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献给第七届“中国医师节”:你的样子 最美的模样

献给第七届“中国医师节”:你的样子 最美的模样

温州网 2024-08-19 08:34:00

  温州网讯 他们如此特殊,一袭白衣承载着万千生命之重;他们也很平凡,用温暖善良去抚平疾病的伤痛。

  8月19日,全市103907名医务工作者迎来属于自己的节日——第七届“中国医师节”。

  人们看到的医生,常常是戴着口罩,看不清口罩后面的脸庞。但人们一直记得,那个在最危险的时候总是逆行而上的背影,那双在生死关头尽一切努力创造奇迹的巧手,那句在痛苦中给予信心和勇气的安慰。

  编织希望,对抗绝望;见惯生死,却依然敬畏生命。

  今天,在这个温暖的节日里,我们试着去还原医生群体的画像,去看见口罩背后他们真实的样子——那是白衣天使的模样。

  “医”群人

  高地之上,医学高峰的攀登者

  诊室和病房,是医生待得比家时间多的地方。医生的使命,从来都是为生命奔赴。

  把患者的生命相托化作攀登医学高峰的力量,在“健康强城”中,“医”群人迎“峰”而上——

  前不久,由温医大领衔完成的“生长因子FGFs调控糖脂代谢新功能与新机制”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四年前将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一类新药转化应用,结合领先的创面生物治疗综合技术,打造了创面修复与再生医学中心、创面修复科,成为国内该方向首个国家临床重点专科能力建设项目。

  临床团队发现,使用生长因子后,创口与创面愈合的时间比传统治疗方法平均缩短了1到3天,大幅提升创面愈合率、肢体保肢率和生命生存率。

  在无影灯照亮的地方,有人是化腐朽为神奇的“魔法师”,还有人,在默默守卫生命的禁区。

  在温州市中心医院,作为国家临床重点专科的神经外科,在机器人导航辅助系统的“导航”下,仅需一根细针,就可以深入患者脑部深处,实施精准穿刺手术,大大弥补了传统开颅手术方式的不足。凭借精准化、微创化、智能化,在脑肿瘤和脑血管病的手术领域,把“精准诊治、最小创伤、最少死亡”的外科理念体现到极致,扛起守护“生命中枢”的重任担当。

  医疗高地之上,“高峰”崛起,“群星”闪耀。10天前,“专病登峰计划”破土而出,市人民医院肝胆结石专病中心、市中医院复发性流产专病中心等29个团队,锚定打造具有温州特色、走在全省前列专病专治示范样板发力奔跑。

  向“高”攀登的路上,他们,也是追“新”人。在国家健康医疗数据联合实验室里,聚焦老年人、儿童、残障人士等各类社会群体“看病难”问题的“安诊无忧陪诊服务”创新应用落地开花。

  从公共数据授权运营场景、全国首单医疗健康数据商业化应用场景到完成眼健康和影像云科研数据库建设,向“新”提质的背后,是“医”群把论文写在临床上、扎根一线逐梦科研的医者。他们向上突破、向下耕耘,致广大而尽精微,加速推进温州“两室两盟两中心两朵云”建设,让医疗创新的关键赛道尽显活力。

  “医”束光

  无问西东,播撒大爱的接力者

  8月10日,是中国传统的七夕节。这一天,从千里之外的嘉黎县远道而来的7名唇腭裂患儿,在温医大附属口腔医院的“微笑病房”里重拾微笑,术后恢复良好踏上了回家之路。

  为了每个孩子的“微笑”,医护志愿者们坚持了16年。他们带着“微笑工程”,跨越山海,把希望的种子播撒到有需要的地方。他们一直坚守,探索形成完善的唇腭裂序列治疗体系,为特殊的孩子“造梦”。他们,照亮了2500余名唇腭裂患儿。

  “叔叔阿姨,我不知道你们是谁,但我知道你们爱我。”12年前,患有先天性白内障的5岁藏族女孩依毛,慢慢揭开眼前的纱布,看到了人生中的第一缕光。

  这束光,来自温医大附属眼视光医院“川藏青光明行”志愿服务队。一场持续12年、跨越东西、走进雪域高原的接力从未停下脚步,一切为了光明!

