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温州“飞”上海,“飞”出了什么?

温州“飞”上海,“飞”出了什么?

温州网 2024-06-03 10:11:00
温州如何借助科创飞地推动企业与技术、人才等创新要素“双向奔赴”,加快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跨区域协同,为培育新质生产力蓄势积能?

温州网讯  上海,长三角一体化的龙头。它是中国最大的国际经济中心和重要的国际金融中心,也是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贸易中心、国际航运中心、科技创新中心。

上海在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中取得一系列实质性突破,重大成果不断涌现。上海光源二期、活细胞成像线站建成运行,数学与交叉学科研究院、科学智能研究院等高水平研究机构落户,元宇宙、区块链、高温超导等领域关键技术攻关行动启动实施,打造全国首个大模型专业孵化和加速载体上海模速空间,不断完善“从0到100”的科创全链条,加快激发新质生产力。同时上海引领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迈上新台阶,推进长三角科技和产业创新协同,加强科技联合攻关,优化创新产业布局,共同打造世界级产业集群。《2022年全球创新指数报告》显示,上海首次与苏州合并成为一个科技集群,整体排名上升至第六位。

初夏时节,万物繁盛。放眼中国经济版图,上海龙头高昂,引领长三角一体化舞出新天地。

四百多公里外的温州——这座长三角南大门区域中心城市、民营经济重要发祥地,跨越时空阻碍,嵌入嘉定、松江,构筑南北联动两大科创飞地,为温州拥抱高端创新资源打造“上海桥头堡”,50多个企业研发中心和孵化团队进驻。

科创飞地是伴随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应运而生的新鲜事物,是指一地在异地设立科创园区,通过科创要素和产业要素跨区域对接,实现科创成果异地转化和产业升级发展。

温州如何借助科创飞地推动企业与技术、人才等创新要素“双向奔赴”,加快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跨区域协同,为培育新质生产力蓄势积能?5月底,“长三角‘新’探”采访团走进温州(嘉定)科创园、温州(松江)科创园,探寻科创飞地到底“飞”出了什么。

走出去

构造企业最强大脑

采访团一行搭乘从温州南站出发的动车,经过3个多小时,抵达松江站。驱车来到位于长三角G60科创走廊核心区的温州(松江)科创园,创新的气息扑面而来。这是我市于2022年5月启动的科创飞地,建筑面积7000多平方米。

温州(松江)科创园。

走进园区入驻企业兴机电器集团上海研发中心,三位研发人员正在一台“智能型中压开关成套设备”前交流技术迭代问题。

“这是我们独立研发的拳头产品,能够一键控制设备开关保障安全运行,已配套给西门子公司。”该研发中心负责人于海成告诉记者,去年底入驻园区后,研发中心和西门子等客户企业距离大都在20公里左右,交流合作更方便,建立委托研发生产新模式,即客户委托兴机开展指定产品研发并购买专利,研发出来的产品由兴机独家生产,并向客户企业独家供应,“这增强了我们融入头部企业产业链和供应链的韧性、黏性,对研发团队能力提出更高要求,加快联动温州生产制造基地,改造提升电气产品。”

作为一家总部在瓯海的研制销售配电开关元器件的高新技术企业,兴机电器上海研发中心经园区,在不到半年时间里与上海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等院校建立产学研合作关系。同时利用G60科创走廊人才政策,迅速招引10多位专业人才专职研发新产品,组建数字化智能产品研发团队,其中技术总监等3位高层次人才引回温州总部。

到科创飞地去,设立企业研发中心,破解揽才难题,成为越来越多温州民企的选择,也让入驻企业的获得感越来越强。这在2019年12月率先开园的上海(嘉定)科创园一期尤为明显。

