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龙港市首家城市书房,为何成了她的“家”?

龙港市首家城市书房,为何成了她的“家”?

2024-08-18 10:16:42

  设市后首家城市书房

  借阅次数最多的人是谁?

  蝉鸣的盛夏,龙港市文化中心的城市书房内座无虚席,静得只听得见读者翻阅纸张的声响。

  “我的女儿是个‘书虫’。”孔海燕指了指在一旁看书的女儿,轻声说。随后,她示意记者一起到书房外。

  2020年9月,龙港市文化中心内的城市书房开馆,这是龙港设市后第一家城市书房。孔海燕凭借566次的总借阅次数,成为该城市书房目前为止借阅次数最多的读者。

  “很意外!我女儿知道后第一时间把这个好消息分享给了她的老师和同学,说自己还要继续保持呢!”孔海燕笑着说。记者好奇,她都借了哪些书籍?

  孔海燕向记者分享借阅的书籍 孙坤/摄

  《为何我的猫咪会这样》《少年特战队》《茶馆》……孔海燕拿出手机打开线上借阅系统,面对画风迥异的书籍,记者有点摸不着头脑。孔海燕笑着解释,《为何我的猫咪会这样》是11岁的女儿要看的,《少年特战队》是8岁的儿子爱看的,《茶馆》是自己想再看一遍。

  “这里就像是我的小家。”孔海燕是一名普通的上班族,眼下正值暑假,她每天上午8点送两个孩子到城市书房看书,下班后再来接孩子。

  在城市书房选书的孔海燕 孙坤/摄

  “城市书房安全,环境舒适,我很放心。”除了满意硬件,孔海燕还对“软件”赞不绝口:“这里的书籍更新频率高,品类还多。过去依赖买书,现在打破不同阅读场所的壁垒,实现书籍全市通借通还,在城市书房借的书,孩子去学校就能顺带还了,不用多跑一趟,很方便!”孔海燕点赞的,正是龙港当前创新推行的全域“阅共体”改革。

  “多亏了阅共体改革,学校图书馆经过改造,阅读环境越来越好,在旧教室或闲置角落也能看到书吧式的开放式阅读空间,实现随时随地都可阅读。有了图书资源共享,书籍不仅更新快,图书质量也提高了,书香氛围浓郁,孩子们自主阅读学习的意愿也更强烈。”孔海燕告诉记者,这种蚂蚁搬家式的阅读资源共享,在家长和孩子们的心里,幸福感满满。

  书香浸润龙港,一字一句勾勒出阅读之城的轮廓。“阅读是需要带动的,人与人之间,人和城市之间都是这样。”孔海燕告诉记者,作为普通的读者,她和她的孩子们通过阅读,感受到城市发展带来的实实在在的获得感。

  创新机制改革,多元参与

  推动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

  文化是一座城市的气质和灵魂,更是推动城市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作为年轻的城市,龙港的文化建设在过去较为薄弱,因此寄托着龙港市民最迫切的改革期许。

  设市以来,龙港市依托大部制改革,积极创新文化体制机制,形成党政协同、决策高效、机构精简、良性互动的文化体制机制,走出一条独具特色的文化发展路径。

  龙港市龙跃路水塔城市书房 龙港发布供图

  赋能“文化空间合伙人”,点亮文化之城新场景。为破解乡镇体制缺层、文化单位缺失、专业人才缺少等现实难题,依托“大部制、扁平化”行政体制,在文化领域引入“文化空间合伙人”模式,全方位、全领域动员社会力量参与和赋能文化空间建设。创新“企业自建、社区筹建、公益搭建”等多元化模式共建文化空间。聚焦公共文化服务需求增多与政府直接供给能力有限矛盾,梳理非遗展演、全民阅读、艺术培训等4类16项公共文化服务职能转移清单,为群众提供更加优质的文化服务。通过公开招募农创客等形式实现社会化运营共管文化空间,引领龙港返乡青年参与新型文化空间管理,将“书房+咖啡”、“乡村博物馆+研学”、非遗手作等新业态植入文化空间运营。设市以来,倡导企业、社区等多方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空间建设23个,累计新增公共文化设施面积5.7万平方米。一方面,节省财政建设运营资金近亿元,另一方面,也吸引了大量年轻人回乡创业。

  “绿野星空”浙江龙港草坪音乐节 龙港发布供图

  创新“文艺赋美合伙人”,焕发艺术之城新活力。实施“文艺赋美合伙人”计划,吸纳文联、“三团三社”和乡村艺术团文艺骨干、非遗传承人、草根文化人才等文化艺术从业人员、乡村文化能人向文化空间集聚群文活动,实现“群众活动群众办”,持续打造没有围墙的剧场、永不落幕的舞台。成立艺术培训行业协会,通过政府主导、协会搭台、机构唱戏的模式,汇聚行业内专业力量,承接政府公共文化服务职能。充分挖掘龙港文艺界人士的自身资源和优势特长,凝聚才智力量,共建文艺阵地,共创文艺精品。2022年以来,累计高质量建成32个“15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22个社区联合党委基本实现覆盖。累计举办公益文化培训班129个班次,惠及市民近万。深入开展千场万家·文化惠民工程,举办文化市集、“15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等群文活动,惠及群众百万人次。文艺精品创作持续繁荣,长篇报告文学《中国农民城》、广播剧《腾飞吧!龙港市》获省“五个一”工程奖。围绕设市五周年主题,创作推出包括浙江小百花越剧院精编越剧《龙港的春天》、《龙港设市五周年文艺丛书》等具有龙港精神特质的文艺精品。

  龙港市文化中心内的城市书房 孙坤/摄

  构建全域“阅读共同体”,擦亮书香之城新底色。创新推出“阅共体”改革,包括馆社阅共体、馆校阅共体、企校阅共体。以馆校阅共体为例,龙港市统筹图书馆、学校、社会等阅读资源,实行图书总馆主导下的文献资源统一采购、统一编目、统一配送、通借通还。以龙港市图书总馆为“源点”,积极发动学校师生开展图书捐赠、漂流,推动形成高中、初中、小学三个“书籍循环”。以龙港市图书馆为基础,将学校图书馆纳入图书馆管理系统,创新路径,联网借阅,通借通还,实现学校图书逐年更新。结合“周末悦读”品牌活动,围绕“一月一主题”累计开展各类阅读活动1000余场,市民参与人数超20万人次。图书馆馆藏资源不断丰富,总馆藏图书量达23.3万册(23年数据),较2019年增加150%,在小体量的劣势下,实现增速持续领跑。2023年浙江省居民阅读状况调查报告中,龙港市阅读率高达93%,高于全省居民综合阅读率91.9%,图书借阅量增速实现连续三年大幅增长,均超过50%,全民阅读热持续升温。

  【“数”说龙港设市五周年】

  来源:潮新闻

  原标题:龙港设市“第一”记忆丨首家城市书房,为何成了她的“家”?

本文转自:温州新闻网 66wz.com

新闻中心 编辑:鲍苗苗责任编辑:叶双莲监制:阮周琳
疫情防控一刻不得松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