  今年是温州对口援藏三十周年,温州市“嘉有温情”援藏公益医疗中心在西藏嘉黎县正式成立。“嘉有温情”之下,“肤生工程”“童心筑梦”“明眸工程”“微笑工程”“镜佑生命”“仁医博士团”“超女来了”“云上心理”等N个公益项目为高原输送源源不断的情谊与温暖。

  向光而行,无问西东。在新疆、西藏、四川、青海等地,都留下了温州医生的印记。为了打造一支带不走的医疗队,他们接续前行。

  “医”束光,总是能给人带来温暖的慰藉。温七医“银发守望”志愿服务团队用13年时间走遍温州,从山区到海岛,把健康送下乡,开展为老服务。“医生的责任心就是患者的安全感,我们要用自己最温情的服务,让他们在治疗过程中感到温暖和安心。”“银发守望”团队,用实际行动诠释医学对生命的挂牵。

  敬佑生命、心怀大爱的信仰,医者以健康为名,挽救生命也守护生命。

  瓯越大地上,“红色卫健·医路同行”百场志愿服务活动涌动,以奉献为底色,激荡着“谋人民健康之福,解群众疾病之苦”的初心使命。

  “医”瞬间

  守护希望,生命至上的践行者

  没有一个医生不想治愈患者,因为治病救人是医者的本能。

  我们常常被这样的瞬间感动。

  “院外猝死,反复室颤,唯有ECMO赋予希望。”这是一名急诊科主任,和团队经历了3个多小时的紧急抢救成功救回患者后,在凌晨发出的一条朋友圈。

  与死神搏斗,不放弃一丝希望。他们,24小时为生命“站岗”。

  在温州市人民医院,一场导医、急救医生百米接力跑的视频火出圈,奔跑的背后,为一名低钾晕倒患者抢回了生机。

  在温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一场为生命开路的接力,多学科协作14分钟救回心脏骤停患者。持续心脏按压、紧急电除颤,2分钟恢复了心跳、脉搏,14分钟介入手术“撑开”梗死的心脏前降支血管,打通“生命线”。

  在关键时刻,他们总是毫不犹豫地挺身而出,全力救人。事后面对盛赞时,他们的表达朴素而真实:“我是医生,这只是出于本能。”

  这也是为什么无论在多危急的情况下,人们都会选择相信医生。

  在车祸的急救现场,一名女患者的怀里正紧紧抱着3个月大的孩子。急救医生化身为临时“奶爸”“奶妈”,做好现场急救处理后,从救护车到医院,一直轮流抱着孩子,直至患者亲属赶来……

  吉林延边的张先生,带着“妙手扶桑梓,高医攀新峰”的锦旗,跨越2000公里,专程向市中医院中医外科团队致谢:“医者仁心,帮助我父亲保住了右小腿,也保住了生活的尊严。”

  心里永远装着病人,这是众多医者始终坚守的情怀。

  在偏远的山区、海岛,有一群扎根乡土、默默奉献的基层医生。白天背着药箱走村入户,半夜接到电话立即赶到患者身边,他们用坚守串起群众的“生命热线”,是百姓最信赖的“医生朋友”。

  偏远山区和农村地区的老人们,将“社区卫生巡回医疗车”入村服务的时间,视作村里的重大节日。每到这一天,老人们就早早等候、翘首以盼,他们亲切地称巡回医疗车为“家门口的智慧医院”。

  还有一群人,他们不穿白大褂、不拿手术刀,很少有人认识他们。但在我们的身边,在每一个看得见看不见的地方,他们一直在守护健康、守望生命——公共卫生医师。他们预警监测疾病,直面与病毒的战斗,科普健康防病知识,深耕医防融合,为百姓筑起“第一道健康防线”。

  从危重症抢救到基层健康“守门”,从中医济世到公卫健康管理,对于医者而言,救人的场景在变,救死扶伤的初心不变。

  生命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决定了医学的局限性。医学不是万能的,但在人类与疾病的战场上,医者,一定是冲锋在前的战士,有时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

  致敬医生——以生命守护生命,成为照亮患者的一束光。

  致谢医生——相信相信的力量,在健康大道上同向同行。

  来源:温州日报 

  原标题:你的样子 最美的模样

  ——献给第七届“中国医师节”

  记者:孙余丹

本文转自:温州新闻网 66wz.com

新闻中心 编辑:张湉责任编辑:叶双莲监制:阮周琳
疫情防控一刻不得松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