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从先人一步到持续领跑 杭州的“未来感”能唤起温州什么?

从先人一步到持续领跑 杭州的“未来感”能唤起温州什么?

温州网 2024-06-17 08:44:00
看当地点“数”成“金”的火热实践,带给温州怎样的启迪和借鉴。

温州网讯  2024年度长三角地区主要领导座谈会,6月5日-6日在温州举行。围绕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乘着长三角地区主要领导座谈会在温州举办的东风,温州日报6月3日起推出《长三角“新”探》大型融媒采访报道。温州日报四路记者深入三省一市中8座极具代表性的长三角城市,以行走探访的方式,一路考察、一路思考、一路交流,深度触摸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强劲脉搏,共同探讨携手并进共赢未来的实践路径。“长三角‘新’探”采访团第七站走进杭州,探访“全国数字经济第一城”。

杭州是最早拥抱数字经济的城市,从2003年确立“硅谷天堂、高科技天堂”目标至今,已经发展成为“数字经济第一城”,头衔“出圈”程度甚至超越了西湖风光。

2023年,杭州召开的全市数字经济创新提质“一号发展工程”大会,发布了《杭州市数字经济创新提质“一号发展工程”实施方案》,提出数字经济要往高攀升、向新进军、以融提效,加快构建以数字经济为核心的现代化产业体系,高水平重塑全国数字经济第一城。其锚定的六大方向,分别为数字技术、数实融合、电子商务、数字贸易、数字金融与数字内容。

就在这一年,杭州密集出台平台经济、人工智能等产业政策,全面启动建设“中国视谷”“中国数谷”等数字经济产业地标,全年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5675亿元、占GDP比重达28.3%。

作为探路者和领头羊,杭州已为数字经济“二次攀登”明确目标:力争到2025年,全市数字经济核心产业营收突破2万亿元,增加值超过7000亿元,占GDP比重超过30%。

杭州西湖区云栖小镇,有一个与未来的约定。

5月28日傍晚,在小镇操场仰望,可以看到一个巨大倒计时装置,以0.01秒为单位飞速倒转,欲在归零处向世界揭晓一个谜题——

八亿余秒后的2050年,杭州将成为什么样的未来之城?

时光在数字跃动间飞速流逝,传递着“未来将至”的期许。在这座城市,“未来感”早已不是停留纸面上的科技术语,而是数字技术与美好生活的融合实景。

作为最早拥抱数字经济的城市,2003年,杭州确定“硅谷天堂、高科技天堂”的发展目标;2018年,杭州数字经济核心产业营收突破万亿元,提出打造“全国数字经济第一城”。

先行者,难免先遇到“成长的烦恼”。从先发优势到持久胜势,杭州以“知不足”的清醒,近年发起数字经济“二次攀登”的冲锋号,成为其在长三角城市群独树一帜的底气所在——2023年,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5675亿元、占GDP比重达28.3%。

相隔300公里,数字经济是温州重点培育的五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第一城”永立潮头靠什么?“第三极”取经问道学什么?日前,“长三角‘新’探”采访团走进杭州,看当地点“数”成“金”的火热实践,带给温州怎样的启迪和借鉴。

插上“云翅膀”,智慧城市与数字产业比翼双飞

招招手就能搭上“顺风车”,这让家住丁桥片区的唐先生赞不绝口:“以前,我得倒一班车再步行300米,才能坐上前往超市的公交。现在出门就是,一趟能省15分钟。”

出行更加便利的奥秘,就藏在30公里外的杭州城市大脑运营指挥中心里。根据城市大脑计算,结合区域特征和出行特点,杭州公交开通无固定站点、无固定走向的专属定制公交——“丁桥小蓝巴”,串联起生活区、地铁站、商贸区、学校等生活场景,开通以来丁桥片区公共交通客流量提升20%。

一降一升间,城市大脑让杭州变成了一个“会思考的城市”。凭借着天上飘来的这朵“云”,公共交通、卫生健康、文化旅游、住房保障、社会治理等48项便民惠民应用场景全面建成,推动实现政务服务“一网通办”、城市运行“一网统管”、社会治理“一网共治”。

