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打破传统分层教育 温州职业教育畅通长学制人才培养

打破传统分层教育 温州职业教育畅通长学制人才培养

2024-05-13 08:47:34

  瓯海职业中专集团学校举行校内“直播PK”。 刘吉利 摄

  在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光电制造与应用技术专业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学习激光切割。 刘吉利 摄 

  温州网讯 勇于“第一个吃螃蟹”的温州城,近年来在职业教育发展中不断改革创新,探索建立“一地式”“附属校式”“中高企一体化”等多种创新人才培养方式,摸索打造一条“长”在我市产业链上的中本一体化、中高职一体化的市域职业教育新模式,着力畅通长学制人才培养通道,帮助每一个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人生成长路。

  截至目前,我市已有6个县(市、区)获省“区域中高职一体化人才培养改革”试点项目,高职院校与中职学校共同立项了26个“中高职一体化”专业共同体。今年全市中本一体化、中高职一体化等长学制专业招生比例将达45%以上,增速位列全省第二。

  创新“一地式”“附属校式”培养路径

  打破传统“3+2”分段培养模式,直击中、高职衔接断层痛点,作为“探路者”,永嘉县政府和温州职业技术学院共建永嘉学院,全国首创中高职“一地式”的新型职业院校,打造技术技能人才“蓄水池”,为地方产业发展培养“生力军”。

  永嘉学院实行“1+3+1”五年一贯制,获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立项。该学院院长林香港“科普”,学生入学第1年,重点培养其文化底蕴与职业素养,引导学生了解岗位所需的素质技能,厘清自身职业发展路径;第2至4年,将重点放在学生的专业知识、技能上,引导学生融合专业理论与技能技术;第5年,由学校老师与当地企业技术骨干主打考核,引导学生成长为熟练工,无缝对接岗位。“自2021年永嘉学院落成开学至今,毕业生就业率、留永率均达到100%。”

  新模式下的学生状态如何?记者采访时,中职2021级机械班学生应呈禹正在高职实训室里,忙着为当地阀门企业加工阀座(阀门的一部分),“这里的实训室设备与企业的真实生产设备高度契合,上岗后就会更得心应手。”

  “中职和高职阶段在同一个校园里,可以有效规避因异地校区导致的人才培养过程分离”,市教育局职成教处副处长侯伯念讲道,同时他们可以充分共享更好的实训条件、更高师资水平,真正实现“青蓝帮带”技能提升,提高长学制人才培养质量。

  “附属校式”培养是另一种对传统模式的突破。“姚老师,我这就发给你……”温州职业技术学院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负责人林莹懿近期微信不断,她口中的“姚老师”就是瓯海职业中专服装专业负责人姚秀肖。作为温职院的附属校,这是瓯海职专与其组建教研共同体的第三个年头。每年年初,两校会合作罗列这一年的重点工作项目对接清单,涉及专业布局调整与发展规划、人才培养方案制定与修订、师资队伍的共建共享等方方面面。两校教师共研共讨,在五年长学制人才培养的后两年,温职院优秀教师还会前往瓯海职专执教相关课程。“今后联系会更紧密。”林莹懿说,近期他们正和瓯海职专师生一起准备浙江省中等职业学校职业能力大赛(中高职一体化)服装设计与工艺大赛,中职学生定期到高校来参加实训,包括服装工艺、设计等,全方位锻炼,提前进入“角色”。

  “我们推动附属中职与高职母体联动设置专业、共商培养方案、共研专业教学、共编专业教材、共做课题研究、共培学生技能,推动高层次人才定期下沉附属学校指导教师发展,提升专业建设水平。”侯伯念介绍。

  产教融合迭代升级

  中高企“三位一体”精准培养专业型人才

  “这款眼镜重点在轻……来,3、2、1,直接上链接!”周四上午,瓯海职业中专集团学校的校内“直播PK”正在进行,四个直播间同时开放,由学生在线“销售”自加工生产的眼镜、助农产品等,现场氛围感拉满。