“入驻飞地后,很快吸引7位上海专家加盟,一批高级工程师来温工作,研发高端蒸汽疏水阀系列新产品40多款。”永嘉纽顿流体科技有限公司是首批入驻嘉定科创园的企业,负责人陈孙娒说,公司从以前卖单一产品蝶变为客户提供全套蒸汽和热能系统解决方案,产值3年内从不到1亿元跃升到近3亿元,去年入选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两个科创飞地吸引40多家温企入驻设立研发中心,成为科技型企业提升研发能力,向产业链价值链高端攀升的新平台。”嘉定、松江科创园运营团队负责人李海鹰介绍说,借助飞地筑巢引凤,加快建设企业研发机构,拓展“技术研发在上海,产业转化在温州”模式,为民企创新插上新翅膀,也为我市传统优势产业焕发新活力。

目前,科创飞地累计帮助入驻温企引进高层次人才177人,完成205项新产品开发回温产业化。

引进来

打开发展“登高通道”

温州(嘉定)科创园一期。

科创飞地在引导更多企业提升跨区域整合科技创新力量,实现借梯登高发展的同时,也为招引硬科技创业项目服务温州大孵化集群建设开辟新通道。

“落地鹿城未来科技岛,上周申领到营业执照,得到更多创业资源支持。”走进嘉定科创园,新点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徐松博士一边带记者参观实验室一边介绍说,在园区运营团队的协助下,快速搭建超洁净实验室等3间研发实验室。去年携手温州市工科院、国科温州研究院联合申报科研项目入选我市重大科创攻关计划,针对癌症、糖尿病等疾病研发体外诊断试剂。

从入孵嘉定科创园到回乡创业,又创办新公司入孵松江科创园,上海煌能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张彬彬深切感受到科创飞地带来的创业红利。2021年9月,张彬彬携煌能新能源项目入驻嘉定科创园,经园区运营团队牵线搭桥下,张彬彬从接洽到温州公司注册,再到落地我市大学科技园,前后过程仅用了14天。

“温州新能源产业链异军突起,瑞浦兰钧等企业为储能系统集成提供便捷的产业配套。”在松江科创园办公室,张彬彬告诉记者,作为一家储能系统集成服务商,去年煌能携手世界500强青山实业旗下兰钧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成立新公司“煌能兰钧新能源”,这里能更便捷地链接G60科创走廊资源要素,放大其在上海、嘉兴和温州打造的产业链资源优势。

生命健康、新能源等新兴产业是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载体。嘉定、松江科创园运营团队紧扣我市产业培育方向,不断完善科创园招商功能及科创孵化服务体系,成功孵化8家企业回温落地。同时实地走访意向企业700多家,深入挖掘优质科创项目入驻飞地孵化,向我市驻沪招商组积极推荐项目,协同推动40多个优质科创项目落地温州。

“对接温州大孵化集群战略,内外联动科技孵化器、高能级平台,让优质科技成果项目早日实现从创业孵化到加速发展的蝶变。”李海鹰介绍说,依托科创飞地,在上海精准对接前沿科研成果转化项目到温州建设中试和产业化基地,提供“创新研发—成果孵化—产业化落地”全链条培育创新主体服务,为温州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注入新动力。

融起来

实现飞地“全链孵化”

乘着长三角一体化加速发展的东风,越来越多的城市在上海设立科创飞地,如何在引聚优质创新资源的激烈竞争中胜出?嘉定、松江两处科创飞地,寻求多方联动,不断完善全链孵化体系,积极融入长三角科创共同体建设,为温沪两地在企业孵化、产业培育、资源共享等方面打造更广阔的平台。

“做足‘科创飞地+’这篇大文章,加强与大院名校、商协会组织、温籍乡贤对接合作,跨界链接更多资源。” 嘉定、松江科创园运营团队负责人介绍说,良好的创新生态一定是开放融合的生态,科创飞地在不断提升创新能级的同时,着力打造上海温州人家园城市会客厅,进一步打响“来温州、创未来”品牌。

区域创新合作铺筑新渠道。科创园与长三角地区30多家技术、人才、金融服务机构建立合作机制,同时携手上海温青联共建创新创业基地,搭建青年合作交流平台。为入驻企业提供科创资源对接、人才引进、投融资等服务,更好地承接上海科创资源溢出效应。

