阔别四年的重逢
这是一场阔别四年后的重逢。
伴随许多人成长记忆的瞿溪会市,在众人的翘首期盼中,今天重新拉开大幕。
大街小巷里,家家户户大摆宴席,喜邀亲朋好友;商铺摊位前,叫卖声、欢笑声,热闹不已。历史厚重感与现代时尚感在欢声笑语中交融传递……这项满载乡愁的集市传统,沿袭了200多年,而追根其源头背景,则已有1000多年的悠久历史。
这样一场隆重“归来”,不仅是民间传统文化的守望与回归,也是文化融于生活的深度思考。
它引发我们思考,千百年来,这场集,走过怎样神秘的发展历程?未来的路,该如何去焕发新的集聚活力与风采?
一
古书记载:“於昌平亭下立会市。”“通会市,作邸阁。”汉、三国时就有了会市。
“正月过年,二月赶会,三月种田”,赶会定于春暖花开、万物萌生的二月初一,并非随意,这个由来要回到1235年前的唐朝,一个叫李适的皇帝将这天设立为“中和节”,“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蕴意天地已经各安其位,人们要做万物荫芽生长发育的事了。
这天也是官方法定休息日,“内外官司休假一日”。在民间,这一天亲朋好友互相请客吃饭,赠种子和刀尺,相互鼓励耕作。旧对联、挂笺和福字都一一进行掸新,焕然一新迎接耕种。
当时的温州,刺史路应率领民众在乐成等地疏浚河道,修筑堤堰,围垦农田,“二邑由是得腴田,除水害”,张又新、韦庸也在发展农耕,整治河道。
中和节后来被春社所代替。瞿溪会市中祭祀、劝农和宴乐等传统方式,都与中和节一脉相承。今年以“年味瞿溪 福会唐潮”作会市主题,也是为纪念它的最初来源。
明嘉靖年间,温州知府蒋建和吴氏祖先合建了颜鲁公庙,瞿溪街、庙前殿后形成了农副产品交易,有人将此作为“二月初一”庙会的开始。
二百多年前,住在四周山上的山民下山到瞿溪,赶在二月初一之前用竹纸农作工具,便于春季耕种。后来,演变成为繁华、热闹的集市。即原在后屿街,后来移到瞿溪街。
集市一开,竹、木农具琳琅满目,后来水产品、副食品,钢铁器、陶瓷等也来抢滩。永嘉、乐清、瑞安、平阳、苍南、青田等各地人们纷至沓来,络绎不绝。每个集市日的晚上,欢声笑语,“碧玉簪”“宝莲灯”等传统戏曲剧目轮番上台,还有歌舞团、魔术团等表演类节目,喧闹从白天延续到夜晚,形成一方特色。
二
沿着民间传统文化这根时间轴一脉相承,却又随着社会时代发展而不断创新。
这是众多市集的演变历程,瞿溪会市也不例外。
2018年,传统商贸在内容、形式、布局和空间上作了突破,迈出了适应经济社会发展新需求的第一步。那一年,64万多人次客流总量创下了历史新高。
2019年,会市首次有了专属吉祥物代表农耕文化,象征瞿溪人民勤恳、坚韧、忠厚的精神的“福牛棒棒”,以及竖起“点赞”大拇指和威武雄壮牛头的LOGO,首次亮相创意Smart后备箱、有范手工创意集市、“瞿溪大会市”汽车集市等新元素,使传统与现代有机融合。
而这次的“阔别四年后再重逢”,意味着什么?
四年里,有因新冠疫情暂停集市等客观因素;四年里,也有重整旗鼓、焕然转身的主观谋划。
四年里,酝酿了一场头脑风暴:如何紧扣时代,在功能上推陈出新,打造一场与时俱进、与时代相联的“新烟火主义”集市,将其作为生活和社交空间,起到向外展示窗口作用?
四年后,终于如期相逢。“年味瞿溪 福会唐潮”这一主题将新面纱稍稍掀起。从中,大伙儿可以追忆起源背景、追赶时下潮流体验。
这场重新装扮后的古老会市将设置“吃福酒、赏福画、点福灯、看福戏和玩福趣”五福会市。
具体而言,是以河头街、延川路等老街一带核心区的传统会市为原点,实行交通干道加步行商业街的交通模式,改造回字形围合式的摊位,在“外围”一一展开黄牛宴、龙桌宴、琦君家宴八盘五等餐饮,复古唐潮果铺、蒸松糕等民间小吃的美食,马戏团嘉年华、吉祥物棒棒集五福,打酒打酱油体验,年俗画卷、印象瞿溪图片展,拍唐风全家福,还有点福灯、挂福牌,着古装逛会等综合文化体验、演出秀场等。
传统和现代,在这里巧妙相融。集市现场涉及服饰、食品和日用品等各类商铺购物,以及上殿桥、万年寺、肇山等路线的周边游。并且,还有“瞿艺秀”快闪、投壶等新潮体验活动等业态、元素相互穿插,主动拥抱游客对于公共空间和社区场景需求的多样性变化,以市井文化与生活美学跨界融合、时尚元素和社交需求巧妙结合,全力打造集衣食住行一体的新型复合模式“微度假”。
三
集市文化广为流传,各地百花齐放,如何办成一方文化,形成一地品牌,穿梭于历史长河而经久不衰,这是近四年里瞿溪会市所作的“闭门修炼”,也是各地集市活动都需要认真作答的思考题——
如何发挥地理产业优势?
瞿溪有着地理位置的天然优势:纸山门户、真皮古镇,三溪主溪流、塘河发源地,东邻温州城区,南通瑞安、平阳,北达永嘉、青田,是物流中心和交通重镇。
明初年温州府在瞿溪老街设立了造纸局。屏纸等重要产业商贸兴旺,带动了各行各业的发展,逐渐形成会市。后有人将会市的形成归咎于“纸”。后续,还要继续深思,怎样挖掘好这个“聚宝盆”。
如何承载地方乡愁文化?
瞿溪老街遗存犹在,如建于清朝后期纸行商宅的毛氏林宅、林南宅,清末民初富商的潘宅庄园、杨家祖屋等,民国时期的纸行、油行、中药铺等,街区格局迄今沿用明清的旧貌,街(坊)、巷、弄、院的体系保留完整。
如今,老街经过保留打造后,定位为传统民俗文化街,里有鼓词等传统文艺场,百鸟灯、瓯塑等传统非遗,九层糕等传统小吃,嬉嬉、吃吃、眙眙戏,舞起最炫民俗风,让人看到了古街的轩辕春秋。
如何托举厚重文化底气?
这里有哪些文化底气?有1000多年前谢灵运到瞿溪写下的传世山水名篇《过瞿溪石室饭僧》,历史上最早留下“瞿溪”地名;有颜真卿、颜真杲哥俩祭祠,在会市期间,当地人还要让他俩“相见”;有建在三溪中学的琦君文学馆,是著名作家、散文家琦君的故居,她在此度过12年的童年生活……
近十几年来,会市不断实现非遗传统文化与都市民俗文化交融,文化传承和守望技艺的效能,显出“本土”烙印和原生之美。推大川片森林游步道、瞿溪老街等旅游线路,为游客打包送上文化、山水和旅游的三张单,实现人气、文气、商气集聚。
赶集,是平淡岁月中无意识的守望,是让平凡生活变得有滋味的小小期盼。每一次赶集,都有不同的感触,堆成了乡愁。
静静等待了四年,它会用怎样的独特打开方式来再次“出圈”?我们一起去逛集,一探究竟。
来源:温州宣传
原标题:阔别四年的重逢
本文转自:温州新闻网 66wz.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