极,温州这方面的困难并不小。

全省第二的全市常住人口数量、全省第九的市区面积,中心城区首位度并不高,温州市辖区面积仅是杭州的三分之一、宁波的二分之一,乐清、瓯海、龙湾、瑞安几大板块之间结构相对松散,没有形成紧凑型、整体型的发展格局。

“散装”的城区如何做大做强?温州市人大代表、温州开放大学副教授谢瑞霞认为,做大中心城区首先要以新一轮国土空间规划编制为引领,构建“一核三辅”空间结构,高水平建设中心城区核心区和乐清辅城、瑞安辅城、洞头辅城,使温州跨入“东海时代”;其次要加快建成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比如提速推进东部交通枢纽、温福高铁、温武吉铁路等前期,构建外快内畅、互联互通的温州现代综合交通体系,加快打造“畅行温州”。

谢瑞霞还提出,目前温州与省内城市相比,突出的短板是缺少高水平大学、高等教育资源分布不均。温州现有6所本科院校和5所专科院校,与杭州和宁波相比,在高校数量、高校层次上处于明显弱势。未来城市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当前,温州正谋划新兴产业和传统产业转型升级,这都对创新能力和高端人才提出了更高要求,也关乎温州能否真正坐稳全省第三极。对温州而言,加快补上高等教育短板迫在眉睫。

打造全省高质量发展第三极不仅要做大空间、吸引人才,也要提升区域辐射能力、提升城市吸引力。

项晓建议,提高城市影响力,要加快区域协同发展,与周边城市形成互动,打造区域经济新增长极;加强交通网络建设,提升公共服务能力,加快产业升级,鼓励和支持高新企业、现代服务业和文化产业发展。

加强全省第三极,温州对内可以带动周边丽水、衢州等地,同时与宁波、台州联动发展沿海经济;对外则是长三角与福建、广东沿海区域联系的桥头堡,有助于打通整条沿海经济带。

温州要成为区域大城市,需要通过优化产业结构、改善城市环境、提供高品质公共服务、拓展教育资源、加强文化建设等措施来增加城市的吸引力。同时,还要注重社会保障和社会治理,提供安全保障和良好的社会环境。这样才能吸引更多人口来温州工作、生活和投资,推动温州成为区域大城市的目标顺利实现。

吸引人才方面,林光武认为,要推动温州与海外侨胞的交流与合作,助力海外华侨、华人和港澳同胞在温州进行投资,吸引更多华人华侨、留学生来温州创新创业,为全省第三极注入活力。

来源:潮新闻

原标题:代表委员说“强城” 全省第三极温州如何“城”势而上

记者 应忠彭 制图 陈姝彤

本文转自:温州新闻网 66wz.com

新闻中心 编辑:诸葛之伊责任编辑:叶双莲监制:阮周琳
疫情防控一刻不得松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