乘数字之风,产业未来同样映照出广阔前景。

中国视谷

沿着时代高架一路向南,穿过冠山隧道,“中国视谷”四字映入眼帘。继武汉“光谷”、合肥“声谷”之后,“中国视谷”成为新的国家经济地理地标。

承载着“国家队”视觉智能产业集群的建设重任,2022年10月,“中国视谷”在杭州湘湖畔正式启建。时隔一个月,“中国视谷”被正式纳入部省新一轮整体合作协议。在这里,现代化产业体系加速飞跃,科技创新的“关键变量”转化为成果增量,“人工智能+”聚焦到了“视觉+”“+视觉”创新应用、彰显杭州特色的城市产业名片,与制造实体深度融合。

先临三维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便是其中一家。在数字化展示中心,面向齿科数字化领域,一台口腔数字印模仪尽显企业深耕高精度三维视觉领域20年的“功力”——只需拿它在患者口中轻轻一扫,一旁的显示屏上便出现牙齿状况的3D数据模型。据介绍,先临三维提供从数据采集-CAD设计-打印的一整套完整流程,大大提高了患者的诊疗效率,目前产品远销全球100余个国家和地区。

像先临三维这样与“中国视谷”共同成长的企业还有许多。经过一年多的运笔发力,“中国视谷”签约招引亿元以上项目21个,总投资217亿元,展现出无限澎湃的向“新”力,实现从“破壳”到“破圈”飞速发展。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以一隅观全局,杭州正谋划打造万亿级智能物联产业圈,其中包括以视觉智能、云计算大数据、网络通信、智能仪表、高端软件和人工智能等优势基础作为主攻方向,形成产业生态圈,向着“高水平重塑全国数字经济第一城”奋力跃进。

科技“向下扎根”,新质生产力“拔节生长”

北航杭研院科研人员向采访组介绍国际领先的无人机技术。

无人机也能灵活抓取运送鸡蛋,甚至可以执行开门破窗任务吗?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杭州创新研究院,和人一样“心灵手巧”的无人机让采访团大开眼界。

“简单来说,就是让无人系统具备生物智慧。”项目参与者郭克信一边操控一边解说,“如今团队已取得从基础理论、关键技术、软硬件研制到工程应用的全链条创新性成果,末端的操控精度达到了毫米级,是国际领先水平。”

在对节能环保、续航能力进行新一轮升级后,日前,团队研发的“氢动力智能安全无人机”项目,斩获第49届日内瓦国际发明展金奖。

小小无人机“飞”出的硬核成果,正是高能级科创平台为杭州数字经济“二次攀登”注入充沛动能的缩影。

钱塘江畔,以城西科创大走廊为主平台,18家全国重点实验室、7家浙江省实验室、36家省级新型研发机构聚力成势,一系列人工智能、量子科技、智能制造等高精尖科技成果,或浓缩在指甲盖大的芯片里,或深藏于各类工业设备中,成为杭州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有力支撑。

在科技领域,“0到1”代表着研发突破,“1到100再到N”代表着科技成果转化进入市场。如果技术成果躺在库房“睡觉”,或在实验室慢慢“过期”,将没有任何意义。

构筑科技成果转移转化首选地,是杭州提出的城市战略。作为畅通成果转化链条的“快速路”,杭州技术转移转化中心为产业应用“最初一公里”“最后一公里”提供战略性支撑平台。通过在供给侧、需求侧、服务侧吸引一批龙头机构参与,目前已建设科技成果库和技术需求库,现有成果超过60万项,技术需求超过1万余项;已引进42家机构入驻,并推动600余项成果对接,40余项完成转化。

西奥电梯

向“新”而行,企业是当之无愧的创新主体。从“大手笔”科研投入中,可以窥见将创新“置顶”的杭企魄力——

走进杭州西奥电梯有限公司“未来工厂”,几乎空无一人的车间里,生产设备正有序地独自运作50余条数字生产线、千万级高端设备。

在这里,记者听到一组令人惊讶的数字:平均2分钟,就能出货1台电梯。与之形成呼应的是,企业每年投入超过营收3%的创新研发经费,推动制造效率、产品品质双重提升,年订单量超10万台。

科技创新“向下扎根”,新质生产力才会“拔节生长”。2023年,杭州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预计达3.9%,新增专精特新“小巨人”117家、总数达321家。

发放“算力券”,为中小企业成长“补钙”

