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因本科就读于独立学院参加人才招引被拒之门外 “第一学历”的坎是否终究跨不过去?

因本科就读于独立学院参加人才招引被拒之门外 “第一学历”的坎是否终究跨不过去?

温州网 2024-05-09 08:55:00

温州网讯  “第一学历是独立学院本科,是不是我这辈子也跨不过去?”近日,温州一高校应届硕士毕业生小奇(化名)向记者诉说起自己碰到的一件委屈事:在今年报名温州市事业单位和领军企业招引优秀硕博人才时,因本科阶段为独立学院而被拒。他之后查询了各地的人才招引政策,发现国内多地也有这样的规定。他感到很不解:难道就是高考一考定终身吗?即便他以后再努力,哪怕读到博士,是不是也因为所谓的“第一学历”不能参加人才选拔?

高考超本科线48分

“不想去外地读大学,就选择了省内的独立学院”

记者见到小奇时,他刚参加完一场招录体检,是一家国企的宣传岗位。“能就业就先就业吧,毕竟两年半读研花光了之前攒下的积蓄,现在我首要考虑的就是要生活下去。”小奇的话语间,带着几分无奈。

2015年,小奇毕业于浙江省内一所全日制本科独立学院。小奇说,自己高考分数是479分,当年的文科二批分数线是431分。“当时这分数能上外地公办本科,但考虑不想离家太远,就选择了独立学院,我以为就是学费贵一点。”

13年前的一场高考和一次选择,小奇怎么也想不到,将成为自己未来发展最大的桎梏。

大学毕业后,小奇一心想考温州的编制,参加过大学生村官考试、公务员省考,但都没能成功“上岸”。金融专业毕业的他,最后进入了银行工作。

28岁考上全日制研究生

“下定决心跳出去,为未来搏一把”

从事金融工作的几年里,小奇愈发意识到,自己更喜欢写文字、拍视频。“高考后自己对未来没有很清晰的规划,当时选专业也是比较懵懂。”

直到2020年,小奇瞒着家人从银行辞职。尽管当时还没有考虑后路,他想真正想清楚,自己想做什么。为了生计,那段时间他找了一份“临时工作”,在高校办公室帮忙。这期间,他刚好了解到自己喜欢的专业有招全日制研究生,便下定决心要试一试。

大学毕业五年后,重新拿起书本备考,难度可想而知。特别是英语,几乎要从头开始。“那时候每天下班就去城市书房复习到凌晨一两点,背不完的英语单词、啃不完的专业书本,比高考时压力还大。”那段时间,小奇认识了一群志同道合的伙伴,有护士下了班来备战司法考试、也有在职人员来备战考研,大家一起努力相互打气。“考研是自己想清楚要去做的事,因为我想为未来搏一把。”

一年后,小奇如愿考上了自己心仪的专业,成了一名硕士研究生。这一年,他28岁。他满怀希望再次迈进高校的大门,憧憬着自己能够迎来更美好的人生。

跨不过去的第一学历

“高考成绩没那么理想,是不是以后再怎么努力也没用”

两年半的读研,本以为自己翻越了人生的一座大山,没想到自己仍然在山脚下。

今年3月,小奇以应届硕士毕业生的身份,报名了温州市事业单位和领军企业优秀硕博人才招引,报考的岗位为一家高职院校的辅导员。令小奇不解的是,审核结果显示未通过,理由是本科阶段为独立学院。

小奇再次翻看招引公告,确实写着:本科阶段为网络学院、成人教育学院、独立学院的毕业生,不列入本次引进范围。小奇很是不解,他拨打了咨询电话,得到同样的答复后,一时间,委屈、愤懑涌上心头,他对着电话吼道:“那是不是说,我再怎么努力,就算读到博士,也会因为本科阶段是独立学院而不能通过审核?”

之后,小奇在网上找了各地的人才招引公告,发现对本科阶段是独立学院的限制不只是温州,很多地方也有这样的规定。他很疑惑,为什么硕博人才的招引,要将第一学历为独立学院的排除在外?

小奇的老师听说了他的遭遇后,也感到不能理解。她认为,一边是各城市铺天盖地发声敞开怀抱吸引人才,一边却是高学历人才被各种门槛拦在人才选拔之外,这就是实锤了“高考定终身”。“这对于那些‘后来者居上’的学生来说,是不公平的。”

现在,小奇的情绪已经平复了下来。他说:“当下确实很伤心,我反复在想,一个人的人生是不是不能走错半步?选择读独立院校,我真的做错了吗?”

人才界定 偏重学历不如关注能力

小奇在报名温州硕博人才招引时遭遇到的“独立学院”限制令人同情,也引人深思。近年来,各地在招引优秀人才方面,除了年龄歧视、性别歧视外,还衍生出类似“独立学院”这样的学历限制,如非“双一流”不招,如要求“第一学历”是全日制本科等,这些学历限制,多次登上热搜,引发社会热议。

此前,一条名为“我是如何从专科到斯坦福的”的视频在网络上爆火。视频拍摄者从专科学校一路逆袭,进入斯坦福从事博士后研究。但即便是这位斯坦福博士后,在某些人才招引单位看来,连报名资格都可能没有,因为他的第一学历是专科。这样荒谬可笑的假设,还真不是段子,如果在某些层层设置招引门槛的地方,就会碰到类似小奇的遭遇。

谁都能理解,以只看学历作为评判人才的标准,并不合理。但在当下许多地方招引人才的过程中,却往往会有意无意将高学历等同于优秀人才,或者设置条条框框,扯上关系。 对于许多用人单位来说,用“双一流”“第一学历”是本科等作为评价人才的依据,固然是一种便捷且重要的筛选标准,可以免去很多综合考评的时间、精力成本,也具有可量化可操作性。然而,这样看似主流、合理的评价机制,如果忽略了对人才评价的科学性和全面性,就会带来弊病。比如在现实生活中,就有一些只注重机械学习的学生,成了可以考高分的“学霸”,却没有注重培养动手实践的能力、没有注重综合能力培养,如3Q教育方面(IQ智商、EQ情商、AQ挫商),这样的人,哪怕学历光鲜,但当他进入职场,其工作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真的能令他胜任岗位吗?令人怀疑。

过分强调“高学历”“第一学历”,其实就是机械解读人才评价的科学规律。根据2023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情况统计,普通本科学校1242所,含独立学院164所;高职(专科)招生555.07万人;网络本专科在校生739.97万人。我们应该看到,在这部分群体中,不乏一些高考成绩不那么理想的青年,通过自己的奋斗,后来者追上,跻身优秀者行列,他们理应获得肯定,社会也应当给他们一个比“第一学历”评价更客观的评价。

综上所述,不难得出结论,在人才评价和人才招引方面,偏重学历,不如关注能力。当下,在城市和人才的双向奔赴中,更需要客观公正的评价体系。特别是对于优秀人才的界定,更需要打破“唯第一学历论”,让后来者的努力同样能够被看见,让公平就业的阳光照到每一个角落,才能真正实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

来源:温州日报

原标题:因本科就读于独立学院,参加优秀硕博人才招引时被拒之门外,温州一应届硕士毕业生吐露心声——  “第一学历”的坎是否终究跨不过去

本文转自:温州新闻网 66wz.com

新闻中心 编辑:诸葛之伊责任编辑:叶双莲监制:阮周琳
疫情防控一刻不得松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