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百年前这批温州留美学生如此耀眼

百年前这批温州留美学生如此耀眼

2024-06-19 09:56:53

  现如今,越来越多的学生选择出国留学,留学途径也日趋多元。温州人还能在家门口接受美式教育,温州肯恩大学已经成为中美教育合作的标志性项目。

  其实早在百年之前,已有不少温州人走出国门留学。晚清时期,温州曾掀起一股留学热潮。因为地理和费用等因素,大部分温州读书人都选择去日本留学。也有部分温州学子前往欧美深造。回国后,他们都成为各个领域的杰出人物。

  百年前这批温州留美学子人才济济,创造过很多传奇:如毕业于哈佛大学的姜立夫,是中国第二位数学博士;毕业于美国密苏里大学新闻学院的马星野,是我国首位赴美学新闻的留学生;1920年获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育与心理学博士学位的刘廷芳,是我国现代心理学史上第一批留学生;王国松出色的研究才能被载入康奈尔校史,仅用一年时间就获电机工程硕士学位,两年后再获哲学博士学位……

  本期,三十六坊君继续带你一睹百年前温州那批留学生的风采。

  陈嵘

  我国现代林业奠基人

  1922年留美,哈佛大学科学硕士

  陈嵘(1888-1971),原名正荣,字任虞,后改学名嵘,字汝峥,号宗一,平阳县南雁镇雁山村坎头自然村人。他是中国著名林学家、林业教育家、树木分类学家,中国近代林业的开拓者之一,首倡中国3·12植树节。

  陈嵘出生于安吉县晓墅镇三社村(现安吉梅溪镇石龙村),13岁时父亲早逝。1904年,17岁的陈嵘回到家乡坎头村,进入致用学堂读书,学习经史、舆地、格致等课程;一年后转入平阳县中学堂就读。他勤奋刻苦,成绩始终名列前茅。1907年,在恩师陈黎青的介绍与帮助下,陈嵘前往日本留学,1913年毕业于东北帝国农科大学林科。

  1922年,陈嵘赴美留学,在哈佛大学得到树木分类学家沙坚德、杰克雷德和威尔逊诸教授的热心指导,在阿诺德树木园(Arnold Arboretum)专攻树木学。1924年获得科学硕士学位。接着又到德国德累斯登萨克逊林学院进修一年。

  ▲陈嵘著作《中国树木分类学》

  1925年到1952年,陈嵘一直在南京担任金陵大学森林系教授、系主任,讲授中国树木论、造林学原论、造林学本论、造林学各论等课程。代表作《中国树木分类学》被国外誉为亚洲名著之一。1952年,陈嵘调任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业研究所首任所长,一级研究员

  1928年,陈嵘当时正任南京中山陵绿化园林规划设计主持者,受众人之托,进行科学论证并起草了变更植树节日期的报告,建议定孙中山先生逝世纪念日即3月12日为“植树节”,并由当时的国民政府行政院通过。把植树节从清明节改为3月12日,一方面是为了纪念孙中山先生,另一方面则是陈嵘根据研究发现,3月12日前后在我国南方植树,成活率最高。所以,植树节定在3月12日,是陈嵘兼顾人文与科学两面的结果。这个时间被沿用至今。

  倪文亚

  任上通过诸多民生法案

  1928年获哥伦比亚大学教育学硕士学位

  倪文亚(1903-2006),乐清虹桥人。倪文亚先后就读于浙江省立第十中学(温州中学前身)、杭州宗文中学(今杭十中)等,本科就读于厦门大学暨上海大夏大学教育科。

  从大夏大学毕业后,倪文亚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留学。他精研教育学理,熟谙法政精义,获教育学硕士学位。在美国读研期间,倪文亚身兼多重社会职务,曾任纽约《民气日报》编辑,哥伦比亚大学中国学生会理事等。

  1928年回国后,倪文亚在大夏大学、暨南大学任教授、系主任,其间还荣获韩国汉阳大学名誉法学博士称号。1947年,倪文亚任国民党中央青年部部长。1949年赴台,1972年至1988年,倪文亚出任“立法院”院长长达16年。任上“立法院”通过了诸多民生法案,如《科学工业园区设置管理条例》《广播电视法》《奖励投资条例》等,促进了台湾地区的科技产业、广播传媒业、企业的发展。

  倪文亚是台北温州同乡会的发起人之一,担任过台北温州同乡会的常务理事、荣誉理事长等职务。

  王国松

  中国电机工程学会发起人之一

  1930年留美,康奈尔大学电机工程硕士、哲学博士 

  王国松(1902-1983),字劲夫,龙湾永中街道永昌堡人,是英桥王氏后人。他出生在温州城区五马街,父亲是一位普通银匠。王国松是我国著名电机工程学家、教育家,中国电机工程学界的“一代宗师”,中国电机工程学会创始人之一。

  王国松小学时先后在私塾、大同小学、永嘉县立第一高等小学(今广场路小学)就读。1916年,王国松以第一名的成绩进入浙江省立第十中学(今温州中学)。在校期间,他年年考第一,连毕业考也是头一名。

  1920年8月,王国松又以第一名成绩,进入浙江公立工业专门学校(浙江大学工学院前身)电机科,成为浙江省培养的第一批工科院校本科生。在校期间,王国松各学期总成绩也都是第一。1925年夏,王国松以第一名的成绩毕业,并留校任助教。