  温州瓯海是中国五大眼镜生产基地之一。近年来,瓯海职专依托得天独厚的区域资源,开设了我国中职学校首个眼镜设计与工艺专业。学校与区眼镜制造龙头企业开展深度产教融合,共建智能制造专业生产型实训基地,通过一系列产学研相结合的课内学习、校内实训与校外实训,让学生在真实的生产性实训教学中提高专业技能。学校探索出一条校企深化合作的长效机制,实施生产、学习、研发、创业、营销“五位一体”功能。“产教融合校企双元育人,强化了学生的职业技能与综合素养,精准地向社会输送实干型、专业型人才。”瓯海职专党委书记、校长刘胜早说。有学生表示,在企业见习后,自己对于市场需求有了更深的了解,未来会将所学用于自家眼镜店的设计和经营上。

  瓯海职专还与目前全省唯一开设眼镜设计与制造工艺专业的高职院校——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合作,开展中高职一体化办学。“视康专业群,尤其是工业设计专业(眼睛设计方向)的学生还没毕业就被企业全部预订完,目前行业人才仍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在位于中国眼谷的浙工贸“眼视光技术产教融合实践中心”,设计与数字艺术学院院长王本轶说。

  在他看来,现代产业学院是当前高职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的重要平台和载体。浙工贸现代眼镜产业学院依托“基地+学院+联盟”的立体化产教融合平台,重点推进“招工即招生、入校即入企、企校双师带徒、工学交替培养”,校企共建依视路销售班、AOJO设计工作坊、浙江天明创业班等多种类就业去向班。学校还邀请行业龙头企业深度参与教材编制和课程建设,正式出版教材达10本,几乎覆盖学生的大部分课程。为全面提升教学质量,学校还聘请了在温香港设计师梁孝邦,“浙江工匠”、温州市技能大师张森、魏恒杰来校任教,让学生切身感受工匠精神,专注于专业技能提升。

  升学通道持续拓宽

  中职生考取浙大研究生

  今年5月初,温州市职业中等专业学校2017级毕业生吴礼楠成功考取浙江大学研究生的消息,令全校沸腾。吴礼楠所在班级的班主任李宏英回忆,2017级汽修班学生的入学成绩并不突出,但学习积极性不断被激发,全班40名学生中有8人考入本科院校,6人顺利考上研究生。无独有偶,温职专毕业生张雨露近期顺利上岸,进入浙江音乐学院钢琴专业研究生之列,实现了自己的音乐梦想。

  近年来,我市职业教育质量越来越高,致力于让中职学生升学有优势、就业有能力、发展有通道。2023年,温州理工学院机械工程专业与温职专数控技术应用专业开展中本一体化人才培养。温理工智能制造与电子工程学院副院长黄小晓介绍,第一批50多名学生现在还在理论学习阶段,从中职学习第二年开始,他们将在中本联合实训室——数控实训车间,接触到最新型的数控车床,学习零件的精确加工技术,培养学生加工复杂零件的能力、掌握生产线的调试和优化等,通过实践操作,为未来职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谈到中本一体化培养的优势,黄小晓说,对于高校学生来说,理论知识更甚于动手实践,而中职学生则相反,两校学生之间可以互补互学,共同成长为复合型、应用型人才。

  记者从市教育局了解到,我市推进温州大学、温州理工学院等省内6所本科高校与温职专、温州护士学校、温州幼儿师范学校、温州华侨职专、瓯海职专等7所中职学校开设了9个“中本一体化”专业,培养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

  接下来,温州将持续深化长学制人才培养改革,有序扩大中本一体化、中高职一体化等培养模式,助力职业教育学生人人成才、人人出彩,形成多元融合、贯通衔接、协同育人的温州样本,打造优教强城。

  来源:温州日报

  原标题:打破传统分层教育

  温州职业教育 畅通长学制人才培养

  今年中本、中高职一体化专业招生将超45%

  记者:金叶 通讯员 陈华明 夏雯雯

本文转自:温州新闻网 66wz.com

新闻中心 编辑:鲍苗苗责任编辑:叶双莲监制:阮周琳
疫情防控一刻不得松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