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第一位“本土院士”李校堃自述:温州是一方能成就人才的热土

第一位“本土院士”李校堃自述:温州是一方能成就人才的热土

温州网 2024-08-26 08:43:46

李校堃院士在实验室。 学校供图

李校堃院士带领的生长因子团队合照。 学校供图

人物名片

第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教学名师,温州医科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大分子药物与规模化制备全国重点实验室主任,细胞生长因子与蛋白制剂国家工程中心主任,生物医药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主任,瓯江实验室首席科学家,微生物与生物技术药学专家。

长期致力于以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为代表的基因工程蛋白药物的基础研究、工程技术和新药研发、临床应用和转化医学研究,在国际上首次将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开发为临床药物,实现产业化。

温州网讯  李校堃,一个温州人熟悉的名字,现任温州医科大学校长。2005年作为高端人才引进温州,2019年11月成功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也是温州本土诞生的首位院士。

来温州前,李校堃坦言,“对温州并不了解。”彼时,他是暨南大学教育部基因组药物工程研究中心主任、特聘教授,而温州医科大学药学院成立才两三年。

最终,温州用满满的诚意和优厚的政策打动了他。此后的每个深夜,温医大校园东北角的实验室里,总是灯火通明。在这里,李校堃和团队先后取得一系列重大突破——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表达及纯化技术、新机制的发现。

在李校堃的带领下,温州医科大学学科、科技、人才实力整体跃升,“双一流”大学创建步伐加快。在他的“传帮带”下,团队从最初10余人发展到目前100多人,其中不乏国家“杰青”“优青”,万人计划领军人才、国家百千万人才等。

近日,记者专访李校堃,聆听他讲述扎根温州的故事。

温州,是特别能激发人斗志的地方

时光的指针倒回到2004年。

2004年,原温州医学院校长瞿佳四下广州,代表温州向我和我的团队抛出最有诚意的“橄榄枝”。当时,我和我的团队正潜心研究基因工程表达技术。从瞿校长的眼中,我读到了他对家乡的热爱、对科研的执着和对人才的呵护,我还有什么理由不来?

次年,我带着我的团队以及“生长因子”的梦想踏上温州这片热土。令我做梦也没有想到的是,属于我们的、投入2000多万元的实验室,竟然在极短的时间内就建成了。之后的每个深夜,实验室里总是灯火通明。在这里,我们先后取得一系列重大突破——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表达及纯化技术、新机制的发现。

2016年,我和我的科研团队捧回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同年,温州市生物医药协同创新中心落户瓯海生命健康小镇,启动科研成果落地转化。

2019年11月,我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市领导第一时间来到温医大,送上市委市政府贺信并兑现人才政策奖励。丰厚的奖励,是温州对人才的尊重和肯定。这次当选给我最深的触动是,温州是一方能成就人才的热土,是特别能激发人斗志的地方,它不仅仅适合我,同样也适合敢于创新、能够挑战、创造未来的每一个人。

记得刚来温州时,跟随我的团队只有10来人。如今,这个团队已达到100多人的规模。其中不少年轻人已成长为国家“杰青”“优青”,万人计划领军人才。无论从平台的搭建、资金的支持,还是住房、子女入学的保障上,温州给每一个安家落户的人才提供最大的帮助,让他们能够潜心科研。

我出生在陕西,求学在长春、广州,成长在温州。在我心里,早已把自己当成了温州人。在温州,我成就了生长因子研究的国际领跑、国内领先,我的团队也在这里生根、落地、开花、结果。我的老人、爱人都在温州,我的女儿也在温州出生。

是时候要为温州做点什么了。

来温州,我们一起干!

成为院士后,我时常在思索,能用这个身份给温州、给温医大带来点什么。

参加青科会、入驻“瓯越院士之家”、签约“浙南美谷”、为中国基因药谷揭牌……这几年,我的行程因此而忙碌。来,来,我们加一下微信。来温州,我们一起干!成了我的口头禅。

青科会的召开,让越来越多的领导、专家学者关注与支持温州的发展。受到青科会召唤,众多专家学者来温州洽谈合作项目、众多企业家来温州投资兴业、围绕青科会主题的各类论坛也陆续举办……这些都在说明,青科会为温州营造了一个科技的氛围,让温州从一个商业都市逐渐向有品位、有文化、有科技内涵的城市转变。种种迹象表明,青科会已然成为科学探索之桥、成果转化之桥、交流链接之桥,峰会给温州带来的影响是广泛且深远的。

“瓯越院士之家”是青科会在温落地的一项具体成果,有助于温州招引高端人才。首批“入家”院士包括加拿大健康科学院院士宋伟宏,他是全球研究阿尔茨海默病领域的顶尖人才,从2020年开始全职加盟温州医科大学。他之所以来到温州工作,是被温州这片创业热土及优良的大健康基础、医疗资源和医科大学所吸引。此外,各方领导对引进高尖端人才高度关注与支持,参与引进工作的每个环节,也感动了以宋伟宏为代表的“最强大脑”们,使得他们能够来到温州,为温州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院士之智”。

2023年青科会期间,位于中国基因药谷的大分子药物与规模化制备全国重点实验室落成,这让我和我的团队为之振奋,原因有三点:第一,这个重大科研转化平台,未来将形成近百亿级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助力温州大健康产业发展;第二,创建“双一流”高校必须要有全国重点实验室,医药卫生领域的全国重点实验室在浙江只有三个,其中一个就在温医大;第三,借着实验室落成的契机,我招揽了一位新“温州人”,他叫郭亚军,是长江学者、上海张江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总裁,现在他来了温州,是实验室的首席科学家。

曾有记者问我,如果有更好的条件,会不会离开?我回答是:不会。温州已经拥有不错的大健康发展土壤,我希望政府能在大健康领域出台更加精准的人才招引政策,形成温州特色。我也祝愿温州能扛起创新发展大旗,持续探索模式创新、机制创新、制度创新,集聚更多海内外高层次人才,促进产业链与创新链精准对接,让企业家与科学家同频共振、融合发展。

相关链接:

从大气科学到地质科学,从数学研究到材料物理,从细胞遗传到基因组研究……新中国成立以来,温州先后有苏步青、夏鼐、谷超豪等学者被评为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他们在多个国家重大的基础科学研究领域默默耕耘,取得重大成就。

院士,这个中国科技领域最高称谓,从温州的贵客,正转变为温州的常客,其与温州结缘的背后,透露出温州锚定创新发展的定力。

除本土培养的首位院士李校堃外,温州还力邀多位院士加盟,如我国著名海洋水产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麦康森,我国著名的化工机械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学东,他们分别建立“南麂大黄鱼”院士工作站和温州阀门行业首个“院士工作站”,发挥 “最强大脑”的高端智力资源,为温州经济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贡献力量。

温州,正瞄准“院士”下一盘大棋。

来源:温州日报

原标题:第一位“本土院士”李校堃自述:温州是一方能成就人才的热土

记者 潘舒畅

本文转自:温州新闻网 66wz.com

新闻中心 编辑:诸葛之伊责任编辑:叶双莲监制:阮周琳
疫情防控一刻不得松懈