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温企竞逐再生资源产业!不仅变废为宝,还“生”出了……

温企竞逐再生资源产业!不仅变废为宝,还“生”出了……

温州网 2024-06-04 09:52:22

  温州网讯 新一轮的汽车、电动自行车、家电等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在省、市相关部门陆续出台推进方案后,近日迅速升温。这不仅让消费品制造、销售行业振奋,再生资源回收利用行业也为此而兴奋不已。

  “业内有个共识,废旧物品是放错地方的资源。”温州市资源综合利用协会负责人介绍说。废旧品循环利用,其实是工业生产的重要原材料来源之一,也是该行业企业持续深挖的“富矿”。

  实际上,温州传统产业中的塑编、纽扣、包装纸箱、再生棉等诸多产业的兴起和发展与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密切相关。再生棉领域更是“孵化”出了苍南的针棉织内衣、清洁用品等几大产业。

  随着“无废城市”、环境友好城市建设的快速推进和循环经济的深入人心,近年来温州再生资源回收利用行业不仅企业数量出现 “井喷”,产业链也变得更加完善,他们正筹谋着在新一轮的“回收利用”机遇中“掘金”。

苍南县望里镇由再生棉纱衍生而出的清洁用品产业。受访者供图

  从边角料到建筑垃圾

  再利用都能变成“宝”

  回收的废品中,能拣出怎样的物资?记者从市生态环境局获悉,我市目前废钢铁回收处理年产35万吨以上,改性塑料年产15万吨以上,再生橡胶年产1万吨以上,再生棉纺纱年产45万吨以上。

  而这些本被废弃的物资,经相关工业企业“改造”之后,又重新变成了“宝”。如回收处理后的塑料,就是温州塑编产业和新材料产业的重要产业支撑:回收的奶瓶、汽车灯罩、电表壳、阳光板板材等聚酰胺(PA)材料,可作为生产再生颗粒的主要原材料;布角塑料、尼龙扎带、纺丝废料等加工后的塑料再生颗粒可用于生产各类改性新材料、石墨烯复合材料、生物塑料等产品。位于龙港的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浙江世博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去年就采购了废塑料、再生料3332吨,占主要原材料的44%。

  在浙江的多个纺织产业集群中,唯一和纺织工业废弃布料边角料打交道的就是苍南。数据显示,目前苍南已成为全国再生棉最大的回收和加工基地,汇集了全国半数以上纺织工业布边角料,全县现有再生棉纱纺织企业2400多家,年产值近百亿元。再生棉行业龙头企业大华纺织总经理黄景王介绍说,大华纺织先后通过五次技改,通过开松、清花、精梳棉、并条等一系列工艺之后,原先的边角料就变成一卷卷精致的棉线,作为牛仔裤、清洁用品(抹布、拖把)、宠物玩具等产品的原材料远销海内外。目前该公司年产25000多吨再生棉纱,年产值达2亿多元。

  即便是看似毫无再利用价值的建筑垃圾,也能从中“榨”出经济价值来。2020年以来,温州共建成9个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规模化项目,将其除杂后“变身”免烧砖和再生路基填料投入工程建设。据了解,项目每年新增设计消纳能力562万吨,2023年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量为616.37万吨,同比增长11.17%。

苍南再生棉纱企业车间。受访者供图

  深耕细分领域

  孵化出多个特色产业

  再生资源的回收利用不仅为工业企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还由此催生和孵化出了多个新产业。苍南宜山的针棉织内衣产业、望里的清洁用品产业就是主要代表。

  “宜山针棉织内衣产业兴起和发展的根源,是苍南的废弃布料边角料回收再利用产业。”苍南县针棉织品行业协会会长、温州卓顿服饰有限公司董事长陈德安告诉记者,仅宜山一镇,如今就有针棉织品企业及个体工商户1000多家,针织类产品涵盖内衣、内裤、背心、童装、T恤衫等,基本形成集织造、染整、印花、缝纫、织带、印刷包装、辅料、物流等为一体的特色产业集群,并获评为“中国内衣名镇”,国内市场“四分天下有其一”。