对接大院名校走出新节奏。科创园与中科院上海光机所、上海交通大学等长三角地区50多家科研院所、科创平台建立合作关系;推动同济大学、上海大学等多所高校在温设立研究院和技术转移中心,入驻企业与长三角地区大院名校达成产学研合作项目和人才合作项目270个。

构建飞地平台拓展新版图。位于嘉定新城中心的温州(嘉定)科创园二期项目将在今年9月竣工,总建筑面积9万多平方米,更优的地理位置、更大的空间将进一步深化“研发在上海、产业在温州” 协同创新模式,也将为更多企业搭建“高飞”平台。

“在走出去与引进来之间,打造双向互通的升级版科创飞地,服务温州大孵化集群建设,推动温州与长三角群市场协同、科创一体、产业融通。” 科创飞地主导建设单位、市科技局负责人表示,嘉定科创园、松江科创园等科创飞地为温州加强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跨区域协同,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再添新引擎、注入新动能,也为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探索新路径和新模式。

典型

温州是原点 通过上海看世界

——记浙江伟明环保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项奕豪

“始终坚持‘传承温州精神、共促沪温发展’宗旨,立足上海、融入长三角、参与家乡建设,践行强城行动……”5月25日下午,在上海温州青年联合会第六届一次会议上,浙江伟明环保股份有限公司董事、副总裁项奕豪作为轮值主席,在聚光灯和大众注视下,郑重宣读工作报告。

而就在前一天,他还在印度尼西亚哈马黑拉岛纬达贝工业园区,那里有伟明环保投资兴建的高冰镍项目,总规模达年产高冰镍含镍金属13万吨,计划总投资约13亿美元。

“高冰镍是一种新型的硫化物共熔体,是生产新能源汽车、储能系统所需的锂电池三元正极材料的重要原料,高冰镍项目是我们从垃圾焚烧产业领域进军新能源赛道的重要之举。”为了这次会议,项奕豪风尘仆仆地从印度尼西亚飞回上海,他在会场外抽空接受了我们的采访,细数伟明环保发展的历程。

伟明环保由项奕豪的父亲项光明创办。2000年11月,该公司第一个环保项目——温州东庄垃圾焚烧发电项目投产、并网发电。它被建设部专家誉为中国国产化垃圾焚烧处理技术与设施发展的“第一座里程碑”。那年,项奕豪只有十岁。

很快,伟明环保垃圾焚烧发电项目从温州东庄迅速发展到长三角地区,上海、江苏昆山、浙江嘉善、安徽界首……当前,企业在上海、温州设立双总部,已拥有百余个环保项目,遍布70多个城市、19个省份,在长三角地区快速发展、扎根生长,为城市垃圾处理提供系统解决方案。

在这一过程中,上海为伟明环保资源整合、走向更高平台,再次连接温州本土,起到了强劲的枢纽作用。

“一边在一家基金公司工作,一边也参与伟明环保上海公司的业务,两家公司都在陆家嘴震旦大厦。”2016年,项奕豪从美国学成归来,首站也在上海。他回忆说:“上海作为国际大都市、长三角一体化前沿阵地,让我看到链接更多资源的机遇、走向海外发展的通道。”

站在上海,年轻的创二代敏锐触摸到了新能源发展的绿色脉搏,至此,他迈上了助力企业开拓新天地的探索之路。

就在去年,浙江伟明环保股份有限公司旗下成立环保集团、装备集团、新能源集团,其业务分别布局固废处理,环保及新材料装备研发、制造、销售,新能源项目投资与建设。项奕豪主要负责伟明环保的环保集团和新能源集团海外项目管理。

“环保领域的上市企业发展快,在市场接近饱和的情况下,我们一直在寻找新的增长点。”当机遇来临,综合考虑到相应政策、产业联盟、产业市场需求、产品竞争力、高冰镍的冶炼工艺路线与企业传统工艺相似相通等现实情况,项奕豪认为,进军新能源材料产业有坚实的基础,他决定切换赛道。