  1930年6月,浙江大学保送王国松参加公费留学考试。他脱颖而出,进入美国康奈尔大学研究院学习电机工程。王国松惊人的“学神”体质令美国教授惊叹不已。一次学校测试,美国教授出了7道复杂难题,限时1小时内完成。王国松竟真能按时做完、答案全对,教授直呼“中国人聪明,了不起”。

    青年时期的王国松

  在康奈尔,王国松仅用一年时间就获电机工程硕士学位;1933年6月获哲学博士学位。王国松出色的研究才能被载入康奈尔校史,以致在1980年,以康奈尔大学校长为首的代表团访问中国时,曾提出要会见王国松。王国松是第一个到康奈尔留学的浙大学生,因为他出色的表现,令康奈尔对浙大学生十分信任,浙大毕业生一度被批准免试入学。

  1933年8月,王国松学成归国,在这母校电机系任教,造就大批电工科技人材。他在浙江大学工作近60年,尽心竭力协助校长竺可桢办学,被竺可桢称为“中流砥柱”。1996年11月浙江大学与浙江省电力工业局共同倡议创建王国松教育基金。

  马星野

  我国首位赴美学新闻的留学生

  1931年留美,密苏里大学新闻学院新闻学学士

  马星野(1909-1991),原名允伟,小学时改名伟,后以“星野”为笔名,温州平阳人,新闻学者、中国新闻界泰斗。

  马星野先后就读于平阳模范小学和平阳第一高等小学,1923年考入省立第十中学(今温州中学)初中部,后升入省立十中师范科。在省立十中(今温州中学)就读时,著名学者、散文家朱自清正好担任马星野这一班的级任导师和国文教师。朱自清对马星野的作文十分赞赏,一次在他的作文卷后,引李商隐《宋玉》中的诗句“何事荆台十万家,独教宋玉擅才华”作为评语,一时在校内广为流传。

  1926年,马星野进入厦门大学就读。林语堂时任厦门大学文学院院长,两人建立了深厚的师生情谊。后来,林语堂曾应马星野的要求,为“中央社”开专栏,连续发稿长达四年之久,在华人社会反响很大。林语堂晚年恢复中文写作并定居台湾,离不开学生马星野的敦促与协助。

    马星野获颁密苏里大学最高荣誉奖章后,与前校长Ellis Elmer 携手在校园漫步

  1930年,马星野留学美国,入密苏里大学新闻学院,成为我国首位赴美学新闻的留学生。旅美后,他取“星野”为笔名,名随文传,后便成正式用名。1934年,马星野从密苏里大学毕业,放弃了哥伦比亚大学新闻研究所的入学许可回国。

  1984年4月,美国密苏里大学新闻学院授予马星野“杰出新闻事业终生服务最高荣誉奖章”。

    1984年,密苏里大学校长为马星野颁奖

  马星野归国后,将“密苏里”模式传至国内强调实践和操作能力的培养。1934年秋,他应南京中央政治大学之聘,在校讲授《新闻学概论》《新闻事业经营与管理》等课程1935年负责筹建新闻系,出任系主任。抗战胜利后,马星野回到南京,出任中央日报社社长。1947年,他被选为新闻界代表,次年出席联合国首次世界新闻自由会议,会后访问美各大报社及通讯社。1949年,马星野随国民党迁台,继续担任《中央日报》社社长。

  马星野还曾获韩国汉阳大学法学博士学位、巴拿马共和国一等大绶勋章等。著有《新闻学概论》、《新闻事业史》等10余种。

  张更

  我国石油地质学科创始人

  1934年留美,哈佛大学经济系

  张更(1896-1982),字演参,瑞安人,中国石油地质学家、矿床学家,我国石油地质教育事业创建人。

  张更于1922年考入国立中央大学(南京大学前身)地学系,获理学士学位。在校期间,他学习成绩优异,是同学中的佼佼者。1928年,张更成为央大地学系的第一届毕业生,毕业后到两广地质调查所工作,1929年调中央研究院地质调查所。

    中央大学时期地质系所在的科学馆(现名健雄院)

  张更在南京中央研究院地质调查所及地质研究所工作期间,成为所长、我国“地质之父”李四光的得意门生和有力助手。在李四光的授意和支持下,1934年张更考入美国哈佛大学经济系学习,成为世界著名矿床学家林格仑(W. Lindgren)的学生。在美期间,张更还曾同朱森共同进行许多地区的地质、矿山调查,合著《环美漫记》。1936年至新中国成立前,他历任南京中央研究院地质研究所研究员、中央大学地质系教授、系主任,兼重庆大学教授、理学院院长、校务委员会委员。

  旧中国的大学没有石油专业。为了应对石油工业大发展的到来,我国于1952年在清华大学成立石油工程系。一年后,在周恩来总理的指示下,以清华大学石油工程系为基础,北京石油学院于1953年10月成立,张更任地质系主任。

  张更不仅是我国著名的地质学家、教育家,还是我国石油地质学科的创始人之一。1954年,张更与前苏联专家扎巴林斯基共同首开“石油地质学”课程。1958年张更主编我国第一部《石油地质学》,1959年又主编《中外油气田地质学》,为当时中国高等院校地质系的主要教材之一,此后6次再版。

  来源:温州三十六坊

  原标题:载入康奈尔校史,拿下密苏里最高荣誉奖章,百年前这批温州留美学生如此耀眼

本文转自:温州新闻网 66wz.com

新闻中心 编辑:鲍苗苗责任编辑:叶双莲监制:阮周琳
疫情防控一刻不得松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