发放“算力券”,2024年杭州市政府工作报告中的五个字,让杭州数聚链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之一兼CTO陈志斌欣喜不已。

杭州数聚链是一家专注“人工智能+AI大模型”的科技型企业。“企业对算力服务的需求量大,特别是在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云计算、物联网等领域。”听闻杭州设立算力券重点支持中小企业购买算力服务,陈志斌说,“这将降低中小企业使用算力资源的经济负担,使更多企业能够利用算力资源进行技术创新和业务拓展。”

“算力券并非传统意义上的实体券,更像是一种无形的云服务消费券。”浙江财经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院长张文宇打了个形象的比喻,“如果把高质量发展的数字经济比作一位健康小伙子,硬科技创新是骨头,‘实体经济+产业数字化’是肌肉,‘虚拟经济+数字产业化’是脂肪。发放算力券,就是提供了一种为骨头补钙的方法。”

聚焦企业需求,精准对接服务,杭州实践不止于此。今年6月1日,全国首部数字贸易领域的地方性法规——《杭州市数字贸易促进条例》施行,为推动杭州数字贸易快速发展提供法治保障。

“我负责阳光雨露,你负责茁壮成长。”应着这句城市之诺,越来越多眼里有光的年轻人涌入杭州。

西湖区云栖小镇,2050倒计时装置。

每年4月的最后一个周末,来自全球各地、各行各业的年轻人齐聚云栖小镇,参加2050大会。没有组委会,甚至没有全职员工,但每天开“盲盒”、时不时擦出智慧火花,让大家深感妙不可言、心向往之。

如果非要探究杭州近悦远来的“万有引力”来自哪里,或许可以在阿里巴巴20周年那一天发出的感恩信中一窥端倪——

在阿里巴巴诞生20年的2019年,中文互联网都在问一个问题:“杭州为什么能够诞生阿里巴巴?”很多城市希望能够破译背后的“密码”。

这个“密码”是什么?信中,阿里巴巴感谢杭州“读懂我们最初的梦想”,并说“你点燃了创业者的万家灯火,而万家灯火点燃了我们”。

典型

视频号里“原创”的科技大佬

——访每日互动创始人、董事长方毅

方毅

方毅很忙,走路带风。他是一位会身穿西装衬衫、脚踩运动鞋的上市公司老板,“传说中的科技大佬”。

作为“数据智能第一股”每日互动的董事长,他的行程排得满满当当。频繁出差各地的他,笑言自己的双肩包都要“包浆”了。而无疑,杭温是他行动轨迹中最为频密的两座城市。

80后的方毅出生在温州,求学于浙大。他说,温州给了自己创业的基因,浙大给了创新的本领。

大学时便开始创业的方毅在“数字经济第一城”杭州扎根了20多载,他的经历是杭城一群“学而优则创”温商的缩影。

有趣的是,他在百忙之余开了一个视频号“自恋坛”:无滤镜出镜、朴实的剪辑、不时地上新。在和视频号网友的“每日互动”中,分享创业者的日常和真性情。

到6月12日,方毅的视频号已经发布了70条原创视频。“我们老板很忙的,看他的视频号就知道。”每日互动公司公关经理笑言,方毅的行程都官宣在了视频号上,“档期”一目了然。

在过去的半个月,他往返温杭两地,奔波中法两国。他的短视频录制于吃饭的间隙、出差的车上,不拘地点和发型,毫无“偶像包袱”。

每日互动公司总部,方毅参与设计的每日金座大楼。

步入方毅参与设计的每日金座大楼,充满科技感不规则的外立面,锯齿状的外窗玻璃,前台“跃出”墙壁的鲸鱼雕塑都透露着一股“天马行空”的灵动感。“非标准化”的创意也让大楼的造价超出了平均水平。

方毅也有“忙里偷闲”的一面。他会分享“有点好看”的大楼、休闲窗台的脚蹬、楼顶的“网络同行”蜘蛛、园区的“每日金猫”和加班夜晚的花香。他还会分享女儿的开学演讲、哥哥的萨克斯演奏,身边常备的家乡药品和从浙大食堂复刻到公司的“小乐惠餐厅”。而在公司的展厅,也保留了当年创业时测试过的各式旧款手机。方毅也会分享自己的出差神器、中医养生法,还有那些见缝插针“皮一下”的时刻:在机场手提两个行李箱的“凌波微步”,在地下车库玩转双杠的“体操小王子”,一段跳霹雳舞的16秒视频还赢得了200多个点赞。

