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18度的城 处暑,新凉如水

18度的城 处暑,新凉如水

2024-08-23 10:05:40

  昨晚10时55分,温州正式进入处暑节气。

  这天的清晨,漫步于温州老城的中心。屹立千年的谯楼,飞檐之上的蓝天,不再感到暑热,而是周遭清凉。

  处暑,就是暑热慢慢地停下来了。

  配合这气氛的,除了舒爽的晨风,还有古城门之上那带点飘逸的飞檐。

  处暑到来,三伏天接近尾声。蛰伏了一夏的灵动,在新凉如水的天气里,开始回归。

  一

  温州古城正中心的谯楼,也称鼓楼,始建于公元907年,为当时的吴越国钱氏所建。

  按这样的时间计,谯楼正门前的鼓楼街,也如此人来人往了千年。

  处暑的鼓楼街,是特别有辨识度的存在。街两旁的笔直大树都枝繁叶茂,分别有喜树、悬铃木和苦楝树。

  也许现在许多行人,不在看路就是在低头看手机,难得抬头看树。但年年处暑时节的喜树和悬铃木,在清晨的阳光下很具观赏性,它们都各自结出了满树的果子,如铃铛一般,随凉爽的风轻轻摆动。

  苦楝树,果子则刚刚开始长,更小更密集。

  人们将榕树定为温州的市树,很大原因在于,水边的榕树总是亭亭如盖,那些年长的古榕,更是醒目。不过至少就温州老城中心这一带来说,更多的却是许多人叫不出名字的苦楝树,且多为古树。比如,蝉街后面的七圣殿巷,老巷子拐角处,就有这样一棵长到二楼高的苦楝树,在干净无人的街角,显得特别有生命力。

  在这万物轻盈灵动的清晨,一直漫步到中山公园和华盖山,就是小动物的天堂。

  成群的松鼠,并不怕人,开始从树上跳下草坪,搜寻一粒粒坚果,为秋收冬藏做准备。

  更多的珠颈斑鸠,在华盖山的小道上,慢慢踱步,嘴里发出“咕——咕——咕”的叫声。

  蛰伏了一夏而又重新活跃起来的,还有春草池塘边的翠鸟,蹲守在树枝上像一名沉默垂钓的老者,又突然箭一般扎进水里,叼起一条小鱼,再度复位如沉默的垂钓老者。好像,做一名鸟类中的华美者还不够,还要做一名鸟类中的思想家一样。

  所以,在处暑的节气里,在华盖山脚的池塘边慢慢观鸟,就能了悟为什么像翠鸟这么美丽的精灵,会属于佛法僧目这样的鸟纲目。

  翠鸟

  二

  古人的处暑三候,曰:一候鹰乃祭鸟;二候天地始肃;三候禾乃登。

  在小松鼠和珠颈斑鸠都已经不怕人的城市公园里,已经不存在“鹰乃祭鸟”了。但乡间田园的稻谷,依旧慢慢膨胀饱满。

  在这稻谷将熟未熟的处暑间歇,还存在一个传统的盂兰盆节,人们以此感谢祖先。

  温州人自古以迁徙闻名。

  千百年来,不断有各地居民举家举族迁入温州。直到近40年,温州人又以“温州人行天下”闻名。

  无论是最初那些迁入温州的,还是如今行天下的温州人,“根”的观念总是特别强。

  处暑前后的中元节,近年一再有许多国内外学者奔赴温州各地,在这样持续千年的节日里,他们依然能在温州各族的家谱中,清晰追溯到许多氏族迁徙的脉络。

  也正因此,距今已有800多年历史的瑞安东源村的东源木活字印刷术,成了已知的我国唯一保留下来且仍在使用的木活字印刷技艺。

  古人讲究四时有序,万物有常。

  中元节,是传统中国人每年定期要梳理的关于人与先祖的关系。同样处于处暑前后的开渔节,则是人们每年定期要梳理的人与大海关系的产物。温州地处东海之畔,依海而生,更是如此。

  关于自然资源的禁令,早在夏朝就有:“春三月,山林不登斧,以成草木之长;夏三月,川泽不入网罟,以成鱼鳖之长。”

  至处暑,东海的禁渔期终于结束,东海之畔的人们,又迎来了一年一度的开渔节。

  诸如此类的传统,与二十四节气一样,都来自于先民的智慧馈赠。

  三

  处暑时节,在温州,也有特定时令的花草。

  比如,曼珠沙华、换锦花。

  曼珠沙华,观其名,就是一种特别艳丽的花,俗名叫彼岸花,学名叫石蒜。

  温州的彼岸花,多开在让人容易忽略却又风景独美的地方。比如,九山河畔的树荫草丛中、杨府山公园湖畔的草地上、雁荡山灵峰深处溪畔的丛莽中、泰顺南浦溪的源头瀑布旁……

  彼岸花

  换锦花,同为石蒜科植物,同于这一时期,绽放在温州各处海岛尤其是无人岛上。

  石蒜的花,美在色泽,几乎都像是在染料中浸染过。但是它们也一如处暑这节气,不像立春、惊蛰、芒种之类,让人一眼就看得见,气候也容易辨识。处暑的辨识度要靠后一些,也更细腻一些,等你走近了才发现,就像看到石蒜花一样,被惊艳得炫目。

  由此,又容易让人联想到温州深藏的山水好风光。这季节,总要走出去,比如,就以温州老城正中心的谯楼为起点,一直往温州各地的大山上走,一直往大海边走。

  我们就会遇见奇秀的山、温润的水,还有这些秘境中正在绽放着的曼珠沙华。

  在温州,身边更常见且令人喜爱的,是莲藕与菱角。

  “菱角何纤纤,菱叶何田田。”江南采菱,如诗如画,在温州各大湿地中,是当下常见的景。

  至于莲藕,虽然如今被网络人们戏称为“吃藕丑”(脑筋急转弯),但现实中,吃藕,尤其吃处暑期间的藕,会越来越美。

  古人曾有诗曰:“处暑无三日,新凉直万金。”火热了一夏的新凉,确实叫人心动。不过温馨提示,感受处暑的美好,还是选在清晨或日暮吧,细细体会。毕竟,盛大的秋并未真正开启。

  来源:温州宣传

  原标题:18度的城 处暑,新凉如水

  特约撰稿人:温州日报 翁卿仑

本文转自:温州新闻网 66wz.com

新闻中心 编辑:鲍苗苗责任编辑:叶双莲监制:阮周琳
疫情防控一刻不得松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