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瓯江引水,如何盘活温州城市供水“双保险”?

瓯江引水,如何盘活温州城市供水“双保险”?

2024-05-15 08:27:48

  温州网讯 2022年入夏,持续高温少雨让温州人吃水的大水缸“珊溪水库”难以一己之力支撑全市居民生活、生产用水,城市供水陷入紧张。也是这一刻,960万温州市民迫切希望,城市能早日开启“双水源”保供模式,为温州市民安全用水上“双保险”。

  前不久,被称为温州城市供水“任督二脉”之一的瓯江引水工程传来好消息,工程今年有望实现全线贯通。那么,随着瓯江引水工程的完工,它将如何盘活城市供水“双保险”,优水优用助推城市高质量发展?日前,“强城行动”进行时——青年观察团走进温州市公用集团下辖瓯江引水的施工现场。观察团的成员看工程进度,听专家建议,畅想城市未来“水生活”。

  现场观察

  紧赶工期,狠抓质量

  工地现场建设一派繁忙

  瓯江引水工程承担着城市应急备用供水、灌溉、河网生态补水及防洪排涝的重任。工程2021年4月开工,输水线路总长约81公里,以新建隧洞为主,结合少量埋管。其中,鹿城区渡船头取水枢纽是瓯江引水工程的起点,输水干线经瓯海区泽雅、潘桥、茶山,最终到达龙湾区丰台出口,共涉及4个区13个街镇34个行政村,总投资55亿元,建设总工期60个月。

  作为瓯江引水工程的“重头戏”,渡船头取水枢纽的建设举足轻重。根据建设方案,渡船头水利枢纽自东向西,依次为进水闸、沉沙池、提水泵站。“工程的主体建设已经接近尾声,目前正在建设赶工的是水利枢纽的设备房和管理用房。”工地上,施工方项目技术负责人杨讷向观察团成员介绍,渡船头水利枢纽不仅是取水口,更是一个蓄水库,它能根据瓯江水位、水质变化调整蓄水能力,从而实现最大引水流50立方米/秒。

  观察团成员在渡船头水利枢纽还仔细询问了进水闸、沉砂池的技术应用,随后又前往渡垟隧洞。如果说渡船头取水枢纽是瓯江引水工程的起点,那么渡垟隧洞就是工程隧洞建设的起点,因此无论在施工还是管理上,都意义重大。据介绍,渡垟隧洞全长1173米,最大断面高度可达26米,属于隧洞群里的“高大个”。杨讷说,把隧洞修得这么高,这么深,能增加水的势能,方便调节供水的水压。

  在走访渡船头水利枢纽、渡垟隧洞施工现场的同时,青年观察团还获悉瓯江引水工程的最新建设进展,一标段已实现隧洞贯通,涉铁段TBM和盾构完成使命功成身退。据了解,截至今年4月底,瓯江引水工程隧洞累计进尺达74公里,完成隧洞总长的91.4%,工程全部四个标段完成12734个单元工程质量评定,合格率100%,其中11986个优良,优良率达94.1%。

  专家访谈

  分质供水、优水优用

  打通生态补水“最后一公里”

  经济要发展,水资源是要素,如何利用有限的水资源,满足温州社会经济持续发展?这是“强城行动”必须破解的命题。为此,青年观察团的两位专家均提出了“分质供水、优水优用”的建议。

  其中,温州市水利规划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高级工程师林晓霖表示,要充分发挥瓯江引水生态补水的作用,助推温州“强城行动”。他说,瓯江引水工程作为温州水网“三横两纵,三脉八枢”中“二脉”的骨干工程,它能为城市的水网提供生态精准补水,实现“活水、碧水、好水”高质量城市河网目标。

  林晓霖认为,“强城行动”中“五城三园”的建设,离不开瓯江引水的助力。因此,他希望瓯江引水工程在科技赋能上再突破,管理模式上再创新,守住进口保证水质水量,管好出口发挥最大效益,从而为温州高质量发展、强城建设提供坚实水利支撑。

  那如何最大化利用生态补水实现分质供水、优水优用?温州设计集团水电院咨询规划所所长、高级工程师陈剑“深谋远虑”。他说,瓯江引水工程完工后,将成为温瑞平原河网生态系统提供重要补水保障。到时,用瓯江水给温瑞平原进行生态补水,如此每年可以置换出约1.8亿吨珊溪水库优质饮用水,使其发挥最大效益,优水优用。

  因此,他建议以瓯江引水工程为依托,融合温瑞平原水系格局特征,聚焦“精细化补水、效益治水、水城融合”三大核心议题,开展平原水网精细化补水方案研究,解决生态补水“最后一公里”问题。

  记者手记

  做优“水”文章

  节水型城市才能“水尽其用”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温州是水乡,水资源丰富,然而温州其实也是一座缺水的城市。都说“水助强城,水惠民生”,那么缺水的温州该如何惠民生、促发展?答案是需做优“水”文章,通过优水优用保障民生,助力强城。

  为此,市公用集团构建了“温州水网”,还先后实施了瓯江引水工程、洞头陆域引调水工程、平苍一体化供水等多项水利工程。尤其是瓯江引水工程建成后,温州将拥有一个备用“大水缸”,它不仅能与珊溪水库、泽雅水库互为“辅助”,形成市区多水源供水格局,提高应对突发情况的能力,还能实现生态调水,增加平原河网生态水量补给,改善城市水体环境质量。

  将优质的珊溪水用于百姓生活,而温瑞平原的农业灌溉、城市生态补水的重任交给瓯江引水,这种分质供水、优水优用的做法,契合了温州倡导节约用水的理念。同时,在合理利用珊溪、瓯江水资源的同时,温州也应做好河道水网的保护,加大节约用水的宣传,让有限的水资源能“水尽其用”。

  来源:温度新闻客户端

  原标题:瓯江引水,如何盘活温州城市供水“双保险”?

  记者 夏婕妤

  通讯员 张天杨 赵子山 文柯心 摄影: 刘伟

本文转自:温州新闻网 66wz.com

新闻中心 编辑:鲍苗苗责任编辑:叶双莲监制:阮周琳
疫情防控一刻不得松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