方毅说:“不跟上就落后了。”在他看来,推动新质生产力,离不开理念的传播,而短视频是传播的一个主阵地。

5月中下旬,他回温参加“瓯江论数 数安中国”数安发展大会。在入驻酒店,他一边安利家乡的海鲜面,一边录制短视频,“科普”中国温州数安港未来的合规发展。参会的几天时间,他通过视频号分享自己的企业展厅、介绍同行的数字中国共创班成员、个人对数安港发展、数据要素产业化的思考。

方毅期待,未来中国(温州)数安港不一定是最大的,但一定是合作和交流最多的数据交易类场所。

随着杭温高铁的开通,杭温最快通勤时间只需1小时。他坦言,随着交通的便捷,科技创新高地杭州会不会“虹吸”温州,关键取决于温州。数字经济不是一个追求独家垄断的赛道,温州可以在错位发展中,深耕专精特新的垂直领域,成为数字经济创业的沃土良港。

手记

重塑于每时每刻

何为“数字经济第一城”?当我们越深入寻找问题答案,越感受到一个“看不见的杭州”。

看得见的杭州,是西湖十景、阿里巴巴全球总部、亚运会主体育场“大莲花”,是便捷的出行、智能的工厂、忙碌的创业者。

看不见的杭州,是每时每刻调度城市运转的“城市大脑”,是每时每刻与新程序“死磕”的计算机芯片,是每时每刻服务传统制造转型升级的数智应用……藏在所有风景背后的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每时每刻重塑着“数字之城”的竞争优势。

2018年提出打造“全国数字经济第一城”;2022年吹响“二次攀登”号角,目标直指“高水平重塑全国数字经济第一城”;2023年,召开全市数字经济创新提质“一号发展工程”大会,发布相关实施方案,提出数字经济要往高攀升、向新进军、以融提效……站在数字文明的时代风口,杭州频频提挡加速,既有持续领跑探索的使命感,也有面对风险挑战的危机感。

受疫情、国际形势等超预期因素影响,杭州数字经济关键指标增速较前一阶段显著放缓,量与质的博弈加剧,标志着转型升级的关口已至。

我们可以看到,近些年杭州主动求变,将多年积攒的产业优势基础“串链成圈”,密集打造“中国视谷”“中国数谷”等具有生态优势的细分产业集群,以发挥“产业火车头”的角色,带动新时期数字经济越级式发展。这一切,需要对外部环境、城市特质、产业趋势的深刻洞察与精准分析,也需要政府与企业强大的战略定力与执行魄力。

发展数字经济同样是未来温州的“重头戏”。特别是在数据安全领域,近年来,温州高标打造中国数安港,落地中国电子、联仁健康、每日互动等311家企业,发布核心数据产品344个。设立全国首家数据资源法庭,成立全国首个数据资源检察室,开出数据资产确认登记全国第一单,上线全国首批公共数据授权运营场景……越来越多的“全国第一”花落温州,成为温州“港”为人先、“数”立潮头的信心与底气。

一时先,不意味着事事先。没有走在前列也是一种风险,这是先行者应有的自信与担当。随着长三角一体化深入推进,温州要主动对接杭州、上海等地优质资源,借势借力迭代产业体系、提升技术实力、完善基础设施,为数据安全制度建设和产业创新再探新路。

从数字经济折射整个发展大局,全市上下要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寄予温州“续写创新史”的殷殷嘱托,巩固好改革开放、民营经济等先发优势,发扬好历史文化底蕴、世界温州人资源等独有优势,提升重塑温州城市的能级和地位,在融入和服务长三角一体化中发挥更大作用。

来源:温度新闻

原标题:长三角“新”探|杭州的“未来感”能唤起温州什么?

记者 杨世朋 郑序 缪眎眎 尤豆豆

摄像 陈耸 李展翔

本文转自:温州新闻网 66wz.com

新闻中心 编辑:诸葛之伊责任编辑:叶双莲监制:阮周琳
疫情防控一刻不得松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