最近,项奕豪忙成了“空中飞人”,印度尼西亚、上海、温州三地跑。计划年产4万吨的印度尼西亚嘉曼高冰镍项目一期已全面进入设备安装阶段,将于今年下半年投产。

外出闯荡,项奕豪仍保持着一颗归心。“我们把当地的镍资源冶炼成高冰镍,作为电池原材料海运回温州龙湾,进一步深加工后供应其他头部企业,布局温州锂电池新材料循环产业链。”

在温州,全省扩大有效投资“千项万亿”工程重大项目温州锂电池新材料产业基地将于今年7月份试运行,总投资191亿元,由伟明环保和青山控股旗下的永青科技、盛屯矿业、欣旺达、格林美共同投资建设,不断扩大国际国内新能源材料链条覆盖“版图”。同时,项奕豪继续拓展锂电池产业链,正在对接招引废旧汽车、废旧电池回收利用等项目落地温州。

今后,项奕豪会将工作重心向温州倾斜,继续为温州招商引资,助力家乡发展。“绿色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新质生产力本身就是绿色生产力。”项奕豪说,环保产业、新能源产业都是朝气蓬勃的绿色事业,“我会继续积极参与家乡建设,在‘强城行动’中发光发热。”

记者手记

追“新”强城向高飞

在记者上海采访的动车上,车厢里播放杭温高铁联调联试、沪苏湖高铁年内开通的新闻,温州到上海及长三角城市群的时间进一步缩短。

奔驰不息的,不单是交通。各类要素资源加速跨区域流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在温沪间频频联动。邻座的温商陈良璞在电话里协调公司上海研发中心开发个人护理新产品等事宜。

温州,这座长三角最南端的区域中心城市,抢抓机遇,开辟科创飞地,努力拓展“技术在上海、转化在温州”的协同创新模式,加快“接轨大上海、融入长三角”步伐,承接上海丰富的教育、科技、人才资源,真正把长三角一体化的红利落到本地。

从科创高地——张江科学城到全国首个大模型专业孵化载体——上海模速空间,处处涌动着发展新质生产力的热潮。

跳出温州看温州,面对激烈的创新资源抢夺战和区域经济竞争,我们要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从根本上说要依靠科技创新,关键在于提升配置资源的能力。

为此,我们应把温州放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大场景中,放在全国发展的大格局中,放在经济全球化大背景下,深化温州与上海对接,强化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高水平跨区域协同,联动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为温州向“双万”城市冲刺、全力打造浙江高质量发展第三极注入强大的内生动力。

温州应加强与上海在“顶层设计”方面的互动,积极主动参与长三角区域重点规划、行动计划的制定过程,将温州产业科技创新发展的重点任务、温沪对接的重要内容嵌入规划计划。同时,以上海“资源溢出”为契机,梳理上海科创、生产性服务业、金融业方面的重点资源,通过资源对接推进温沪科创合作往更深层次发展。

高质量对接上海创新资源,温州更要发挥自身优势,积极对接融入上海产业体系,实现与上海产业链供应链优势互补、合力发展。同时,完善两地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相互转化促进机制,优化温沪跨区域协同创新生态,协同深化创新体制机制改革,创造有利于温沪两地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相互转化促进的科研生态。

在回程的列车上,坐在记者邻座的是上海计算机软件技术开发中心人工智能治理研究所执行所长、上海市科技进步特等奖获得者陈敏刚。他告诉记者,人工智能改变科研方式方法,新的科创范式正在影响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全球科技创新进入空前密集活跃的时期。

科技创新日新月异,链接上海,融入长三角,追“新”强城,时不我待。

来源:温州日报

原标题:温州“飞”上海,“飞”出了什么?

记者 周大正 张琳 郑特 金向挺

本文转自:温州新闻网 66wz.com

新闻中心 编辑:诸葛之伊责任编辑:叶双莲监制:阮周琳
疫情防控一刻不得松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