  望里镇的清洁用品产业情形与之相似。据苍南县清洁用品协会会长陶开宋介绍,该行业从业者部分由再生棉纺产业转行而来,也有不少人原本在义乌等地闯荡市场,接到清洁用品订单后发现了商机和在本地办厂的原材料供应和成本优势。目前,望里镇共有清洁用品相关上下游企业近250家,产业工人8000余人,在全国清洁用品行业中棉纱类产品份额占比量达到约50%,涉及拖把、汽车刷、清洁掸子、清洁抹布、清洁工具、酒店用品等100多种清洁用品和家居日用产品,年产值20多亿元,产品畅销国外120多个国家与地区,获评“中国清洁用品第一镇”。

  而在平阳宠物食用品行业协会会长苏铭涵看来,平阳的宠物用品产业,其实也与循环经济密不可分。曾是“中国皮都”的水头镇,生皮生产中会产生大量的下脚料,商业嗅觉敏锐的平阳人回收本被遗弃处理的下脚料试水生产狗咬胶,从而形成了新产业。目前,全县宠物产业总产值达50亿元、企业近100家,咬胶食品出口额占全国同类产品出口总量60%左右,拥有“中国宠物用品出口基地”等三张国字号金名片。

锦毓分拣中心成立。王木正 摄

  补链强链规范发展

  再生资源行业持续升温

  市商务局相关负责人认为,在经济相对发达地区温州,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实际上也是个百亿级产业。但由于温州的再生资源回收企业普遍“小、低、散”,产业链也不够完整,影响了该产业发展壮大。

  近年来,温州各县(市、区)也纷纷加大力度引导和推进再生资源行业的规范化整治整合及产业的补链强链。

  瓯海区已成功建立了“前端收集一站式、循环利用一条链、智慧监管一张网”的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的新模式。废弃物排出后的回收、再资源化,就如同人体血液循环中的静脉一样,因此相关领域也被称为静脉产业。瓯海区占地90亩的静脉产业园项目,如今招引5家再生资源回收公司入驻,园区每年可完成纸类废旧物品处理量不少于25000吨,金属类废旧物品处理量不少于18000吨,废品资源化利用率由80%提升至95%以上。苍南县近期也启动了温州市首个国家循环经济标准化试点项目——望里镇废旧纺织品循环利用国家循环经济标准化试点项目,将为废旧纺织品循环利用的产品、设备、工艺、绿色、低碳等全生命周期制定标准体系,提升苍南再生棉纺行业的规范性、话语权与影响力。

  5月18日,占地1.5万平方米的鹿城锦毓分拣中心正式成立,作为温州首个真正意义上的再生资源分拣中心,该项目补上了回收再生行业此前缺失的“分拣”链条,形成了完善的“回收、分拣、利用”的循环产业链。“循环经济越来越受重视,其中蕴藏的商机显而易见,但入行的企业也越来越多,竞争压力不小。”鹿城锦毓分拣中心相关负责人应佳洛说,成立分拣中心便是鹿城锦毓再生资源开发有限公司以专业化规范化做深做透产业,提升再生资源附加值的应对举措。

  记者在天眼查网站检索了近50家来自温州的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企业,发现其中有近6成的注册时间为近3年间。“哪怕行业门槛要求越来越高,竞争越来越激烈,我们仍然非常看好它的‘钱景’。”于2022年8月注册成立的温州梵晟再生资源回收有限公司负责人吴文忠说。

  来源:温度新闻客户端

  原标题:温企竞逐再生资源产业!不仅变废为宝,还“生”出了……

  记者 王木正

本文转自:温州新闻网 66wz.com

新闻中心 编辑:杨丽责任编辑:叶双莲监制:阮周琳
疫情防控一刻不得松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